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桃花汛
- 別名:春汛、桃汛、桃花水、桃汛洪水
- 汛期時間: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
- 典型景觀:壺口瀑布
- 名稱由來:正值沿岸地區桃花盛開的季節
形成原因,壺口瀑布,典籍記載,度汛措施,
形成原因
桃花汛,又稱春汛、桃汛、桃花水、桃汛洪水等,是指中國的黃河在寧夏、內蒙古河段二、三月春季因冰凌融化形成的洪水。因其流至下游陝西山西段時,適值桃花盛開季節,故稱桃花汛。桃花汛時節,景致蔚為壯觀,以壺口瀑布最為特色,一如錢塘潮。
由於四季氣候和水量的差異,壺口景色也時有所變。黃河壺口的春秋兩季,景象也甚為奇特,有氣為虹,橫浮水上,形成了“岸傍無雨掛長虹”的景觀。春回大地的時候,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開,黃河冰岸消融,水量適度平穩,主瀑、副瀑連成一片,看主瀑雲霧迷濛,望副瀑萬壑千流,觀“龍槽”如巨龍掀浪,稱為“三月桃花汛”。
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是黃河流域的一大奇觀,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與山西省吉縣城西南25公里的黃河壺口處。 黃河巨流一路奔騰,在秦晉兩省交界處曲折南流,到陝西宜川與山西吉縣一帶,被兩岸蒼山挾持,約束在狹窄的石谷中。滔滔黃河,到此由300米寬驟然收束為50餘米。這時河水奔騰怒嘯,山鳴谷應,形如巨壺沸騰,最後跌落深槽,形成落差達50米的壺口大瀑布。柯受良曾經於此處駕車飛越黃河。
壺口瀑布的寬度和高度都不算大,但是其流量卻相當可觀。在冬季枯水期,秒流量最少時僅150至300立方米,這時河面冰封,細流涓涓;四月初,一旦冰河解凍,秒流量驟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時達8000立方米,這時,巨流夾著大量冰塊衝擊而下,如獅吼虎嘯,震天動地;到夏季,秒流量增至1000至2000立方米之間,這時,由於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樣直射蒼穹,剎那間,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細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濛的白霧,偶又顯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萬壑之水匯聚,河水流量劇增到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連成一片,這時洪波怒號,激湍翻騰,聲如奔雷,景象極為壯觀。
古時這裡有“旱地行舟”、“飛鳥難渡關”之說。原來,過去來往的船隻,每逢行到壺口,人們都得在岸畔拉縴繞行;至於迎風展翅的飛鳥,因為瀑布呼嘯四震,雲煙迷漫,驚嚇得也不感飄然而過。在壺口黃河水跌落的地方,也即壺嘴的正當中,有一塊油光閃亮的奇石,人稱“龜石”,它能隨著水位的漲落而起伏,不論水大水小,總是露著那么一點點,這又給壺口瀑布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在壺口瀑布往下3000米的河道中還有一塊巨大的奇石,人們稱它為“孟門山”。巨石上鐫刻著“臥鎮狂流”四個大字。說來甚怪,河水至此,就乖乖地分成兩路,從巨石兩側飛瀉而過,然後又合流為一。另外,這裡又是人們觀賞“孟門夜月”的地方。每當農曆月半,夜臨孟門,可見河底明月高懸。站北南觀,水中明月分為兩排飛舞而下;立南北望,水裡明月合二而一迎面而來。
典籍記載
唐·杜甫《南征》詩:“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
宋·吳文英·《水龍吟·夜分溪館漁燈詞》:“怕煙江渡後,桃花又汛,宮溝上,春流緊。”
度汛措施
2020年2月3日,長江委水文局電話通知勘測局,要求在做好防疫保護的前提下,謀劃好急需的基本水文測報及汛前準備工作。2月5日,長江委水文局通過長江水文雲桌面系統下發《關於做好2020年汛前準備工作的通知》,對汛前準備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洞庭湖的“桃花汛”一般在3月份,今年的特殊情況將會使汛前準備的時間更加緊迫。長江委水文中游局所轄水文(位)站分布於湖北、湖南兩省。中游局早謀劃、早準備、早部署,一方面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精心謀劃汛前準備工作。1月底,中游局及時啟動應急程式,跟蹤和了解各勘測分局汛前準備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千方百計為各分局籌措了一批防疫物資,包括醫用口罩、手套、消毒劑等,為汛前準備工作的順利開展解決了後顧之憂。此外,中游局還根據疫情發展和轄區水情特點,要求各分局從水旱災害防禦重要控制站抓起,分輕重緩急,最佳化工作安排,逐次推進;在交通管制的情況下,要想方設法採用其他可能的交通方式完成任務,如在安全和可能的情況下,以測船、機車等替代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