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桫保區)以桫欏等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及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保護面積13300公頃。
基本介紹
概況,地理位置,氣候,水文,地質,地貌,土壤,桫保區資源情況,氣候水文資源,生物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旅遊資源,主要工作,保護區區劃,核心區,緩衝區,試驗區,桫欏介紹,
概況
地理位置
桫保區位於黔西北赤水市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05°57’54”~106°7’7”,北緯28°20’17”~28°20’40”。區內海拔最高點1730.1m,最低點331.5m。全區地域由厶站河、金沙河、板橋河三條河谷六面坡構成,總面積133平方公里。區域東南與習水縣接壤,西北與赤習公路、赤水河相鄰,距貴陽市480Km,重慶市230Km,成都市350Km。
氣候
桫保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河谷具有類似南亞熱帶氣候特徵。區內氣候特點是呈輻射狀,日照少,溫度高,濕度大,降水充沛,雲霧雨日多,垂直差異大。受地形和氣候條件影響,削弱了太陽到達地面的總輻射量,河谷地區年總輻射值約2600兆焦耳/平方米·年,山頂約3100兆焦耳/平方米·年。本區是全國日照最少地區之一,河谷全年不足650小時,山頂也未超過1000小時。桫保區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河谷1月份平均氣溫7.5℃,極端最低氣溫—2.1℃;7月份平均氣溫27.3℃,極端最高氣溫41.3℃。河谷常年基本無霜雪,全年無霜期340~350天。區內平均年降水量1200~1300mm,在溫濕氣流抬升的向風坡降水量平均超過1500mm,夏季降水量多,占年降水量的44%,春秋次之,冬季最少。4~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區內谷地平均相對濕度達90%,12~1月最大,平均超過90%以上,4~5月最低為88%。
水文
發源並流經桫保區內的厶站河、金沙河、板橋河三條河流是赤水河的一級支流。厶站河發源於區內海拔最高點的葫蘆坪山腳,全長26.5km,流域面積70.8平方公里。金沙河發源於洞子岩小溝梁子,全長11.9km,流域面積42平方公里。板橋河發源於燒雞彎梁子,全長11.8km,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 。區內河流平水期流量為0.955立方米/秒,枯水期0.4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50立方米/秒。區內森林植被好,土壤滲透能力強,地下水蓄水量豐富,其徑流量約為0.4立方米/秒,枯水期的徑流量模數為9.11/s·平方公里。區內水土流失少,溪水含沙量低,除汛期外,平時小於0.9kg/立方米。
地質
桫保區出露地層為上白堊紀(k2)夾關組(k2i)地層,為磚紅、紫紅、棕至灰紫色厚層塊狀的長石、石英砂岩。向外,可見到侏羅系地層,附近只出露侏羅紀中統(下沙溪廟組J2X,上沙溪廟組J2X,逐寧組J2Sn)與中統(蓬萊組J3P)。在低洼凹處及緩坡上,還有第四紀堆積,呈紫色、棕色、黃色及褐色的粘土、亞粘土、砂土或亞砂土。由於重力崩墜及洪流沖積,區內谷地、凹地和緩坡上,常見大小不一的殘積岩塊和砂石堆。
地質構造屬於“四川中台坳”的“川東南褶皺束”的一部分,在貴州境內稱為“赤水褶皺束”。桫保區構造體系處於東西緯向與南北緯向構造體系相交接複合的區域,正處於“川、黔緯向構造體系”之“赤水至綦江構造帶”的大白塘向斜近軸部的南翼。本區在震旦紀至三疊紀,構造運動中未發生過強烈顯著的褶皺和斷裂,是相對穩定的地槽或沉降帶。在侏羅至白堊紀時期,本區和鄰近地區性一樣,沉積了3000~4000m厚的紅色碎屑岩建造,即砂岩與泥岩瓦層,經燕山期末的“四川運動”,使白堊紀及其以前的地層和構造發生褶皺和斷裂,在本區形成線狀平等的一系列狹長的對稱和不對稱的,以東西緯向與南北緯向相交接的褶皺構造體系。此即為本地區地貌發育的地質基礎。
地貌
本區處於貴州高原黔北大婁山脈北支的西北坡,且是向四川盆地低降的坡麓地帶,也可說是四川盆地南部邊緣的斜坡地帶。區內河谷多呈“V”形或“U”形,狹谷套障谷,地貌特點是山高、坡陡、谷深。區內地勢總趨勢為東南高,西北低。區內三條主河都是發源於東南向西北方向流經桫保區後匯入赤水河。分水嶺即區界線,其海拔高度都在1200m以上,最高葫蘆坪為1730.1m。河谷地帶海拔在331~700m之間,最低海拔331.5m。區內相對高差為1398.6m,致使區內氣候垂直差異大,形成不同的氣候帶植被。區內的東北、東南面都是山峰,形成天然險阻屏障,使桫保區處於封閉之中,給桫保區管理工作帶來方便。區內地表切割強烈,山高坡陡,河槽陡降,跌水瀑布成群,自然景觀幽美奇特。
土壤
桫保區地層主要是白堊繫上統夾關組和灌口組,前者為磚紅、棕紅和紫紅色厚塊狀長石英砂岩。主要礦物質有長石、石英、雲母、角閃石、磷灰石、石榴石、燧石及少量方解石。化學成份為Al2O3、Fe2O3、CaO、MgO、Na2O、K2O等。土壤主要為非地帶性的紫色土,發育成熟,土層較深厚,可達50~100cm,表土層少有或無母岩碎片。紫色土部分淋溶較弱地段也有鈣質紫色土發育。海拔800m以上地區分布有由紫色砂頁岩殘留古風化殼母質發育而成的黃壤。
桫保區資源情況
氣候水文資源
桫保區在海拔700m以上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700m以下河谷具南亞熱帶氣候特徵。豐富的水熱資源為生物多樣性生存和發展帶來得天獨厚條件。這裡日平均氣溫大於10℃,積溫為3614~5720℃,年均降水1200~1300mm。充裕的水熱條件適合農、林業生產的發展。由於區內林木繁茂,土壤滲透性能良好,岩石富水性強,日照少,蒸發量小等原因,因此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枯季地下水資源為2.92萬立方米/日,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為4.39萬立方米/日。水質為HCO3-Ca類。PH值6.9~7.05,屬淡水,經檢測,未受任何污染,是極好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作為天然純淨水開發的前景十分廣闊。區內厶站河、金沙河、板橋河溪流常年不斷,流量相對穩定,建有葫市電站、金沙電站、板橋電站,小水電發展尚有很大潛力。
生物資源
桫保區獨特的氣候條件,豐富的水熱資源,為生物多樣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據初步考察結果,區內有2500多種動植物,其中植物類的貴州新分布、大陸新分布、新種、特有種就有10餘個。小黃花茶是貴州一級保護植物,桫欏、紅豆杉是國家一級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福建柏、長瓣短柱茶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紅花木蓮、黃連、天麻、楨楠、八角蓮、三尖杉等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動物類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二級保護獸類藏酋猴、獼猴、黑熊、穿山甲、蘇門羚、林麝、水獺、大靈貓、小靈貓共9種;二級保護鳥類有白鷳、紅腹錦雞、紅腹角雉、鳶、普通 、紅隼、斑頭鵂留鳥 、白尾鷂、白冠長尾雉、周鳥 號鳥 共10種、除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上述物種外,還有一些稀有種。新種有貴州省級保護物種,如枯葉蛺蝶、紅頭咬鵑、貴州小頭蛇、赤水蟹、毛冠鹿等。
森林資源
桫保區內森林多為常綠闊葉林,面積18.5萬畝,絕大部分是原始的天然林,為長江上游水土保持起著重要作用。厶站河、金沙河以天然常綠闊葉林為主,其次是楠竹林,杉松木林。板橋河除天然常綠闊葉林外,是松林或松杉林。國家天然保護工程全面起動後區內的杉、松、雜木一律禁止砍伐,楠竹林可撫育性擇伐,年伐量10萬根。
桫保區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植被屬亞熱帶性質。海拔700m以上地區,植被類型主要是中亞熱帶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占桫保區總面積的80%,其次為中亞熱帶常綠針闊混交林、中亞熱帶竹林,中亞熱帶濕潤性常綠闊葉林以山茶科、殼斗科、樟科樹為主。中亞熱帶常綠針闊混交林中,闊葉樹仍以山茶科、樟科為主,針葉樹以杉木、馬尾松樹種為主,部分地帶有福建柏。中亞熱帶常綠針葉林主要是杉松林。中亞熱帶竹林以人工楠竹為主,少量箐竹林、斑竹林。海拔700m以上溝谷地帶,溫濕的小氣候使一些熱帶、南亞熱帶植物在這裡生長繁衍,形成以桫欏、野芭蕉、福建觀音座蓮、海芋等為代表的南亞熱帶雨林層片的常綠闊葉林。主要類型有桫欏、野芭蕉、鴨腳羅傘群系(Form Alsophila spinulosa,Musa blobisiana,Brassiopsis glomerulata),毛竹、桫欏群系(Form phyllostachys pabescens,Alsophila spinulosa),桫欏、赤楊葉群系(Form Alsophila spinulosa,Alniphyllum fortunei)。此外,還有許多熱帶、南亞熱帶在這裡生長,如青果榕(F.chlorocarpa)、黃毛榕(Ficusfulra)、大葉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黃花姜(Hedychium flavum)、黑桫欏(Gymuosphaera podophyua)、福建觀音座蓮(Angiopteris capitulata)等。
桫保區植被原生性強,森林覆蓋率高達90%。蕨類植物在溝谷林下占優勢地位,種類200多種。海拔400~700m地帶,是桫欏生長最好的地帶,分布密集,長勢旺盛,高大雄偉。其他蕨類植物,如方桿蕨、長葉實蕨、短腸蕨、黑桫欏、福建觀音座蓮、華南紫萁等布滿林下,專家們稱這裡是“蕨類植物王國”。
土地資源
桫保區面積133平方公里。94%為林地,約125平方公里。區內農民耕地面積水田為240畝,土為180畝。現正逐步實行退耕還林、還竹。區內土地多為紫色酸性砂壤土,PH值4.5~5.5,具有較高的自然肥力,含有機質較多,透氣性能好。但區內坡度大,一般都超過30°,種植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有機質流失。因此,區內退耕還林是正確利用區內土地資源的科學決策。
旅遊資源
桫保區內岩石由侏羅紀出露的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蝕,沿節理方向發育形成“丹霞地貌”,景觀獨特。區內溝谷呈南亞熱帶生景,一些南亞熱帶植物,如桫欏、野芭蕉、海芋、福建觀音座蓮及南亞熱帶動物,如紅頭咬鵑、叉尾太陽鳥、伏麝鼠句 、黃腹鼬、鼬獾、針毛鼠等在這裡生長和棲息。所以專家們稱這裡是一塊“南亞飛地”。人們在這裡就能欣賞到南亞熱帶景觀,甚為罕見。區內山高坡陡,谷深,垂直差異大,雨後溪水從山頂傾瀉而下。滿山遍布銀瀑,人稱這裡為“千瀑之區”,其景令人陶醉。桫保區林茂而秀,峰奇而美,水清又多姿,谷幽顯寧靜,花木芳香,鳥語蟬鳴成韻,奇花異草,飛禽走獸令人神往。桫欏是1.8億年前侏羅紀時代與恐龍同生共榮的古老子遺蕨類植物,現今在地球上已大部滅絕,只有極少數因在“避難所”里才能倖存下來,其生境古老而原始,區內現存桫欏約6萬株,外界稱這裡是“桫欏王國”。因此,國家旅遊局在這裡建立了原汁原味的“中國侏羅紀生態公園”,人們可在這裡回歸大自然,反樸歸宗,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是開展生態旅遊最佳勝地。
主要工作
生物資源保護
桫保區生物資源保護含以下四個內容:(1)保護桫欏為代表的珍稀子遺植物群落。(2)保護各種野生珍稀瀕危動物種群。(3)保護區內各種野生生物資源,實生生物的多樣性保護。(4)保護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含有南亞熱帶雨林層片的常綠闊葉林。
生物資源保護措施:按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總體規劃》實施:(1)在核心區和緩衝區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實驗區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和景觀的生活設施。在桫保區外圍地帶,建設項目污染排放不得超過國家規定標準,不得損害桫保區的環境質量。(2)自然保護區內的單位、農民和經批准進入桫保區的人員,必須遵守各項管理制度,接受桫保區管理機構的管理。(3)核心區和緩衝區林木嚴禁採伐,實驗區內採伐竹木、應經桫保區審批辦理採伐手續,並在桫保區管理人員的監督下擇伐,伐量較大時還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4)建立資源保護網路,由公安派出所、桫保區管理人員、社區民眾、周邊鄉鎮、單位等組成綜合性聯防組織,防火、防盜,防止一切破壞資源的行為發生。(5)設定防火隔離帶,沿桫保區邊界的主風方向擬建一條寬30—40m隔離帶,隔離帶可採用生物隔離措施。(6)幫助區內農民發展生產,增強農民的保護意識,建立生態林,辦生態農業,退耕還林、還竹,鼓勵農民科學養蜂、種藥,深加工及外出打工,吸收區內農民從事旅遊服務工作。(7)建立葫市管理站、金沙管理站和板橋管理站,定界立標,發布公告,明確界址,制定護林防火措施,區內實行五長(鄉鎮長、村長、村民組長、農戶家長、學校校長)負責的護林防火責任制。修訂完善桫保區管理細則,強化管理。(8)分期在天生橋、葫蘆坪各建一個監視塔,配備相應儀器設備,科學地監視區內動態環境,為桫保區生物資源保護科學化提供資料。
科學研究
桫欏是1.8億年前在地球上盛極一時的冰川前期古老子遺植物,曾與恐龍為伍,稱霸地球。隨著地球時代演變和生態環境變遷而大部滅絕,僅在極少數生態環境優越的“避難所”中倖存而繁衍至今。桫保區內的桫欏分布廣,種群完整,數量多,長勢好,經查約有6萬餘株。區內出露地層古老,桫欏是研究古生物學、古地質學、古氣象學等學科的“活化石”。
科學研究含三部分,即常規性科學研究,專題性科學研究和生態監測。
常規性科學研究是根據桫保區正常管理工作需要,掌握區內資源種類,物種分布及正常變化規律而開展的常規性科研活動,擬開展的項目有:(1)桫保區科學考察補遺,繪製區內桫欏分布圖,珍稀動植物分布圖等。(2)桫欏生態定位觀測研究及桫欏種群生長變化。(3)生物多樣性研究。(4)森林生態環境對環境影響變化研究。
專題性科學研究是為桫保區事業發展而開展的研究,它包括:(1)桫欏病蟲害防治;(2)桫欏繁殖和異地生存條件;(3)區內藥用植物合理開發利用;(4)區內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生態環境,棲息條件;(5)區內生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6)旅遊資源及旅遊產品的開發;(7)生態農業技術套用;(8)蕨類植物生態專題研究。
生態監測是為常規研究和專題研究服務,為其提供有關信息和數據,由生態定位監測站對桫保區的生態環境進行同期性監測,提供有關生態數據,預測環境變化,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
為保證各類科研工作正常開展,需要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和必要的科研設施。桫保區科研採取與國內外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成果共享。桫保區現有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3人,助理工程師2人,技術員5人。已開展一些自研項目。桫保區正在建設投資400萬元,1500平方米的科普活動中心,中心將展出大量的區內動植物標本、圖文,還將通過影視、沙盤等直觀方式傳授知識。還將建一個生態監測站,蕨類植物園、珍稀植物園、百竹園,為正常開展科學研究提供必要場地和資料。
資源的合理開發 桫保區資源含兩大類,第一類為生物資源,第二類為旅遊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這兩類資源,是探索自然資源持續利用的途徑,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強桫保區實力,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促進桫保區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桫保區內生物資源指可再生性資源,如竹類資源、真菌資源、水資源和蕨類植物資源。赤水是全國聞名的“楠竹之鄉”,桫保區所在地又是赤水楠竹主要產區。擬建立一個投資300萬元的竹類加工廠。利用楠竹進行深加工,生產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藝品等。區內楠竹冬筍、黃筍和雜竹類的大竹筍等,是綠色纖維性食品,可加工玉蘭片和筍子罐頭;利用區內天然條件可培育生產大量食用菌,可加工菌類罐頭,擬建一個投資100萬元的綠色食品加工廠。區內水資源豐富,經取樣分析,區內溪水未受任何污染,PH值6.9—7.05,硬度2.2—2.7,屬極軟水,是極好的飲用水,擬建一個天然純淨水廠,銷赤水、重慶等地。區內有蕨類植物200餘種,其中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有20餘種,可培植盆景,擬建一個占地50公頃,投資80萬元的蕨類植物園。
開發旅遊是桫保區的優勢產業。2000年國家旅遊局作為推向21世紀開展旅遊的拳頭產品“中國侏羅紀生態公園”已在桫保區內落成。公園內自然生境原始、地貌奇特、丹霞絕壁、溪水常流、大小瀑布連群,神奇桫欏密集而英姿,猴群時兒在大樹上嘻玩,溝中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是原始自然生態系統較為完整的天然侏羅紀生態公園,是一筆珍貴的自然遺產。
桫保區旅遊景點有磨子岩景點、神州赤壁景點、甘溝景點、大水溝景點、兩岔河景點、小黃花茶保護景點、長石梯仙女瀑布景點、五柱峰景點、大紅岩景點等等。甘溝“V”形峽谷,原生植被完整,溝底紅砂石與溪水互映,獨具景色,溝內大小瀑布連群。大水溝生長著樹齡近200年的鴛鴦桫欏,盡可展示桫欏奇特生境和頗具南亞熱帶景觀的溝谷雨林層片植被。兩岔河景點可遠眺核心區,觀秀美的金鳳山主峰。桫保區還將開闢五柱峰景點、天生橋景點,天生橋山奇路險,壯觀的紅岩大絕壁,百米高的大瀑布,是賞大自然景觀和探險旅遊的好去處。
桫保區在赤水市郊建有桫欏博物館和環保科普活動中心,對外開放。
桫保區生態旅遊,是在對環境負責的前提下按《總體規劃》開發的新產業,區內一律不建有污染和影響環境的服務設施,對入區遊客容量限制,規範旅遊行為。入區臨時設點和為遊客服務的人員,必須經桫保區管理處批准,在嚴格遵守桫保區規章制度前提下運作,不許有破壞和污染環境的現象發生。
保護區區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自然保護區由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部分組成。對不同區域實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各保護區根據自身的環境條件,保護對象,資源分布狀況等不同特點,劃出相應的功能區域進行管理。
桫保區是以保護桫欏等珍稀瀕危物種種群及其生態環境為主的具有科研、教學、生態旅遊、多種經營、生產等多功能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根據區內桫欏、小黃花茶及其他珍稀瀕危物種分布範圍,地形條件,自然資源,區內農民居住,生產生活情況,按照“全面規劃、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原則,將桫保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和小黃花茶保護點。
核心區
她是保護區的核心,保護區精華所在,桫欏及其它珍稀動植物和所有的生物都在這裡不受任何外來干擾情況下順其自然地生存和繁衍。本區域實行“封閉式絕對保護”,除管理人員和經批准的科研人員外,禁止一切外人進入。區內生物在這裡自生自滅,自然環境順其演變,是給子孫留下的一片淨土。
核心區面積5200公頃,占桫保區面積的39.1%。位於本區域東部,與習水原始森林保護區接壤,四周均被縱橫交錯的山脊、斷岩和原始森林包圍,區內無人煙,區外數十里無人居住。這裡生境良好,生態系統完整,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紅豆杉,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福建柏,三級保護植物楨楠、黃蓮、八角蓮、天麻、紅花木蓮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二級保護動物獼猴、藏酋猴、大靈貓、小靈貓、穿山甲、水獺、蘇門羚、黑熊、林麝、白鷳、紅腹錦雞、鳶、紅腹角雉、白尾鷂、周鳥 號鳥 、紅隼等,也在這裡自由棲息。
緩衝區
位於核心區西部外圍,北至瑪蟻尖,南抵雞公嶺,經山脊、懸岩有機連結,構成一條“萬里長城”,把核心區嚴密地護在其中。由一部分原生性生態系統占據的半開放地段組成,旨在緩衝外界影響,防止核心區被破壞,緩衝區面積4016.6公頃,占桫保區總面積的30.2%。區內生物多樣性豐富,物種繁多,可供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
試驗區
本區是以生產試驗和在保護的前提下適度開發的開放性區域,用作開發本地特有資源和產品,旨在發展保護區內多種功能,幫助社區脫貧,促進保護區建設與發展。為區內恢復自然建立新的人工生態系統,並使之在當地起示範作用。實驗區在緩衝區的外圍,主要位於金沙河兩旁,總面積4083.1公頃,占桫保區總面積的30.7%。實驗區按其功能再次劃分為生活文化區,生態旅遊和生產區三部分。
生活文化區位於金沙溝磨子岩(即管理處所在地),是管理人員的生活基地和外來人員的休息娛樂場所。這裡按功能要求配設了相應設施和工作人員。本區面積100公頃,占桫保區總面積的0.8%。
生態旅遊區包括磨子岩、甘溝、大水溝、兩岔河、天生橋等景點,面積1500公頃,占桫保區總面積的11.28%。生態旅遊區內依據順其自然,與大自然相協調的原則,修建了人行步道,休息亭,管理房,停車場等相關設施。人們在這裡可觀賞桫欏雄姿,自然生態系統,體驗回歸遠古古環境,飽享山川秀美景色。通過生態旅遊,遊客既欣賞了大自然風光,體驗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從中受到深動的環境教育,從而可帶動兩個文明建設和社區經濟發展,增加桫保區收入,為自然保護事業發展提供資金。
生產區是桫保區進行科學研究,產品生產的場地,面積2200公頃,占桫保區總面積的16.59%。
桫欏介紹
桫欏是一種起源古老的冰川植物。園內飛瀑流泉,請溪碧潭,朝霞晚霧,老樹巨藤,奇花異草,珍禽怪獸。是人類回歸自然的理想所在。
一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時期,地球上一片繁榮、熱鬧景象:巨大的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桫欏、蘇鐵、銀杏、水杉等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劍齒龍橫行霸道、橫衝直撞,體形嬌小的爬樹龍靈巧地在樹木間躍來盪去,始祖鳥時而奮力奔跑,時而展翅低飛,巨大的猛獁象與獨角獸各不相讓,爭食著澱粉豐富的桫欏,身披堅甲的惡蜥張著血盆大口,虎視眈眈地盯著岸上的小動物……。古老的動植物,明爭暗鬥,弱肉強食,共同演繹著地球上這一段漫長而複雜的歲月。
歲月滄桑,地球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地球由於受星際影響,發生了造山運動,珠穆朗瑪峰從海底升起,接著又是第四紀冰川暴發等。這些一個接著一個的災難,使地球上的動物、植物慘遭滅頂之災。但極個別地區,由於地理和其他特殊原因,部分動物、植物得以倖存下來。這些遭了災難之後倖存下來的植物叫孑遺植物。
桫欏是孑遺植物中蕨類植物的代表。在綠色的植物王國里,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較為低級的一個類群,亦稱為羊齒植物。在遠古時,蕨類植物原本大都是些高大的樹木,後來由於發生種種災難,大多數被深深地埋在地下變成了煤炭,現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大多是較矮小的草本植物,只有極少的一些木本種類幸免於難,生存至今,桫欏便是如此。桫欏已被科學界稱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
桫欏不開花,不結果,沒有種子,它是靠藏在葉片背面的孢子繁衍後代的。蕨類植物的孢子與常見的植物種子很不相同,常見植物的種子落在適宜的土壤上就能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而蕨類植物的孢子落入土壤之後,先要萌髮長成一個心形的片狀體,稱為原葉體。原葉體是綠色的,下面生著假根,能獨立生活。通常,在原葉體上長著頸卵器和精子器,精子器里的精子成熟之後,可以依靠自身的鞭毛在水中遊動,並可以游到頸卵器里,與卵細胞結合成合子,合子仍然不斷地吸收原葉體上的養料,繼續發育而成為一棵新的蕨類植物。
桫欏為桫欏科大型蕨類植物,本科共有9屬,約650種,中國有3屬,20種,雲南3屬均產,現知9種。在雲南西雙版納、德宏、文山、紅河等地區的熱帶、亞熱帶密林中,樹形蕨類有三四種。桫欏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常生長在林下或河邊、溪谷兩旁的陰濕之地。
桫欏又名黑桫欏、樹蕨、大花蕨、筆筒樹等,是現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桫欏樹幹外皮堅硬,花紋美觀,可作筆筒、花瓶等器物或其他工藝品。髓心則較柔軟,富含澱粉,可提取出來食用或釀酒,也可把新鮮樹幹削去表皮後直接食用。髓心還可入藥,有驅風濕,強筋骨,清熱止咳等功效,在中藥里被稱為龍骨風。
桫欏還是一種很好的庭園觀賞樹木,莖幹直立挺拔,高可達8米,體態優美,樹頂叢生許多巨大的羽狀葉片,長可達3米,且四散飄逸,優雅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