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細菌病又稱桑爛頭病、桑病病,我國條栽桑地區都有分布,江浙太湖流域發生普遍。此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新梢,在病害流行的年份,成片桑田呈現一片枯焦景象,嚴重影響桑葉的產量和質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桑細菌病
- 拉丁學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Boyer et Lam—bert)Young et al.
- 別稱:桑爛頭病、桑病病
- 分布區域:條栽桑地區都有分布
病害簡介,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消滅病源,藥劑防治,加強撫育管理,栽植抗病品種,
病害簡介
桑細菌病又稱桑爛頭病、桑病病,我國條栽桑地區都有分布,江浙太湖流域發生普遍。此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新梢,在病害流行的年份,成片桑田呈現一片枯焦景象,嚴重影響桑葉的產量和質量。
症狀
葉上初生圓形或多角形油漬狀半透明的斑點,後擴大成黃褐色至暗褐色斑,周圍稍退綠變黃,病斑多時可連成大塊,塊斑病斑組織中央往往形成孔洞。如果嫩葉發病早,還會發生皺縮。病葉易脫落。 在葉脈、葉柄及枝梢上,由於病菌侵入維管束後擴展較快,所以常造成黑褐色細長條斑。
在高溫多雨季節,嫩梢感病後,極少端常枯死,呈黑枯爛頭狀。鏡檢病組織有大量的細菌溢出。空氣濕度高時,在病部也見菌膿。
病原
此病由桑假單胞桿菌引起。細菌短桿狀,兩端鈍圓,一端生1-7根鞭毛,一般3-5根。革藍氏反應陰性,菌落乳白色、橢圓形,平滑,最後 邊緣呈波浪形,不形成芽孢。1-35℃都可生長發育,但適溫為28-31℃,致死溫度為51℃。
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在枝梢病組織內越冬,春季桑樹發芽展葉即可開始侵染。病菌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由傷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病害在生長季節 中可不斷蔓延擴展,但以霉雨期和夏秋颱風後發展最快。這是因為風雨既有利於病菌的傳播,又能造成傷口使病菌容易侵入。土質粘重,偏施氮肥的桑田,也容易發病。
不同的桑樹品種抗病性有差異,湖桑13、梨葉桑、黑魯採桑、大種桑等品種的抗病性較強;湖桑7號、湖桑21、黃魯桑、雞冠魯桑等品種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消滅病源
冬季結合修剪除去病梢,以減少翌年春初侵染來源。發病初期,也應及時剪除病梢、病葉。對病情重的幼齡樹,可齊拳剪伐,以防止病害蔓延。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 ,在除去病梢、病葉後,可用300-500單位的鹽酸土黴素藥液噴霧防治。噴藥時,宜在晴天早晨或傍晚進行,避免日中高溫噴藥。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和節約用藥,著重對枝條嫩梢噴藥。此外,也可用100-300單位農用鏈黴素進行防治。每10天噴一次,連續噴施二至三次也有較好的效果。
加強撫育管理
桑田不宜栽植過密,要及時清除下層枝葉。合理施肥,不要偏施氮肥,適時進行灌溉。栽桑應選擇避風的地方,必要時桑園周圍可栽防風林。
栽植抗病品種
多發病地區,可因地制宜種植抗病性強的品種,如湖桑13、梨葉桑、黑魯採桑、大種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