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家莊村隸屬鋼城區黃莊鎮,位於黃莊鎮東南5公里處,距鋼城8公里。北鄰東王家莊村,東南與葛八峪相望。全村175戶人家,517口人,570畝耕地,2000畝山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桑家莊村
- 電話區號:0634
桑家莊村解放前曾分別屬蒙陰縣、博萊縣、沂源縣管轄;1958年屬黃莊人民公社;1984年屬黃莊鎮東王家莊鄉;1991年屬萊蕪市:1993年隸屬鋼城區黃莊鎮。
該村被汶河分為兩個自然村。每年夏季,山洪暴發,水流湍急,學生上學要家長護送,南嶺上產的蘋果、蜜桃也要靠肩挑人抬過河,給兩岸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遇到乾旱年份,河水乾涸,村里人畜吃水非常困難,人們眼巴巴地望著貧瘠的土地,只能靠天吃飯。
桑家莊村人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中,參軍參戰的達50人之多,其中參軍14人。在解放戰爭中,民兵爆破大王葛來福,犧牲於臨朐,被譽為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至今,他的墳墓還完好地保留著。據葛京峰老人講,孟良崮戰役時,他們組織擔架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到前線陣地上去救我們的傷員,幾天幾夜顧不上吃飯。
新中國建立初期,桑家莊村從互助組、初級社到高級社,再到人民公社,進展順利。1958年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糧食豐產,卻沒有豐收。由於人們忙於大煉鋼鐵,大批糧食毀在了田中。
1964年,桑家莊人回響毛主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偉大號召,用鋤頭、鎬頭、杴頭、抬筐挖了第一眼機井,使全村四分之一的土地得到了灌溉,解決了人們的吃飯問題。
由於人口的增多,洪水的泛濫,人均占有耕地越來越少,吃飯仍是一件大事。葛京忠書記帶領全村村民學大寨,於1977年改河道2000餘米、墊地100餘畝。1989年,葛來和當選為黨支部書記,他首先帶領村兩委成員改變觀念,提高經濟意識,積極帶領村民大搞荒山開發,封山育林,種植果樹,山嶺上修上了盤山路,荒山變綠了,水變清了。
1993年5月,市糧食局、萊蕪日報社包村幹部進駐該村。他們同村兩委成員翻山越嶺,走村入戶,實地察看,幫助村民挖窮根。桑家莊有山灘2000畝,發展林果的優勢得天獨厚。他們首先在原有滅荒的基礎上,對現有荒山統一規劃,一次拍賣,契約公證。對特殊地段集體栽植,個人管理。僅用兩個多月時間,便栽植紅玉漿、北海等優質蘋果3. 4萬株,板栗5000棵,當年達到了基本消滅荒山的目標,使山嶺薄地變成了“綠色銀行”。同時,他們幫助村民建起了小油坊和糧油代購點,年加工花生3萬餘公斤,兌入兌出糧油8萬餘公斤,僅此收入4萬餘元。在山上建起了蓄水池,完善配套了引水工程,使家家戶戶用上了甘甜的自來水。1996年3月,請來技術人員幾經勘探設計,籌資12萬餘元,開始建橋。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奮戰,一座寬8米、長36米的高架板橋終於在汛期到來前落成了,該橋起名為“連心橋”。此橋的建成,結束了該村祖祖輩輩蹚水過河的歷史。
早在20世紀70年代,村里克服了村民居住分散的困難,為村民架起了電線,家家接上了電,村民用上了電燈、電磨,看上了大彩電。1986年村級公路竣工使用,原來的“羊腸”小道不見了。蘋果、蜜桃是該村的支柱產業。外商主動上門收購,產銷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