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桑丘之戰
- 參戰方:戰國時秦國、齊國
- 結果:齊國獲勝
- 戰役時間 :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
基本資料,戰爭背景,戰爭過程,戰爭結果,歷史影響,年份爭議,謬誤說明,
基本資料
戰役名稱:桑丘之戰 | 交戰時間:公元前323年 |
交戰雙方:戰國時秦國、齊國 | 雙方指揮官:秦惠文王;齊威王、匡章 |
戰爭結果:齊國獲勝 | - |
戰爭背景
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秦惠王稱王后,有心要進攻中原,於第二年年(前324年)任命張儀為秦相,並攻取魏國陝邑(今河南省陝縣);隔年(前323年)楚國在襄陵(今河南省睢縣)擊敗魏國,奪取魏國八個邑。此時秦相張儀正策劃著“欲以秦、韓、魏之勢伐齊、荊”,向秦惠王獻計,認為“和楚國一起進攻魏國,魏國受到挫折就會投向楚國,韓國本來是魏的友好國家,這樣秦國就被孤立。不如出兵來迷惑他,魏國和楚國大戰,秦國就可以取得河西以外的領土而回。”於是秦惠王反過來允諾魏國與之一起反擊進犯的楚軍,以便取得魏國西河之外的土地。
秦國挾勝魏國之威勢,且幫魏國化解了楚軍的繼續進犯,因此便想趁勢擴大戰果,此前不久楚國大將昭陽大敗魏國,奪取了襄陵附近的八座城邑,昭陽正打算以大勝魏國之威,移動軍隊攻齊,齊國勢單力孤,秦國見此良機,於是假道韓、魏以攻齊國,企圖藉此挫敗齊國的威勢。
戰爭過程
《戰國策·齊策一·秦假道韓魏以攻齊》中記載的戰役過程。
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而應之。與秦交和而舍,使者數相往來,章子為變其徽章,以雜秦軍。候者言章子以齊兵入秦,威王不應。頃之間,候者復言章子以齊兵降秦,威王不應。而此者三。有司請曰:“言章子之敗者,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將而擊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
頃間,言齊兵大勝,秦軍大敗,於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於齊。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啟得罪其父,其父殺之而埋馬棧之下。吾使者章子將也,勉之曰:‘夫子之強,全兵而還,必更葬將軍之母。’對曰:“臣非不能更葬先母也。臣之母啟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為人子而不欺死父,豈為人臣欺生君哉?”
戰役過程
由於秦軍是孤軍深入,又必須顧及到後方,惟恐韓、魏二國在後圖謀。所以秦軍只是虛張聲勢威脅向齊出兵,實際上卻猶疑不定不敢進攻。
匡章充分利用了秦軍欲進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在開戰前夕,讓雙方使者多次互相來往。匡章藉機變更了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混雜到秦軍當中,等待配合齊國的主攻部隊破敵。齊威王派往前線的探子不明白匡章的用意,悄悄向齊威王回報說:“章子讓齊軍加入秦軍。”齊威王聽了置之不理。過了不久,又有前線回來的探子向齊威王回報:“匡章讓齊軍向秦軍投降。”齊威王仍舊不理會。如此反覆多次。朝廷眾大臣見此情景,向齊威王請求說:“說章子失敗降秦的探子,人不相同而言辭相同,大王為何還不發兵前去討伐他呢?”齊威王胸有成竹地回答:“這很明顯的不是背叛寡人的行動,為何要討伐他呢!”不久之後,匡章的戰術大獲成功,秦軍被混進軍營的齊軍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隊內外夾攻,原本戰意就不甚堅決的秦軍一觸即潰。齊國朝中得知前線傳來齊軍大勝的捷報。左右大臣吃驚,詢問齊威王何以有此先見之明。齊威王告訴“章子的母親啟,由於得罪他的父親,就被他的父親殺死埋在馬棚下,當寡人任命章子為將軍時,寡人曾勉勵他說:‘先生的能力很強,過幾天率領全部軍隊回來時,一定要改葬將軍的母親。’當時章子說:‘臣並非不能改葬先母,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而臣父沒有允許改葬先母而去世。臣沒得到父親的允許而改葬母親,豈不是等於背棄亡父的在天之靈。所以臣才不敢為亡母改葬。’由此可見,作為人子不敢欺辱死去的父親,難道他作人臣還會欺辱活著的君王嗎?”
儘管前線三次送來情報說匡章可能降秦,但齊威王都沒有相信,一如既往信任匡章,堅持讓匡章指揮作戰,終於保住了這次抗秦戰爭的勝利。
戰爭結果
秦國得知前線敗訊,連忙派遣陳軫作為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前去齊國向齊威王謝罪。同時陳軫也替齊王遊說楚將昭陽,使其退兵。不久以後,齊楚秦三國會盟於宋國齧桑,秦國改變戰略,與齊國繼續“連橫”,此後二十餘年間齊、秦兩國再無交兵,直至前298年齊魏韓三國聯軍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