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枝村

桃枝村

桃枝村

位於小溪鄉東部,地處小溪鄉、利村鄉、新陂鄉交界處;西鄰藤橋村、南鄰小溪鄉簸箕村、利村鄉洛村,東鄰利村鄉花壇村,北鄰新陂鄉的移陂村。 屬丘陵地帶,四周山水環抱,環境優美,主要以丹霞岩石地質地貌為主。

公路、光纖寬頻、電視、電話、已通往個村小組,交通便利。

這裡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百姓和諧。在上級部門的關懷下,這裡幹群關係融洽,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熱情歡迎各界人士前來考察、投資興業。本村特有的地理地貌,是最佳天然的旅遊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桃枝村
  • 別名:桃枝坑
  • 行政區類別: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小溪鄉
  • 所屬地區:贛州市
  • 下轄地區:嶺下、半埠、老秧田、大樹下、橋背、上灣、廟角、石排上、桃枝
  • 政府駐地:桃枝國小 旁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2304
  • 面積:12.16平方公里
  • 人口:2100
  • 方言:客家話、於桂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王需岩(香台寺)
  • 機場:贛州黃金機場
  • 火車站:贛州火車站、於都火車站
  • 車牌代碼:贛B
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風景名勝,

行政區劃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小溪鄉桃枝村
桃枝國小/桃枝村委所在地

地理環境

位於小溪鄉東部,地處小溪鄉、利村鄉、新陂鄉交界處;西鄰藤橋村、南鄰小溪鄉簸箕村、利村鄉洛村,東鄰利村鄉花壇村,北鄰新陂鄉的移陂村。 屬丘陵地帶,四周山水環抱,環境優美,主要以丹霞岩石地質地貌為主。

自然資源

主要河流
貢江支流>由→祁祿山→小溪鄉(小溪、黃泥、藤橋、桃枝)→新陂鄉→匯入貢江。
另有4條溪流途徑各村小組。
河流水庫一座
老秧田二型水庫(高禾壩水庫),天然水庫三座:岩背水庫、茅痕水庫、王桂坑水庫。
林業資源
山茶樹、松樹、杉木、竹、針葉柏樹,板栗、米栗等。
村內自建
水電發電站一座,輾米廠兩個。
主要農產品有
水稻、花生與花生油、山茶油、菜籽油、芋頭、紅薯、蔬菜等。

人口民族

漢族

風景名勝

王需岩

王需岩 香台寺
桃枝村山多、山密,在起伏連綿的矮山中,有一座山顯得特別突出,給人以鶴立雞群之感。此山~山多形,從西面看山,形似香台,當地人稱其香台山。王鴻曾隱居在此山中,王鴻稱此山為需岩,並自號需岩,當地人稱他為王需公,也有人稱他為王需岩,香台山也因此而得名王需岩。
據清同治版《于都縣志》記載:王鴻系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第二十四代孫,“工隸篆,善八分書,文章 古崛峭勁。皇佑中〔筆者註:據《王氏族譜》嘉祐五年(1060年)〕以鄉舉游太學,再薦省試第一。因作《眾賢和則萬物和賦》云:‘九官相遜,鳳儀虞舜之韶;多士以寧,魚躍文王之沚。‘沚’誤作‘沼’失韻,被黜。”王鴻,因一字之誤而被黜,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想來年再試,決定退出官場,隱居群山深處。
香台山的半山腰有一天然大岩洞,岩洞石壁上有王鴻手書石刻“木樨岩”三個大字淸晰可見,木樨又稱桂花。走過“木樨岩”,沿著密林翠竹掩蔽的小路上行,踏著石階而上,一座古色古香的寺廟映入眼帘,寺廟牆上“天下名賢,夏齡椿萱”八個大字醒目奪眼,主殿大門上方書著“香台寺”三個大字,門邊一楹聯:“古剎重光洞隱山腰銜日月,需岩覽勝壁懸翠竹牧春雲”,把此寺廟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文化底蘊表達得入木三分。王鴻稱此為“需岩”,並以需岩自號,當地百姓稱王鴻“王需公”,所以,也有人稱此為 “王需岩” “香台寺”,又稱“需岩寺”。
寺宇依岩而建,在岩洞口砌牆建門面,以洞為室,室內寬大,高几米,寺內有多處石泉,大殿里的那股石泉非同一般,這股被王鴻稱為“龍光液”的石泉,不僅千年不涸,並且一直不溢,清澈明亮,不管多少人飲用,甚至接連不斷的人飲用,幾乎能保持清澈甘甜的質和“恆定”水位的量。“龍光液”石泉,還有許多靈驗的傳說。走進需岩寺,滲“龍光液”的石壁一片水跡,水珠淋淋,泉池裡的水,滿而不溢。“香台寺”的“聖仁堂”有王鴻、盧那、宋瓊三位古人的雕像。
據傳:當時盧那、宋瓊是官府成員,官府看中王鴻的才能,決定重用他,便派盧、宋二人前往需岩找王鴻,要求他們“無論如何要把王鴻請到官府”,若請不到王鴻進府,盧、宋二人也不得回官府。王鴻聽後對二位說:“那你們就不要回去了,留下來與我一起隱居。”王鴻把自己的構想與二人說後,二位果然留了下來,與王鴻一道共事。後來,三人創造了許多神仙般的傳奇故事。“三公”雕像旁一幅明代袁端撰文的楹聯:“理學名賢王夫子,天下文章宋鄉賢”。香台山東北側一條小溪繞山腳蜿蜒而過,溪里活潑的魚蝦讓人心情歡暢,誘人垂釣。岸邊一排懸岩,還有一塊幾乎成水平大平面的石頭,王鴻等人經常邀來文朋詩友、名人賢士、鄉村好友一道釣魚下棋、賦詩作詞、吟詩讀文、談天說地、暢談人生。王鴻在此手書石刻“釣岩”、“魚台”等文字,其中,“釣岩”、“魚台”幾字至今清晰可見。
在距此不遠處,有一個“蛤蟆形”山頭,也有人稱之“龜形”山頭,這山頭,猶如一隻分開雙腳,撲向目標的蛤蟆或伸出脖子的龜。“蛤蟆形”或“龜形”山下一水庫,名為(需岩)“岩背水庫”。因山上綠樹成蔭,當地人稱其“蛤蟆落塢”,有人稱其“青蛙戲水”、“青蛙撲食”、“烏龜戲水”、“烏龜撲食”。也許是這裡的自然環境極佳和神奇吸引著王鴻,也許是王鴻與這裡有不解之緣,王鴻被香台山迷住了,被香台山“拴”住了。
據說,王鴻把需岩及其附近的近 1000畝谷田、山林買了下來,建住所、開菜園、墾水田、挖魚塘,過著安逸灑脫的生活。王鴻是在需岩之“悟道岩”坐著而歿的,結合王鴻的傳奇事件,當地人說王鴻在需岩得道成仙了。於是,當地人把王鴻的身像雕成菩薩,供奉在需岩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