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大街

桃花塢大街

桃花塢大街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古城區西北部,是一條東西向街道,以唐寅故居桃花塢木刻年畫聞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桃花塢大街
  • 外文名:Taohuawu Dajie
  • 位置:蘇州城區西北部 
  • 路長:935米 
  • 路寬:9.6-12.5米 
地理位置,地名典故,街巷風貌,古蹟遺存,

地理位置

桃花塢大街位於蘇州古城西北隅,北寺塔之西,東起人民路,西至寶城橋弄,是一條東西向的巷道式大街。自人民路至單家橋段原屬平江區,單家橋以西原屬金閶區,2012年區劃調整後整條街道同屬姑蘇區

地名典故

唐宋時期,桃花河(即第一橫河)西北遍植桃樹,稱桃花塢。街名源於此。“當時郡人春遊看花於此,後皆為蔬圃,間有業種花者。”(《姑蘇志》)唐杜荀鶴游此曾題《桃花河詩》。北宋太師章楶曾在此營造桃花塢別墅,並廣植桃李。明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在此構築“桃花庵”後,更使桃花塢名聞遐邇。明清時期為手工業作坊的集聚地,桃花塢木刻年畫歷史悠久,名揚海內外,作坊多達百餘家;此外,還有制扇、竹木、牙雕、裝裱、蠟簽、錫器等工場,成為繁花似錦的工藝街,商業也很繁榮。
同治《蘇州府志》作桃花塢,並按:“各舊志並無桃花塢,然唐宋時極為著名,盡多舊跡,今特增之。顧翰記云:宋太師章楶所構,多栽桃李,郡人遊春於此。”民國《吳縣誌》並註:“《五畝園小志》:楶子縡字伯成,綡字子京,曾築桃花塢,後人遂以名里。”《姑蘇圖》標作北街,《蘇州城廂圖》、《吳縣圖》、《蘇州圖》均標桃花塢大街。

街巷風貌

街道兩側住宅大多粉牆黛瓦,古色古香,是古城典型的“小橋流水風景美,沿岸居民盡枕河”的街巷之一。民國時街面僅容黃包車相向而過,1963年初步拓寬,1983年拓寬至6米,1984年再次整修。原為彈石路,現為小方石路面,全長935米,寬9.6米。西段部分路面(自桃塢橋口到桃花橋路)2003年因配合中街路延伸工程,拓寬改建成長300米、寬12.5米的瀝青路面。

古蹟遺存

本街多古宅,如98號原錢江會館、176號費宅、240號民國時的“南洋助產學校”、264號謝氏園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