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蓑蛾的寄主植物除桑樹外,尚有柞樹,是桑樹的重要害蟲之一。該蟲在江蘇、浙江、四川、重慶等省、直轄市均有發生和為害。以其幼蟲食害桑芽和葉肉,發生嚴重的把桑葉食光,有的食樹皮,影響光合作用,阻礙養分和水分輸送,造成桑葉產量降低,質量變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桑蓑蛾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江蘇、浙江、四川
- 為害作物:桑樹
病蟲名,為害作物,危害症狀,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病蟲名
為害作物
危害症狀
桑蓑蛾以其低齡幼蟲為害桑芽和葉肉,殘留表皮,致葉面形成很多透明斑,成長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嚴重的把桑葉吃光,有的啃食樹皮,並能吐絲接連小枝、枝皮及葉作成護囊,潛伏其中咬食葉片,該蟲喜集中為害,發生嚴重時,常造成葉產量降低,葉質量下降,最終導致蠶業生產受阻。
形態特徵
護囊圓筒形,枯褐色。成蟲體長10一11mm,雌成蟲無翅,淺黑色,蛆形,各節具肉狀突起,胸部生一深褐色縱紋通至第一腹節。雄蟲有翅,體被黑鱗毛,前翅基部、後翅近翅基2/3處均密生黑色鱗毛,基餘部分透明,膜質。末齡幼蟲體長14—20mm,頭部較大,淺黃色,其上散生的暗黑紋不規則,胸部白黃色,背面具暗黑色縱紋6條。腹部暗綠色。胸足暗褐色,腹足僅留痕跡,具尾足。
生活習性
桑蓑蛾年發生1代,多以卵在護囊中越冬,也有以幼蟲越冬的,翌年5月上旬越冬卵孵化為幼蟲,為害芽、葉;以幼蟲越冬的3月間寄主發芽展葉期即開始為害。6月間老熟幼蟲化蛹。蛹期15~20天,6月下旬至7月羽化成蟲,雌成蟲仍在蓑囊中,雄成蟲飛來交尾、產卵在蓑囊內,每雌可產卵4餘粒,以卵越冬。以幼蟲越冬的,卵期12~13天,幼蟲孵化後爬出蓑囊,爬行或吐絲下垂傳播,在枝葉上吐絲結蓑囊,常數頭在葉上群居食害葉肉,隨幼蟲生長,蓑囊逐漸擴大,幼蟲活動時攜囊而行,取食時頭、胸部伸出囊外,受驚擾時縮回囊中。經一段取食便轉至枝幹上越冬。
防治方法
桑蓑蛾的防治應進行綜合防治,在農業防治和農藥防治的基礎上,注意保護和利用昆蟲天敵。
(1)在進行桑園管理時,發現蟲囊及時摘除,集中燒毀。
(3)掌握在幼蟲低齡盛期噴灑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90%巴丹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1500倍液、40%乙醯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250倍液、10%除蟲精乳油3000倍液、50%馬拉松乳油1000~15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1000~20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000倍液、50%亞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4.5%高效順反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