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七星椒

桃源七星椒盛產於桃源縣牛車河鄉,其辣素含量是普通辣椒的一倍,辣度達83度,胡蘿蔔素、維生素C含量亦高,其生長過程中對土壤、日照、溫度及海撥高度等自然條件要求苛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桃源七星椒
  • :植物界
  • 分布:桃源縣牛車河鄉
簡介,生長環境,歷史,致富之路,

簡介

桃源七星椒盛產於桃源縣牛車河鄉,其辣素含量是普通辣椒的一倍,辣度達83度,胡蘿蔔素、維生素C含量亦高,其生長過程中對土壤、日照、溫度及海撥高度等自然條件要求苛刻。每年三月下種,十月收穫,畝產乾椒100公斤左右,每株一般7-9個分枝,每分枝結7個朝天小椒,其色澤鮮艷,外形美觀,如眾星捧月,故曰“七星椒”,又名朝天椒,含有多種維生素,其味辛辣,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年產量逾百噸,暢銷全國各地。

生長環境

瓦兒崗辣椒俗稱“七星椒”,即一束七顆,尤如七仙女那樣,個個小巧玲瓏、光彩照人。七星椒朝天生長,質細、色紅、皮厚、火辣、味甘、性涼,辣口不辣心,越辣越爽,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其生長條件苛刻,只有在海拔500米以上、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且土壤肥沃、瀝水性好的山地才能長出這種特殊的辣椒來。瓦兒崗的地理條件正是適應了這種特殊要求。

歷史

相傳這裡的農民已有一千多年種植辣椒的歷史。國家供銷社土產部門曾在此設點收購,經外貿間接出口美國、日本、南韓等國家和地區。然而受傳統種植習慣的束縛,當地農民長期固守著大田種稻、路邊地頭分散栽椒的經營模式,致使辣椒的生產和產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遇到豐收的年頭,椒農們相互踩價打內仗,大堆的辣椒只能賤價賣出,許多椒農對此苦不堪言,辣椒種植隨之萎縮。

致富之路

1994年,時任真龍橋村黨支書的魯鬍子(原名魯周明)為給農民找致富路,借錢闖市場,前往本省長沙及湖北、四川、新疆、東北等地考察乾椒的需求量。回到村里後,他幾乎收盡了分散在農戶家中的所有小辣椒,仍顯不夠,於是產生了擴大辣椒種植規模的念頭。他將想法向牛車河鄉黨委、政府匯報,引起了領導的重視與支持,鼓勵他牽頭辦點,變分散種植為規模種植,變雜糧之鄉為辣椒之鄉。這年,魯周明就在真龍橋村建起了100多畝樣板基地,帶動龍鳳山、龜龍山、唐家坪、馬路坪等村集中連片發展
“辣椒的最大出路不在單一的販銷,而必須在深加工上做足文章。”這就是魯鬍子的產業觀。1996年,他開始小規模試製。加工廠就辦在三股泉水匯聚、綠意蔥濃的真龍橋。為了解市場、駕馭市場、拓展市場,魯鬍子擠出時間去韓國、泰國與港、澳、台等地考察。每到一地,他便一頭扎入當地農貿市場,詳細了解上市特色果蔬的品位、技術與行情,觀察其內質與包裝,進而堅定了自己的創業理念。他承襲本地幾百年的傳統工藝,引進適用的現代先進設備,科技領先,博採眾長,生產出純天然的農家風味的魯鬍子辣醬系列產品。諸如純辣醬、辣豆腐乳、辣竹筍、辣野生山菌、辣大蔸蘿蔔、辣野茭、辣鹽菜、辣椿綻芽、玉米雜辣椒、糯米雜辣椒等。來到這裡,只見一串串火紅的乾辣纏繞在加工房的立柱上,一壇壇誘人的辣椒醬堆成了小山。該廠提供就業崗位110多個,年加工消化辣椒能力已上百噸,創產值200多萬元。
質量是市場的通行證。魯鬍子為培植綠色精品,精益求精抓質量,使魯鬍子系列產品先後獲得湖南省首屆農博會與第四屆、第五屆農博會優質產品金獎,首屆鄉鎮企業科技博覽會金獎,中國輕工部新產品質量保證中心獎,並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鑑定,今年又通過了QS(質量安全)認證。這樣的產品自然走紅市場,長沙、武漢、上海、北京、哈爾濱、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紛紛來電來函,不斷飛來購貨定單。
“規模小不可怕,形成合力闖天下。”這是魯周明的口頭禪。為了帶領農民闖市場,魯周明以他為主組建起民營辣椒協會,吸收了50多名種植能手、販運大戶為成員。協會主要為農戶提供技術、信息服務,推廣訂單農業,維護市場秩序,保護農民利益。現一畝辣椒收入達到了3000元左右,七星椒基地也由1000畝擴大到8000多畝。他還請來有關專家教授,從辣椒中開發提練辣素、辣椒油、辣椒豆鼓等10多種新品,並在毗鄰的慈利縣洞溪鄉、高橋鄉與湘西永定區的王家坪鄉、沅陵縣的七甲坪鄉等地理條件相同的鄉鎮設立了10多個收購點,還在村里建起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組織全村乾群學習上網技術,並在網上發布魯鬍子辣醬信息。這樣延伸了產業鏈條,拓展了市場空間。椒農們把紅艷艷、火辣辣、油津津的朝天七星椒一批批地送到收購點、加工廠,魯鬍子又把那一批批的紅鮮椒醃製成一壇壇的辣醬,源源不斷地送去山寨、銷往海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