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梁啓超考試中選舉人後,其父親梁蓮澗修建此故居。
1983年,新會縣人民政府為紀念梁啓超誕辰110周年,撥專款修葺故居,設立陳列室,存放梁啓超部分遺物、著作,展出生平照片及事跡等。
2003年1月20日,梁啓超故居榮獲“江門市鄉新八景”優秀景點的光榮稱號。
2021年底,江門市及新會區相關部門會同與清華大學相關機構開展合作,共同編制《茶坑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梁啓超故居及周邊環境風貌控制導則》《新會茶坑村建築修繕改造與環境提升工程方案》,對梁啓超故居、紀念館、舊鄉府等建築進行修繕及布展。
建築格局
梁啓超故居分為故居、怡堂書室(讀書處),宏文社學(奎樓)三部分,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故居建築面積412平方米,是一幢頗具嶺南特色的建築。故居有一廚房、一門樓、兩天井、一飯廳、一正廳、兩耳房,門樓側有梯級直達其頂部的藏書閣;怡堂書室是梁啓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啓超少年讀書、接受儒家傳統教育的地方。
主要建築
故居
故居建於清末,與怡堂書室為連體建築,俱平房式,占地約160平方米。正門旁設書房,其上為樓閣式二層建築,從書房旁設台階上落。分為偏廳(客廳)、正廳、兩個廂房、門廊、天井、閣亭等,廳後設神閣,木構築,飾木雕花;房內設木閣樓,築有走馬樓式迴環欄桿。晚清通用的三眼灶式結構,硬山頂磚木建築。廳堂背東朝西,兩面為臥室,上有木樓。廳外是一方小天井,門戶開在天並側邊,南向。廳堂的南側還附築了一座兩層的小樓閣,可在上面讀書和眺望。
怡堂書室
怡堂書室是梁啓超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拱形外門,磚木結構,硬山頂,有灰雕裝飾。耳房正廳都設花格子,木雕工藝較為普通。為梁啓超與妻子李蕙仙新婚居住和其長女梁思順誕生地。
宏文社學
宏文社學是梁啓超講學的地方,是該村的奎樓,俗稱文昌閣。平面是方形兩層、磚石木結構,兩重飛檐,雕梁棋。閣門兩側石刻對聯“黨庠塾序式於古,智水仁山在此堂”,門額“宏文社學”,均是梁啓超親筆題書。
文物遺存
梁啓超先生故居陳列室
故居內陳列有梁啓超的著述、書信、照片以及使用過的印章、硯台、筆、墨、茶缸等遺物。
門匾、門聯、門楣
門匾所刻“宏文社學’’四字,是梁啓超手筆,寫於1898年。門聯也是梁啓超手筆。正廳門楣掛有功勳匾,書“一等嘉禾章中卿銜少卿司法總長參政院參政”,上款書“中華民國四年”,下款落“梁啓超立”等。
保護措施
1983年,梁啓超故居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梁啓超故居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梁啓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是中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治家、國學大師,維新運動領袖,其代表著作《少年中國說》,另著有《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
後世紀念
梁啓超紀念館位於梁啓超故居南側,由新會榮譽市民譚永廉先生捐資興建,並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當代中國建築大師莫伯治先生主持設計,於2001年落成。紀念館建築面積1600多平方米,建築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嶺南僑鄉建築韻味,又隱現飲冰室建築風格,與原有故居、銅像廣場等連成一片。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梁啓超故居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茶坑村中村二巷8號村。
交通信息
交通信息:乘新會218路公車可達或江門公汽103路即到梁啓超故居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