桄榔又名“砂糖椰子”或“南椰”。棕櫚科桄榔屬常綠喬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桄榔櫚
- 別稱:砂糖椰子
- 界:植物界
- 科:棕櫚科
- 屬:桄榔屬
簡介,名家點評,形態特徵,營養元素,
簡介
桄榔,棕櫚科,喬木狀。明代李時珍說,“此木似檳榔而光利,故名桄榔”。俗名桄榔木、姑榔木、鐵木、面木。喜陽光、濕潤,懼乾旱、嚴寒,適宜在年平均溫度20至30攝氏度的地區生長。
名家點評
朱敦儒《樵歌》有句曰:“山曉鷓鴣啼,雲暗瀧州路。榕葉陰濃荔子青,百尺桄榔樹。”此寫桄榔莖幹之高、氣勢之雄。宋之問亦有詩云:“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苔。”此寫桄榔羽葉之巨、樹蔭之濃。可見桄榔是極富詩意、備受尊崇的。
形態特徵
在棕櫚科植物中,桄榔的身高算是數一數二的了。莖幹高大粗壯,挺且直,高者可達20米,單莖聳起,絕無旁枝,有“獨霸一方”、“南天一柱”之譽。莖幹有棕褐色環狀葉痕,葉簇生於莖頂,羽狀全裂。葉軸有手臂粗,五六米長,青綠色,光溜水滑,如新鮮竹竿卻沒有節疤;羽葉裂片兩排,線形,分列於葉軸朝天一面,斜伸向上,呈“V”形向兩邊伸展。頂部葉腋裹纏著網狀棕絲。有的莖幹根部和腰部附生著蕨類植物,遠看像巨大的雞毛撣子。肉穗花序,長於葉腋處。果實俗稱桄榔子,鴿蛋大小,橢圓形或倒卵形,一串串匯聚懸掛於果柄處,每束少者五六十串,多者一二百串,每串數十顆桄榔籽,起初青色,繼而變紅,成熟後紫黑,有時青綠暗紅紫黑的圓珠兒混合串綴一起,就像桄榔頸項上裝戴著一串串色彩斑斕的瓔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