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黑星病

桃褐鏽病一般指本詞條

桃樹黑星病,別稱瘡痂病,該病主要危害果實,也能侵害葉片和新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桃黑星病
  • 別稱:桃褐鏽病
  • 危害部位:葉片
  • 防治辦法:清除初侵染源
症狀,病原,發病特點,防治方法,

症狀

桃褐鏽病主要為害葉片,尤其是老葉及成長葉。葉正反兩面均可受侵染,先侵染葉背,後侵染葉面。葉面染病產生紅黃色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不清晰;背面染病產生稍隆起的褐色圓形小皰疹狀斑,即病菌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突出於葉表,破裂後散出黃褐色粉狀物,即夏孢子。後期,在夏孢子堆的中間形成黑褐色冬孢子堆。嚴重時,葉片常枯黃脫落。

病原

真菌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嗜果枝孢菌Cladosporiumcarpophilum(Thum.)Oud.,有性世代為子囊菌亞門VenturiacapophilumFisner.

發病特點

病菌菌絲體在枝梢病部或芽的鱗片中越冬,翌年4—5月降雨後開始形成分生孢子,借風雨或霧滴傳播,進行初侵染。孢子萌發適溫為20—27℃。病菌潛育期,果實上40—70d,枝梢、葉片上25—45d,因此再侵染意義不大。一般,早熟品種還未顯症,即已採收。晚熟品種發病稍重,5—6月份為病害盛發期,但幼果期較輕。

防治方法

清除初侵染源,結合冬季清園,認真清除落葉,剷除轉主寄主,集中燒毀或深埋。
1因地制宜選栽抗病或早熟品種。
2秋末冬初結合修剪,認真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殘樁,集中燒毀或深埋。
3桃園內注意雨後排水,合理修剪,使桃園通風透光。
4座果後套袋。落花後3~4周后進行套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