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桑戴克(桑戴克)

愛德華·桑戴克

桑戴克一般指本詞條

愛德華·桑戴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年8月31日-1949年8月9日),美國心理學家,心理學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幾乎終生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執教。他從研究動物的實驗中,領會到它們的學習過程,從而提出他的聯結主義理論:刺激(S)-反應(R)公式。被認為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德華·桑戴克
  • 外文名:Edward Lee Thorndike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874年8月31日
  • 逝世日期:1949年8月9日
  • 職業:心理學家
簡介,生平,教育哲學,教育思想,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主要著作,貢獻,

簡介

愛德華·桑戴克,心理學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幾乎終生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執教。他從研究動物的實驗中,領會到它們的學習過程,從而提出他的聯結主義理論:刺激(S)-反應(R)公式。被認為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生平

愛德華·桑戴克生於美國麻省一位牧師家庭,他生性害羞、孤獨,只有在學習中才能找到樂趣。
桑代克於1893~1894年間,在威斯萊(Wesley)大學臨畢業那年才開始學習心理學的。後來他改入哈佛大學當研究生,跟詹姆斯學習心理學。桑代克於1896年開始了動物的學習實驗研究。他開始是用小雞做的,但他的房東不許他在房間裡養小雞,後來他得到詹姆斯的支持,允許他搬進自家的地下室繼續實驗。當哥倫比亞大學的卡特爾到哈佛大學遇到桑代克時,桑代克一邊上學,一邊給人家當家庭教師。卡特爾對桑代克的實驗很欣賞,約他到哥倫比亞大學去學習,並為他申請獎學金。於是他就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在卡特爾的鼓勵、支持與指導下,用貓和狗繼續進行他的動物學習實驗,並跟卡特爾學習心理測量學。在1898年,桑代克發表了名為《動物的智慧:動物聯想過程的實驗研究》(後稱《動物的智慧》1911年版)的論文,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從1899年開始,桑代克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心理學教師,於1903年提升為教授,並發表《教育心理學》一書。到1905年,他又發表了《雙生子的測量》,1906年發表《教育原理》。從1911~1913年間,他又把他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學》擴充為三大卷,即:(1)《人類的本性》;(2)《學習心理學》;(3)《工作與疲勞以及個性的差異》。後來他又相繼發表《教育心理學概論》(1914)、《智力測量》(1926)、《成人的學習》(1929)、《人類的學習》(1931)、《學習的基礎》(1932)、《獎賞的實驗研究》(1933)、《人及其工作》(1943)等書。他一生從事心理學研究工作達四十多年,發表的論著目錄達507頁。他於1949年逝世,享年74歲。
愛德華·桑戴克愛德華·桑戴克

教育哲學

桑戴克把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明確規定為研究人類本性及其改變或學習的規律,而探討這些規律的知識則是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桑戴克還開創了學科心理的研究,制定學習量表以及成人的學習研究等。最後,他還探討過社會心理學問題,他一生對動作-人類-社會心理進行過一系列的研究。
愛德華·桑戴克博士主持了一項有關疲勞的實驗。他持續不斷安排一些令人感興趣的事務,讓一群年輕人保持近一星期不睡覺,他最後在報告中得出的結論是:“厭倦是唯一降低工作能力的原因。”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深受詹姆斯的機能主義與生物學進化論的思想影響。他從本能主義出發,認為“人當生命發生時,即精子與卵子化合成人之時,已具有無數確定的趨向,形成將來的行為(behavior)”。他又從聯結主義出發,把情境(situations)與反應(responses)的結合(bonds)看作是構成思想、情感、動作與態度等等心理因素的基本單位。他認為教育及學習的目的“在於把原本的結合或永久保存,或清除,或改變而利導”。由此,他認為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在於給人以知識,即:第一,離開了教育,人性是怎樣的;第二,人性的改變依照什麼規律。這就是他把“人類的本性”與“學習心理學”列為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容的依據。此外,他還認為,人類的本性及其在學習中的改變,對於不同的個體來說是有差別的。因此,他認為個性的差異及其測驗應成為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容。於是,他依據對動物及人類學習的研究,建立起一個他稱為“聯結主義”的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
學習心理學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學最重要的部分。他把學習過程看做形成後天習得的聯結的過程,並提出了他的嘗試錯誤的學習理論和學習的三個定律。他用貓進行的實驗研究最為出名。他把餓貓放在迷箱裡,食物放在箱子外面作為逃脫的獎賞。貓為了打開門聞就必須去拉一根槓桿或一條鏈子。在飢餓的驅使下,貓不斷地進行嘗試與錯誤學習,表現出正確的行為。

教育思想

桑戴克經過長期的實驗研究概括出三條學習規律。

準備律

桑戴克說:“在神經原上,當任何傳導單位準備傳導時,給予傳導就引起滿意;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當任何傳導單位不準備傳導時,勉強傳導就會引起煩惱。”

練習律

它包括套用律和失用律。套用律,即一個人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形成了聯結,如果不斷套用,那末,這個聯結就會變強。失用律,即一個人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形成了聯結,如果長期不用聯結就會變弱。

效果律

桑戴克對這一規律作了如下的表述:“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繫,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反之,凡是在一定地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出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重現。”“聯結”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的核心概念。起初,桑代克用小雞做實驗,訓練它們走用隔起來的迷津。以後,他又用貓和狗作被試者,並使用自己設計的迷箱,進行動物學習的研究。根據這些實驗,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學習就是刺激和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並把這種看法照搬到人類的學習。英國的聯想心理學早已提出過關於聯結的概念(最早見於洛克的《人類理解論》)。桑代克在實驗的基礎上,根據機能主義的觀點,以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代替了觀念的聯合。
愛德華·桑戴克作品愛德華·桑戴克作品
桑代克根據自己對學習的實驗研究,並總結以往有關教育心理學的探索,開始確立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及其體系,使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把教育心理學的對象確定為研究人的本性及其改變的規律,它由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和個別差異三部分組成。桑代克把行為分為先天的反應趨勢(本能)和習得的反應趨勢(習慣)兩類。他重視本能,視之為丫切行為的基石。本能的特點是不學而能,是先天的聯結,而習慣是後天的聯結。桑代克指出,人性只是為教育提供了出發點,教育的真正任務是根據人的需要來逐漸改變人性。因此,他重視研究人的學習的規律。

主要著作

《動物智慧》 (1911)
愛德華·桑戴克著作愛德華·桑戴克著作
《教育心理學》 (三卷本,1903/1913-1914)
《智力測驗》 (1927)
《需要、興趣和態度的心理學》(1935)
《人類與社會秩序》 (1940)

貢獻

桑代克的研究興趣十分廣泛,他是美國哥倫比亞學派的主要代表,又是動物心理實驗的首創者,教育心理學體系和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並設計了心理測驗,為美國教育測驗運動的領袖之一。正因為如此,一些史學家將他劃歸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但也有不少人認為他更象行為主義學派的人物,可他本人卻認為他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學派。
桑代克對於美國教育心理學發展的貢獻,不僅在於他開創了動物學習實驗與教育測驗,從而為美國教育心理學的發生、發展奠定了基石,更重要的是他創建了一個教育心理學的完整體系,從而奠定了美國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容,使教育心理學正式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中分生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