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桑給巴爾紅疣猴軀體纖瘦,頭體長45-65厘米,尾長58-77厘米,體重5.2-11.3千克。這個物種頭上有長長的白色的毛髮形成的頂冠,
臉頰黑色,具有白底和獨特的粉紅色的嘴唇和鼻子。背部有迷人的暗紅色外套,上面也有黑色的長毛。像其他疣猴種,
臀疣很小,尾巴很長,起著平衡身體的作用。
頰囊也比一般猴子小,它們與
葉猴的區別在於沒有拇指,雖然其他手指特別長,而拇指已退化成一個小疣,故稱疣猴。頭部、上體背部的表面主要是紅棕色或深褐色,內表面的皮毛是白色。臂和腿部的外側是黑毛,而內側是白色。粗糙的尾巴下面是白色,上面是紅色或暗黃黑色。
桑給巴爾紅疣猴吻部突出,兩顎粗壯,牙齒32枚,鼻孔朝前向下緊靠,手足均有5個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
棲息環境
該物種棲息在熱帶常綠森林,初級和次級森林,農業用地和休閒園林。主要生活在有地下水的森林地區,以及島嶼南部和東部布滿珊瑚礁的的灌木林中,也生存在紅樹林沼澤中。
生活習性
晝行性。樹棲性較強,在屬間行動迅速。群族中由多雄性和多雌性組成,每群5-50隻。族群一般由一個成年雄性和幾隻成年雌性及年幼的猴子組成,雄性成年後會離開家族群。生活在高度退化的森林中,食物稀缺的群體被認為採用了“裂變融合”社會系統,其中較大的群族會分成較小的群體進行生活。它們生活的家庭範圍重疊。
桑給巴爾紅疣猴胃的複雜結構已適應於消化樹葉。完全素食,每天會進食大量的樹葉、水果、苔蘚和種子,每天的進食量可達2-3千克。偶爾還會吃土和木炭,以幫助消化葉子上的毒素。嫩葉和葉芽占飲食的50%以上。在森林居住群體中,未成熟的果實占了另外25%的飲食;而在農業地區的群體中,來自草本植物的葉子是第二大食物來源(約占年度飲食的15%)。有些群體經常以紅樹林葉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島,主要生活在喬扎尼森林保護區,還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彭巴島附近及恩蓋濟森林保護區。
繁殖方式
桑給巴爾紅疣猴雄性在約四歲半時達到性成熟,而雌性在約四歲時達到性成熟,此後已知雌性在發情期間陰部具有顯著的粉紅色性腫脹。妊娠期5個月,每年產1胎,每胎產1仔,幼仔出生後,完全照顧由雌性,前3個月由母親攜帶幼仔在樹上活動。
亞種分化
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的分布範圍非常有限,其僅限於物種限於桑給巴爾島,包括彭巴島附近的恩蓋濟森林保護區。數量在1000-1200隻之間(2016年) 。被認為數量還在減少,下降的原因是因為當地的原始森林幾乎完全被栽培作物取代。人工種植森林和灌木叢被燒毀致使生存環境發生改變,造成棲息地破壞。該物種偶爾會被用於食物,因為活動和採食農作被作為假定的害獸而被人類殺害。但棲息地喪失仍然是最嚴重的威脅。在
喬扎尼楚瓦卡灣國家公園,過去發生的棲息地退化主要來自商業伐木、農業開墾、砍伐木柴和木炭生產,已經停止了。由於公園以南的道路交通事故,偶爾會造成桑給巴爾紅疣猴死亡。綜合以上原因,該物種已被列為生存瀕危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