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河

桐梓河

桐梓河,赤水河中段支流,流域面積3348平方公里,正源(東源,又稱天門河)發源於貴州省桐梓縣小壩鄉楠牛石大火土,東側與烏江水系分水。於桐梓縣縣城右岸與發源於桐梓縣長田鄉(楚米鋪)韭菜壩的西源相匯,匯合後又稱官渡河。流經桐梓縣、仁懷縣邊界進入習水縣,至瓮坪鄉入渡匯入赤水河。桐梓河河長122公里,平均坡降約4.8‰。中游另一支流古藺河,流域面積約1015平方公里,發源於四川省古藺縣箭竹鄉袁家溝,於古藺縣太平鎮(太平渡)匯入赤水河,河長72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桐梓河
  • 簡介:桐梓河是赤水河的一級支流
  • 發源地桐梓縣楚米鎮之大火土
  • 特性:洪水
  • 省級河長:孫永春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水文特性,

幹流概況

桐梓河,是赤水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桐梓楠牛石大火土,上源稱天門河,西北流轉西南流,經天門洞、蟠龍洞兩段伏流,至混子河口折西流,至觀音寺河口折西北流,至石嘴折西流,至兩河口注入赤水河。觀音寺河口至石嘴段為仁懷、桐梓界河,石嘴至兩河口段為仁懷、習水界河。流域面積3348平方公里,跨桐梓、遵義、仁懷、習水等縣境。河道總長122公里,總落差588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52.9立方米每秒,水流湍急,比降陡峻,平均比降千分之4.8。流域海拔高程為800-1700米,沿河都是崇山峻岭,山高坡陡,多懸岩崩石,除河源天門河段有桐梓沖積盆地外,沿河台地少,耕地分散,河谷深切,為U形谷,一般寬80米。傍河城鎮有桐梓縣城、二郎壩鎮石全流域總入口64.86萬入,以農業為主,農業入口59.92萬入。有耕地72.82萬畝,田23.95萬畝。水利化程度中等,有效灌溉面積19.4萬畝,保證灌概面積16.66萬畝。有小型採煤、鐵合金冶煉、機誡、電力、輕手工業等。流域內交通,上游發達,有川黔公路幹線和川黔鐵路通過,中、下游則靠公路與外界聯繫,下游可利用同赤水河幹流進行水運。桐梓河下游設有二郎壩水文站。
桐梓河楊家園水電站庫區桐梓河楊家園水電站庫區
桐梓河,赤水河中段支流,流域面積3348平方公里,正源(東源,又稱天門河)發源於貴州省桐梓縣小壩鄉楠牛石大火土,東側與烏江水系分水。於桐梓縣縣城右岸與發源於桐梓縣長田鄉(楚米鋪)韭菜壩的西源相匯,匯合後又稱官渡河。流經桐梓縣、仁懷縣邊界進入習水縣,至瓮坪鄉入渡匯入赤水河。桐梓河河長122公里,平均坡降約4.8‰。中游另一支流古藺河,流域面積約1015平方公里,發源於四川省古藺縣箭竹鄉袁家溝,於古藺縣太平鎮(太平渡)匯入赤水河,河長72公里。
桐梓河,古名溱(zhe真)溪水,亦名牛渡河,赤水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桐梓縣南原石板鄉梅子水,自東而西流經遵義縣、仁懷市境,於永安鎮陶竹溝入境,大體沿習、仁邊界過二郎鄉於習酒鎮瓮坪村兩河口匯入赤水河。全河長125千米,天然落差1541.4米,平均比降12.3‰,流域面積3318平方千米。縣內河長31.5千米,落差92米,平均比降2.9‰,流域面積183.6平方千米。

水文特徵

據二郎壩水文站1963-2001年水文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流量48.6立方米/秒(河口為51.2立方米/秒);2000-2001年最大年流量78.7立方米/秒;1990-1991年最小年流量24.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最小月流量12.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最小日流量8.74立方米/秒;實測最小一日流量4.2立方米/秒(1963年4月3日)。年最大洪水多在5-7月發生,1977年5月27日二郎壩水文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4380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沙溪河,桐梓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溫水鎮茅壩村。自北而南經保豐、官店、里師、沙溪於永安鎮環山子匯入桐梓河。全河長52.4千米,自然落差858米,平均比降1.6‰,多年平均流量7.77立方米/秒,歷史最大洪水發生於1972年4月15日,天堂段流量2089立方米/秒。流量面積434.3平方千米。
馬鹿河,亦名小溝河,桐梓河一級支流。發源於良村鎮蔡村。自北而南流經羊化、潤南、黃泥塘,於永安鎮兩河口入桐梓河。全河長29.1千米,自然落差850米,平均比降2.9‰,多年平均流量2.08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66.5平方千米。
二郎河,曾名重溪溝,桐梓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永安鎮螞蝗溝。自北而南流經河壩、桑木、沙壩,於二郎鄉二郎壩匯入桐梓河。全河長18.1千米,自然落差402米,平均比降2.2‰,多年平均流量1.11立方米/秒,歷史最大洪水發生於1978年6月14日,桑木水電站流量289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12.9平方千米。
兩岔河溫泉,位於桑木鎮桐卷村蔴窩村民組兩岔河右岸(二郎河上游),距桑木鎮4.5千米,距城31.5千米。1959年9月四川石油普查大隊作過調查;1973年後,省地質局108地質大隊及中國人民解放軍000932水文部隊亦先後作過調查及評價。溫泉出露於桑木背斜南東翼,芭蕉灣壓扭性斷裂南東側溪溝邊,溝谷切割深達百餘米,地層為寒武系中上統婁山關群(E2-3L5)白雲岩,岩層厚570-604米,傾向137°,傾角18°,為一單斜構造。泉水流量0.62公升/秒,流量穩定,水溫41℃,無色透明,微具硫化氫味。屬硫酸--鈣型水(SO4″-C++)。是唯一可供開發利用的溫泉。
河名桐梓,因流經桐梓縣而得名,是赤水河的一級支流。河谷風光頗是有些名氣。因為地處幾百米深的峽谷最低處,這裡受到人類影響比較下,植被保存相對完整,河水十分清澈,出產的桐梓河魚肉質細膩,名氣雖然不如五馬河魚那么大,但就口感而言毫不遜色,也是來到這裡遊玩的人比然要享受的美食。因地勢低矮,夏季這裡氣候十分炎熱,但這也正是桐梓河的價值所在。

水文特性

1、洪水

桐梓河屬山區河流,洪水由暴雨形成,暴雨具有量級大、強度大、歷時短的特點,易造成災害性洪水。洪水漲落較快,峰型尖瘦,以單峰主,一次洪水過程2-4天。園滿貫水電站所在河流桐梓河流域屬較大暴雨區,暴雨具有量級大、強度大、歷時短的特點,易造成災害性洪水。桐梓河流域位於大婁山西北面與四川盆地交界的迎風坡面上,易受冷鋒低槽和兩高切變天氣系統的影響而形成大暴雨,暴雨中心在官店、楚米、馬宗、桐梓一帶,從東北向西南遞減,暴雨多發生在5-9月。桐梓河流域呈菱形,水系發育,支流眾多,屬山區河流,洪水多由暴雨形成,洪水陡漲陡落,峰型尖瘦,洪水過程一般2-4天,洪量主要集中在一日之內,峰型多為單式峰,呈典型的山區河流洪水特性。洪水由暴雨形成,年最大洪水多發生在5-9月份,4月、10月亦有年最大洪水發生,但洪峰及洪量在量級上較小,洪峰多為單峰,對工程最為不利的複式峰亦偶有出現。

2、泥沙

二郎壩水文站具有32年的懸移質泥沙觀測資料。懸移質多年平均輸沙模數為282。考慮到園滿貫水庫上游有天門河水庫及其他小型水庫的攔沙作用,園滿貫壩址懸移質多年平均輸沙模數採用270。根據多年平均排沙比法和多年平均庫容淤損率法計算成果取均值,得50年懸移質泥沙淤積量為1830萬米3。推移質按全部淤於庫內考慮,年淤積量9.3萬米3,50年淤積量460萬米3。泥沙總淤積量為懸移質和推移質之和總計2290萬米3。園滿貫水庫庫區天然河道比降達2.86‰,加之庫水位變幅大,漲落頻繁,故其淤積形態按錐形淤積考慮。水庫平均淤積高程488米,計算水庫壩前淤積高程為486米。

3、氣象

桐梓河流域位於大婁山山脈西緣,河流呈東向西,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候溫和濕潤,雨量較豐沛,降水分布不均。冷暖氣流常被海拔高的山脈阻擋,局部地區形成強對流天氣。冬季主要受北方西伯利亞氣流影響,多為陰雨天氣,但雨量較少。夏季受印度孟加拉灣西南暖濕氣流和西太平洋海洋氣候影響,加上大婁山山脈的影響,降雨多發生在5-10月。據流域內桐梓氣象站及鄰近流域茅台氣象站歷年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溫17.7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9.9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2.7攝氏度,平均全年積溫5392攝氏度,年總輻射量82大卡/cm2,年平均日照時數1224小時,平均相對濕度78%;多年平均無霜期325天;多年平均風速1.8米/秒,最大瞬時風速27米/秒,多年平均最大瞬時風速12米/秒;最大積雪深度8厘米。
4、徑流

桐梓河屬於典型的雨源型山區河流,徑流的時空分布變化與降水基本一致,上游桐梓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深563毫米,下游二郎壩水文站徑流深503毫米,從上游到下游的遞減趨勢比較明顯。徑流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不均勻。在年內分配上,雖然汛期徑流總量大,但其分配很不均勻,汛中有枯。
根據二郎壩水文站徑流資料統計:實測最大流量4380米3/秒,實測最枯流量4.2米3/秒。汛期多年平均流量74.7米3/秒,占全年的76.8%;枯水期多年平均流量22.8米3/秒,占全年的23.2%,汛期是枯期的3.3倍。最大年平均流量為78.7米3/秒,最小年平均流量為24.4米3/秒,最大年平均流量和最小年平均流量分別是多年平均流量的1.6倍和0.5倍。

5、降水特性

桐梓河流域內降水分布不均,隨高程的梯度變化比較明顯,年降水量多在850毫米-1200毫米間變化,最大年降水量1550毫米。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8月,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12月-3月份為少雨期,降水量僅占年降水量的3%,一般年份5月份進入多雨季節。在多雨季節中,常有連續20天以上不降水的高溫久旱天氣。流域內各雨量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從上游向下游逐漸遞減,由上游馬宗站的1181毫米逐漸遞減到下游二郎壩站的840毫米,流域中部過渡帶降水量約為1050毫米左右。流域降水量變差係數變化不大,其值在0.14-0.16之間,大致由下游向上游呈遞減趨勢。

6、泥沙

桐梓流域泥沙主要來自流域內的水土流失,產生原因在於岩石長期風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每遇山洪發生,水流挾帶大量泥沙匯集河槽。據二郎壩水文站實測泥沙資料統計,該站多年平均流量48.7米3/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5.36億米3,多年平均輸沙量88.8萬,懸移質多年平均含沙量0.578千克/米3,懸移質多年平均輸沙模數為282。考慮到園滿貫水庫上游有天門河中型水庫、小型水庫及若干小山塘可以攔蓄一定量的泥沙,因此園滿貫壩址懸移質多年平均輸沙模數採用270。園滿貫水電站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230公里2,多年平均流量35.6米3/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1.23億米3,懸移質多年平均輸沙模數270,含沙量為0.536千克/米3,懸移質輸沙量60。

7、降水特性

桐梓河流域內降水分布不均,隨高程的梯度變化比較明顯,年降水量多在850毫米-1200毫米間變化,最大年降水量1550毫米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8月,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12月-3月份為少雨期,降水量僅占年降水量的3%,一般年份5月份進入多雨季節。在多雨季節中,常有連續20天以上不降水的高溫久旱天氣。流域內各雨量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從上游向下游逐漸遞減,由上游馬宗站的1181毫米逐漸遞減到下游二郎壩站的840毫米,流域中部過渡帶降水量約為1050毫米左右。流域降水量變差係數變化不大,其值在0.14-0.16之間,大致由下游向上游呈遞減趨勢。
近期桐梓河由於水利水電開發,原始面貌破壞,植被損害,水生動物魚類等的生存繁衍將是人們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