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白族仗鼓舞

桑植白族仗鼓舞的產生大約在元朝初期。桑植白族遷始祖谷均萬、王朋凱、鐘遷一等和他的子孫躲避戰亂來桑植麥地坪、馬合口等一帶定居,創造了白族獨特的民間舞蹈 –白族仗鼓舞。它粗獷、剛勁、原始、大方又雜夾武術套路,廣泛用於游神、廟會、節日慶典、祭祀、慶賀豐收等民俗活動中,和“土家擺手舞”、“苗族猴兒鼓”並稱為張家界三朵藝術奇葩。桑植白族仗鼓舞主要分布在馬合口、麥地坪、芙蓉橋、洪家關、走馬坪、淋溪河、劉家坪等七個白族鄉鎮,外半縣如官地坪、瑞塔鋪等鄉鎮也流行跳仗鼓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植白族仗鼓舞
發展歷史,套路,特點,歷史傳承,社會價值,

發展歷史

桑植白族仗鼓舞的產生大約在元朝初期。桑植白族遷始祖谷均萬、王朋凱、鐘遷一等和他的子孫躲避戰亂來桑植麥地坪、馬合口等一帶定居,創造了白族獨特的民間舞蹈–白族仗鼓舞。
桑植白族仗鼓舞經過了二個大發展時期。一是白族遷始祖來到桑植落腳,與土家族等民族共同發展,創造了白族仗鼓舞的原始雛形,二是明朝初期,社會發展,外來人口來到桑植定居,白族地區人口增加,仗鼓舞得到了長足發展,不斷完善了仗鼓舞的藝術體系。

套路

桑植白族仗鼓舞套路多,有“硬翻身、兔兒望月、霸王撒鞭、獅子坐樓台”等“九九八十一套路”,靈巧多變。起舞時,人們手持仗鼓,以“倒丁字步”為步伐,三人一組,鼎足而立。

特點

“唯善舞者善戰也”,桑植白族仗鼓舞舞武同源,受戰爭和惡劣自然環境的影響,白族人把能陶冶堅強意志,增強體質的武術充分融入舞蹈,如“蘇公背劍、野馬分鬃”等,動作威猛,又不失舞蹈的細膩。
桑植白族仗鼓舞節奏明快,粗獷大方。人們在鑼鼓、嗩吶等民族樂器的配合下,翩翩起舞,自得其樂。
桑植白族仗鼓舞不受道具的約束。起舞時,農具或者任何生活用具都可以作為道具,這樣既大方,又顯示出古樸的美感。
桑植白族仗鼓舞因受地域環境的影響,其動作具有順拐、屈膝、悠放、下沉的動律特徵。

歷史傳承

桑植白族仗鼓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藝術內涵。700多年的傳承,為研究白族人們的生產、生活習俗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也為舞蹈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
桑植白族仗鼓舞與其它民間藝術一樣,受文革極左思潮的影響和外來文化的衝擊,人們對這種古老民間藝術的興趣越來越淡化,仗鼓師的老齡化和傳承人的青黃不接,使得許多傳統武術動作瀕臨失傳。

社會價值

桑植白族仗鼓舞有著獨特的價值。主要有四點:(一)歷史研究價值。仗鼓舞產生,時代背景、歷史人物等對研究白族產生及中華民族的古老歷史有著重要研究價值。(二)文化藝術價值。它的動律特徵為白族舞蹈創作留下取之不盡的素材。同時打擊樂和多人參跳帶武術套路的特徵,為研究白族古老文化提供了一塊“活化石”。(三)精神探討價值。如游神跳仗鼓舞,反映出白族人雄強勇猛又熱愛祖先熱愛生活的民族個性。(四)旅遊開發價值,白族仗鼓舞極具觀賞性和美感,是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又是湖南白族所獨有的民族舞蹈,具有較好的旅遊開發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