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葉蓼,中藥名。為蓼科蓼屬植物桃葉蓼Polygonum persicaria L.的全草。分布於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陝西、河南、湖北等地。具有發汗除濕,消食,殺蟲之功效。用於風寒感冒,風寒濕痹,傷食泄瀉及腸道寄生蟲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桃葉蓼
- 別稱:大蓼、墨記草、春蓼、馬蓼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蓼目
- 科:蓼科
- 屬:蓼屬
- 種:桃葉蓼
- 分布區域: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陝西、河南、湖北等地
- 採收時間:6-9月
- 用法用量:6-12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苦,性溫。
歸經
歸肺、脾、大腸經。
功效
發汗除濕,消食,殺蟲。
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風寒濕痹,傷食泄瀉及腸道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
6-12g。
採集加工
6-9月花期採收,曬乾。
形態特性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或上升,分枝或不分枝,疏生柔毛或近無毛,高40-80厘米。葉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15厘米,寬1-2.5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狹楔形,兩面疏生短硬伏毛,下面中脈上毛較密,上面近中部有時具黑褐色斑點,邊緣具粗緣毛;葉柄長5-8毫米,被硬伏毛;托葉鞘筒狀,膜質,長1-2厘米,疏生柔毛,頂端截形,緣毛長1-3毫米。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較緊密,長2-6厘米,通常數個再集成圓錐狀,花序梗具腺毛或無毛;苞片漏斗狀,紫紅色,具緣毛,每苞內含5-7花;花梗長2.5-3毫米,花被通常5深裂,紫紅色,花被片長圓形,長2.5-3毫米,脈明顯;雄蕊6-7,花柱2,偶3,中下部合生,瘦果近圓形或卵形,雙凸鏡狀,稀具3棱,長2-2.5毫米,黑褐色,平滑,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河岸水濕地。分布於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陝西、河南、湖北等地。
相關論述
《長白山植物藥志》:“主治消化不良,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