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氏鬣狗是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城縣的早更新世(Q1)的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氏鬣狗
- 外文名:Hyaena licenti Pei,1934
- 形成時代:早更新世(Q1)
- 產地:柳州市柳城縣
桑氏鬣狗是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城縣的早更新世(Q1)的化石。
桑氏鬣狗是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城縣的早更新世(Q1)的化石。特性描述大型鬣狗,分布於我國的早更新世地層中。牙齒粗壯而大,為典型的鬣狗的牙齒。p3附有不甚明顯的前附尖和很小的後附尖。m1的下前尖比下原尖稍大。下齒座發...
桑氏碩鬣狗(PACHYCROCUTA BREVIROSTRIS),在歐洲,亞洲(中國周口店)和非洲東南部都有分布,是最大的鬣狗科之一。生活於早更新世這個階段,是一屬史前巨大的短面鬣狗,肱骨和橈骨比例和洞穴斑鬣狗最接近,而距離現代斑鬣狗貌似差距最大。按照顱基長度,桑氏碩鬣狗體重可以達到190kg左右,但是古生物學家Turner提出桑氏...
桑氏粗壯鬣狗是發現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的早更新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大型鬣狗大小介於p.perrieri與p.sinensis之間,前臼齒尤其是p2和p3、p2和p3的長/寬比值大於p.sinensis。下頜骨聯合部大體呈菱形,其後邊近乎垂直於水平枝,咬肌窩較窄,前緣位於水平枝與上升枝轉折處。上、下犬齒的前脊在齒冠的...
桑氏短吻碩鬣狗(Pachycrocuta brevirostris licenti)中華短吻碩鬣狗(Pachycrocuta brevirostris sinensis)短吻碩鬣狗(指名亞種)是Gervais最早記述短吻碩鬣狗時所創立的物種,其原拉丁學名為Pachycrocuta brevirostris。2021年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金毅研究員率領的研究團隊指出傳統分類上的短吻碩...
在歐亞大陸頻繁出現的短吻碩鬣狗,曾因不同的產地或年代,先後被歸入到不同的種之中,如桑氏碩鬣狗(Pachycrocuta licenti)、中國碩鬣狗(Pachycrocuta sinensis)或(狹義)短吻碩鬣狗(Pachycrocuta brevirostris)等,對於這些鬣狗之間的真實系統關係,目前學術界尚缺乏統一而清晰的認識,分歧和爭議比較大:有人...
鬣狗的絕大多數種類被淘汰出局,到距今10000年前後,鬣狗家族徹底地告別了它們曾經不可一世的歐、亞大陸,只留下非洲的斑鬣狗。在我國的新生代地層中,曾發現過許多鬣狗化石,至少有10餘種。有化石證據表明,在更新世,生存於我國的鬣狗,有中華縞鬣狗、桑氏縞鬣狗、斑鬣狗、洞鬣狗和大鬣狗等,北方常見的是縞鬣狗...
以湖北建始高坪為代表的含巨猿動物群時代可能屬更新世早期的晚期(Qp31),有桑氏鬣狗(Hyaena licenti)、嵌齒象類(Gomphotheriidae)、雲南馬(Equus yunnanensis)等更新世早期代表,而大熊貓、中國貘(Tapirus sinensis)等的個體大於柳城巨猿動物群中同類化石。廣西巴馬的含巨猿動物群中有猩猩(Pongo)、長臂猿(...
變異倉鼠(Cricetulus varians)、紋背倉鼠(Cricetulus cf. friseus)、趙氏鼢鼠(Myospalax chaoyatseni)、丁氏鼢鼠(Myospalax tingi)、鼠平鼢鼠(Myospalax arvicolinus)、豪豬(Hystrix subcristata)、桑氏鬣狗(Hyaena cf. licenti)、山西猞猁(Lynx shansius)、古中國豹(Felis cf. palaeosinensis,F. ...
再往後推移一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在這片草原和森林。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為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後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製造工具和...
泥河灣生物群遺蹟(heritage of Nihewan biota)產於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早更新世地層中的生物群遺蹟。以哺乳動物化石為主,重要的化石有:中國長鼻三趾馬、三門馬、古板齒犀、裴氏板犀、梅氏犀、泥河灣劍齒虎、後期劍齒虎、桑氏鬣狗、德氏後裂蹄兔、步氏大角鹿、中國古野牛、李氏野豬、直隸狼、狐、納馬古象、平額原...
如大熊貓、中國熊、猩猩及獼猴等,在元謀動物群中卻沒有發現。元謀動物群與華北三趾馬動物群及泥河灣動物群有較密切的聯繫。如桑氏鬣狗、泥河灣劍齒虎、爪獸、復齒短耳兔、山西軸鹿、粗面軸鹿等同樣存在於泥河灣動物群中。雲南東北部昭通地區發現的昭通動物群(Zhaotong fauna),時代為更新世,相當於元謀動物群。
hyaena hyaena,英語單詞,主要用作為名詞,用作名詞譯為“ 鬣狗”。詞形辨析 鬣狗科 Hyaenidae 鬣狗亞科 Hyaeninae 鬣狗屬 Hyaena 短語搭配 Spotted Hyaena 斑點鬣狗 ; 縞鬣狗 ; 斑鬣狗 Hyaena licenti 桑氏鬣狗 hyena hyaena 鬣狗
梅鋪猿人遺址洞內發現有猿人牙齒四顆,經過人工打擊痕跡清楚的石核,二十餘種伴生動物化石,其中一部分屬熊貓,劍齒象動物群,還有距今60萬至1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的桑氏鬣狗和較為古老的動物嵌齒象。龍骨洞是中國第五個發現猿人化石的地方,它的發現,為研究人類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資料,為研究中國古氣候的發展變化...
發現石器1000餘件,屬於小石器傳統;出土的動物化石有桑氏鬣狗、三趾馬、三門馬、披毛犀牛、羚羊等。其地質年代為距今136萬年。小長梁遺址對研究我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探討小石器系統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小長梁遺址作為我國古人類活動最北端的見證,被鐫刻在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上。馬圈溝 馬圈溝遺址...
再晚一些,則有桑氏鬣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為了生存,元謀人使用的石器捕獵它們。元謀上那蚌村附近的早更新世地層中,元謀盆地內暴露的695米厚,共4段28層的河湖相沉積地層里,在第4段第22層,發現了兩枚上內側門齒化石。用古地磁測定法檢測,這兩枚牙齒屬於170...
1984年,在一位鄉村醫生的指點下,黃萬波教授帶領的考古隊於發現了龍骨坡,並在此採集到了120餘種脊椎動物化石,其中包括劍齒虎、桑氏鬣狗、大靈貓、乳齒象、爪蹄獸、巨羊和小種大熊貓等20餘種絕滅動物的化石。這表明此地曾經生活著一個非常古老的動物群,年代至少超過100萬年。龍骨坡也因此成為中國第四紀化石種類最...
組合含:紹氏副倉鼠(Paracricetulus schaubi)、奧美加鼢鼠(Myospalax omegodon)、中間原鼢鼠(Prosiphneus intermedius)、鼠平鼢鼠(Myospalax arvicolinus)、丁氏鼢鼠(Myospalax tingi)、趙氏鼢鼠(Myospalax chaoyatseni)、桑氏縞鬣狗(Hyaena licenti)、晉南四不像鹿(Elaphurus chinnanensis)、中華長鼻...
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20餘種,主要有無頸鬃豪豬、藍田金絲猴、虎、豹、裴氏貓、爪哇豺、中國黑熊、柯氏小熊、南方豬獾、桑氏鬣狗、大熊貓武陵山亞種、似劍齒虎、東方劍齒象、中國犀、雲南馬、李氏野豬、野豬、小豬、中國貘、短角麗牛、水牛、雲南水鹿、秀麗黑鹿、大角鹿、麂、狍後麂等。遠古人類頭骨化石2具,第一具...
食肉目:擬豺、小豬獾、似中國黑熊、大熊貓小種、桑氏鬣狗、最後鬣狗、豹、更新世鬣狗、德氏狸、野狸、花面狸、靈貓 長鼻目:似鋸齒三棱齒象、東方劍齒象 奇蹄目;雲南馬、爪獸、裴氏獏、柴氏犀 偶蹄目:最後雙齒尖河豬、多突起河豬、小豬、柳城豬、南方豬新種、裴氏豬、柳城丘齒鼷鹿、湖麂、鳳岐祖鹿、廣西巨...
再晚一些,則有桑氏鬣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別!為了生存,元謀人使用的石器捕獵它們。元謀上那蚌村附近的早更新世地層中,元謀盆地內暴露的695米厚,共4段28層的河湖相沉積地層里,在第4段第22層,發現了兩枚上內側門齒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