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桑江,為珠江水系西江支流
柳江支流尋
江的上游,古名貝子溪,幹流主要在廣西壯族自治區
龍勝縣境內,起於尋
江源頭,止於龍勝縣城。左源於湖南
城步苗族自治縣汀坪鄉,右源於
資源縣五排東北紫金山麓,兩源於縣境貝子河口匯合。
以右源為正源,桑江在
資源縣境內,稱五排河,主幹流發源於
金紫山東南坡,流經腳古沖、田頭水、龍塘到車田與小地河匯合;折西經黃龍,煙竹至白石與木廠河相匯,再南流經和平、沖坪,於河口與兩水河匯合;再西流經猴背、天鵝界與貝子河匯合後注入龍勝各族自治縣。在境內長51.03公里,流域面積548.5平方公里(其中外來水10.1 1平方公里)。
境內長51.03公里,流域面積548.5平方公里(其中外來水10.1 1平方公里)。河床寬度在30-50米之間。河床與河岸高差一般是1-3米,某些河段達5米以上。平均比降5.4‰,出口處多年平均徑流量20.4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1310米。1952年歷史最高洪水位(河口段)為5.7米。1973年最枯水位為0.6米。
橫貫縣境中部,經江底,泗水、龍勝、日新、瓢里等五鄉(鎮)於石門塘流入三江侗族自治縣境。在縣境內流程88公里,
主要支流
在
資源縣境內,較大支流有海棠河、 粗石河、小地河、木廠河、兩水河、大坪水河、葡萄溪、塘垌河以及50多條小溪澗。
河名 | | 長度 | 降雨最 | 集雨面積 | 徑流係數 | 多年平均流量(m3/s) | 多年平均徑流量(萬m3) |
---|
木廠河 | 珠江 | 25.00 | 1600 | 76.53 | 0.75 | 2.912 | 9184 |
兩水河 | 珠江 | 52.20 | 1600 | 69.8743 | 0.75 | 2.659 | 8385 |
塘垌河 | 珠江 | 76.70 | 1600 | 53.52 | 0.75 | 2.037 | 6422 |
車田河 | 珠江 | 27.23 | 1600 | 183.9804 | 0.75 | 7.001 | 22080 |
大坪水河 | 珠江 | | 1600 | 70.11 | 0.75 | 2.668 | 8413 |
南流水系
主要有平等河與芙蓉河,其次為馬堤河、里五沖河及中寨河。
平等河,古名“桑江獨車溪”,左源於湖南南田山西麓,為蒙洞河。右源於南田山南麓,為小江河,兩源於平等鄉龍坪匯流後稱“平等河”,平等河南流經龍坪、平等、廣南、庖田、獨鏡、江口、樂江、孟化、平嶺等地,然後流入湖南通道縣境江口納普頭河後,再流入縣境,於瓢里鄉的三寨村注入桑江。平等河在縣境內全長64.5公里,集雨面積1027.86平方公里,最大流量9155立方米/秒,年徑流量91792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3.8125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76座,其源流有小江和蒙洞河,支流有長沖河、昌背河、偉江河及涼坪河,其中最大的為偉江河。
偉江河,古名“太平溪”,發源於湘桂邊境之大南山,南流經甘甲、布弄、中洞、碧林、崇林在江口納涼坪河後,於河口注入平等河。偉江河全長53公里,集雨面積302.8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626.78立方米/秒,年徑流量27048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
蘊藏量6.2538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47座。
小江河,又名“平熬河”,左源於湖南南田山南麓。右源於縣境玉河溪北之山麓,兩水匯入小江後稱“小江河”,然後南流經城田、平熬、於龍坪匯蒙洞河後,稱“平等河”。
蒙洞河,發源於湖南南田山西麓,南流經蒙洞、固洞、新元等地,於龍坪匯小江河後稱“平等河”。
廣南河,發源於平等鄉琉璃附近之勞山西麓,流經琉璃、甲河,於廣南之甲江注入平等河。全長12公里,集雨面積44平方公里,可以開發水力資源0.13萬千瓦。
涼坪河,發源於螞蝗坪之東南麓,流經涼坪、石地、黃坪,於江口注入偉江河,全長15公里,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4465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1.2915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3座。
芙蓉河,古名“芙蓉溪”,發源於湖南城步金南山,南流經芙蓉、張家等地,於泗水鄉之三舍河口注入桑江。縣內長度20公里,集雨面積257.3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2983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1.9633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3座。
里五沖河,源於馬堤鄉之高炮山西南麓,經泗水鄉之白臘山、馬類、新民、洞上等地,於里五塘注入桑江,全長14公里,集雨面積38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總蘊藏量1.2949萬千瓦,年徑流量4114萬立方米。
中寨河,源於日新鄉之十二盤山南麓,經堯寨、中寨、拉麻、於廠背注入桑江。
北流水系
主要有三門河、平寨河、和平河、李江河、矮嶺河、潘內河、沂潭河及梅洞溪等,較大的有和平河和三門河。
和平河,古名“牛脛溪”,左一流源於和平鄉海江東之大虎山北麓,稱金江河,另一流源於臨桂縣的界腳底“稱大柳河”。右源於和平鄉白水西南之大竹山南麓,稱白水河。兩水於和平圩匯流後稱“和平河”。和平河流經和平、日新、龍勝三鄉鎮,於縣城西注入桑江。全長39公里,集雨面積322.5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620.5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8124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3.3549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27座。其支流有拉正河、金車河,拉正河源於日新與和平、泗水交界處之孟公坳西麓,西南流經日新之拉正、銅盆,於雙洞注入和平河。金車河源於日新鄉之大坪塘背山麓,北流經上孟、金車,於拐江注入和平河。
平寨河,又名“平也河”。源於臨桂縣陶善山麓,北流於平水進入縣境,經日新鄉之江翁、拉秀、平寨、平潭、坳背等地,於都坪街注入桑江。縣境全長為37公里,最大流量3575.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201.60萬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2.1039萬千瓦,三門河,發源於臨桂縣上黃沙山麓,南流黃沙,上朝塘,再轉北流入縣境,經小江口、雙朗、三門及瓢里鄉之界泉、六漫等地,於交州河口注入桑江,縣境長度60公里,集雨面積574.84平方公里,最大流量6836立方米/秒,年徑流量70451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5.0627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9座。其支流有雙江河、下花河。雙江河左源於三門鄉從白山北麓,右源於三門鄉之雨花山東麓,經雙江,於雙江河口注入三門河。下花河又名“大地河”,源於三門鄉花坪自然保護區中之蔚青嶺東麓,北流經花坪、大地、花橋,於三門街東側注入三門河。全長25公里,集雨面積107.89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98.48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3236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4.4968萬千瓦。
李江河,源於龍勝與興安交界的暗沖嶺西麓,經江底之雙河、李江、界排,於白竹附近注入桑江。全長18公里,集雨面積8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359.1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9526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1.2915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8座。
矮嶺河,源於江底才喜界西麓,北流經黃家寨、黃毛坪、矮嶺,大山口等地,於矮嶺河口注入桑江,全長15公里,集雨面積63平方公里,年徑流量6820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總蘊藏量0.8744萬千瓦,已建小型水電站2座。
潘內河,源於泗水鄉之洋頭坪北麓。經大盤、重風,於沂潭注入桑江。
大塘河,源於洋頭坪與大竹山之西北山麓,經下大塘、東安,於沂潭注入桑江。
梅洞溪,源於瓢里鄉之各福山北麓,北流岩坡寨,經楊梅洞,楊梅坪注入桑江。
水文特徵
資源縣境內,桑江河床寬 度在30-50米之間。河床與河岸高差一般是1-3米,某些河段達5米以上。平均比降5.4‰,出 口處多年平均徑流量20.4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1310米。1952年歷史最高洪水位(河口段)為 5.7米。1973年最枯水位為0.6米。
龍勝縣境內,桑江河面寬30~100米,多為“U”型,最大流量17245.5立方米/秒,年徑流量41.33億立方米。枯水期與豐水期相差大,1987年兩者流量相差77立方米/秒。特大洪水流速變化亦大,在1.5~2.8米/秒之間。
社會文化
資源縣境內,該河90%以上河床穿行於深山峽谷之中。往往是一塹、一灘、一潭互相交錯。塹則噴雲 吐霧,聲震山谷;潭則碧綠如玉,碧波蕩漾;灘則奔流湍急,驚濤拍岸。解放前由於灘陡流 急,礁石交錯,不能流放木排,只能趁春汛“趕羊”(將一根根木材隨流逐放),運輸量極為 有限,且不安全,幾乎年年發生事故。解放後,為了開發林區,國家撥款進行多次疏浚,把 車田、 兩水、河口三鄉19個村間的河段疏通,便於流放竹木,每年運出木材2-3萬立方米, 並利用河床落差大的特點,沿河興建了一批小型水力發電站和不少提水、引水工程,對改善 人民生活,發展農、林業生產及農副產品加工,起到了一定作用。
龍勝縣境內河道兩岸高山峽峙,農田甚少,不少地段懸崖陡壁,森林密布,河床陡,險灘多,縣城北門以上有險灘18處,主要的有羅房灘和羊額灘,縣城以下有險灘28處,水流湍急,山高澗深,山地植被發育,水源豐富,無山不翠,植物種類多達1100多種;野生動物亦多,有熊、豹、麝、獺、穿山甲、角雉、雪蛙等600餘種,被譽為天然的動、植物園。地下礦藏極為豐富,勘探發現有滑石、石棉、鉛、鋅、黃金等17種,其中滑石蘊藏量890餘萬噸,品質優良,潔白細膩,為當地的主要出口產品。
龍勝縣境內的支流矮嶺河上有被譽為“天上人間”、“華南第一泉”的
龍勝溫泉。它以其清澈、純淨的水質,地外幽谷,周圍碧峰聳立,雲纏霧繞,溪水潺潺,鳥鳴猿啼的秀麗風光和冬暖夏涼、四季宜人的氣候,在國內眾多溫泉中脫穎而出,成為旅遊、療養的勝地。縣城東山勢高峻,形似轎頂,名轎頂山;城東北松杉蔥鬱,四季常青,稱迎春山;城北上尖下寬,形似觀音坐蓮花,稱觀音山;城西土山高出雲表,形如香爐為香爐山;其他山向西北數峰並列,宛如筆架曰筆架山,曾有“晴煙迷鎖香爐寨,皓月高懸筆架峰”佳句流傳;城西乃巨石巍峨,形象石門,謂勒黃石門山,建有勒黃水電站。電站下游設有勒黃水文站,從勒黃水文站往下約15千米到瓢里鎮。因周圍山巒環抱,中部凹平,形如瓢狀,故名瓢里,是桂林“四大古鎮”之一。
龍勝縣境內支流三門河上游有古老的
花坪自然保護區,地表覆蓋較厚,古木參天。1955年在這裡首次發現成片生長的“活化石”——銀杉,曾轟動世界。20世紀70年代後因上游開發滑石礦以及河道開採景光石(奇石),大量泥沙和礦渣流入河中,河水常年渾濁,一些河段泥沙淤積嚴重。石門下是碧波粼粼的深潭,兩側懸崖峭壁,無路可行。從前有小舟開半邊渡,從石門塘繞過石崖。1940年修築桂穗公路方將石崖鑿通一條隧道,渡止船停。如今此處雖非險隘,但若月下泛舟,山形月影,倒影水中,漁歌陣陣,仍令人心曠神怡,前人詩云:“萬壑千岩擁大川,東西屹立石蒼然;舟行岸曲疑無路,月仰潭空別有天。為“石門月夜”景色的概括。
水利概況
航線
建國前,由瓢里可通載貨木船至三江、柳州。建國後,河道經數次炸灘岩疏浚,載貨木船可從三江溯江而上通至泗水。木排流放,從資源縣五排往下暢通無阻。
渡口
在桑江河上設有石門、思枚、三寨、百福、交州、長灘、小寨、瓢里下、瓢里上、羊厄、大雲、茅寨、都坪、交平、勒黃、雙河、北門、里駱、泗水、新寨、八灘河口、三社、周家、龍塘、江底、貝子河口等26個渡口。
雙河渡,為縣城南向交通咽喉,位於現林業局背後。河寬40米,水流稍平而深,橫江易渡。對岸建有渡亭,亭梁記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立,石碑記置渡船田十六石五升,作固定渡費。每渡往返需30分鐘,可渡20餘人。河水漲冒1米停渡。如事急,則須冒險雇私船過江。1955年桂青公路通車後,僅為兩岸村寨往來小渡。北門大渡為仰寨、黃包、三東、荔枝等寨進城或外出主道渡口,亦置有渡田,艄公年收入谷1200至1800斤。河床平而深,寬60米,往返40分鐘,每渡載20餘人。1980年,因鐵索橋架成而廢渡。
里上渡,位於瓢里上街碼頭(現瓢里大橋下)。河床平緩而水深,水面寬100米,每渡往返40分鐘,可渡20餘人,全年通渡,水上漲1.5米停渡。因清乾隆六年後,瓢里街漸成龍勝最早商業點,此渡自成門戶。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湖南會館建成。翌年,由該館捐資置田三十七石作渡田,艄公每年收定租2400斤。1971年瓢里大橋通車後廢渡。
瓢里下渡,位於瓢里街尾,系平等、樂江等鄉(舊北區)至瓢里街之要渡,河水急而不深,河寬100米,擺渡全用篙撐。船夫艱辛,每渡往返50分鐘,可載10餘人。清道光五年(1825年),粵東會館建成後,由該館捐資置田作渡費,並在河邊建渡屋,專供船夫住宿。船夫年報酬谷2千斤。1971年,瓢里大橋通車後廢渡。
水沂潭大渡口,位於泗水沂潭寨,系東區(現馬堤、偉江、江底等鄉)赴縣城、出外地要道。建國前,由泗水街捐資置田養渡,船夫年收谷二千斤。河面寬70米,河水深而稍平緩。每渡往返30分鐘,可載20餘人。1958年,龍馬公路通車,設灑水車渡。1975年因泗水大橋建成而廢船渡。
橋樑
瓢里橋,1970年國家投資20萬元建造,為雙曲拱永久性大橋,翌年竣工。橋長137.7米,3孔,跨徑101米;橋面淨寬6米,兩側裝水泥花板欄桿;荷載汽車13、拖掛60。
貝子河口橋,1972年建雙曲拱橋,當年竣工。橋長73.9米,1孔,跨徑71米;橋面淨寬7.5米,兩側水泥花板欄桿;荷載汽車13、拖掛60。國家投資20萬元。
泗水橋,1975年,國家撥款23.3萬元建造,翌年竣工。橋長114.5米,1孔,淨跨80米;橋面淨寬7.5米。兩側水泥花板欄桿;荷載汽車13、拖掛60。
電站
1987年在勒黃灘修建一水電站,裝機容量為6400千瓦,預計1990年可建成。此乃幹流的第一個大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