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盤石店鎮下轄村)

桃李村位於盤石店鎮北部,地處東經121°15′,北緯36°54′。南與龍頭村相鄰,東與乳山市鐵山村接壤,北與欒家疃相連,西與嘴子前村、野口村交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桃李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華東地區
  • 地理位置:東經121°15′,北緯36°54′
  • 面積:9.2平方公里
  • 人口:1400人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王姓先祖王登由嘴子後村遷至此地建村定居。因當時此地桃樹成林,故命名桃源村。隨後姜姓先祖姜龍、姜虎兄弟二人,由寧海州(今乳山市)西小碾村遷至村南安村,遂名南桃源村,原桃園村改為北桃園村。後又有嘴子後村人遷至村北,居住在馬山坡前,取村名馬山坡。1941年南、北桃源與馬山坡等三個自然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總稱桃源村。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而改名桃李村。 桃李村位於盤石店鎮北部,隸屬盤石店鎮。距鎮政府駐地2.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0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6.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等。 2002年,全村有456戶,1400人。有王、姜、李、薛、劉、高、於、周等姓,其中王、姜兩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在北桃源村成立桃源國小。1965年,在村東建校舍48間。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者63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全村討飯的有70多人,看牛、扛活的100多人。建國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15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240公斤,全村總收入60萬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18輛、手扶拖拉機200多台、機車80多輛、彩電480台、電冰櫃60多台、電話280部。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民住房全是草房,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建國後,村民逐步住上了瓦房。改革開放以來,村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02年,有30%的農戶對住房進行裝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7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4年4月,村購買1部電影放映機,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1980年,全村用上電網供電。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姜喜春、姜喜培、姜喜順、王書林等在本村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2月,村成立了黨支部,姜喜春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村里成立了農救會、職工會、青救會、婦救會,並開展了鬥地主、打惡霸的鬥爭。1947年,組織支前隊伍70餘人,參加了蜆子灣戰鬥。1949年10月黨組織公開,全村有黨員35人。2002年,有黨小組5個,黨員59名。先後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姜喜春、姜喜培、王緒喜、姜喜培、王書林、姜喜培、王春祿、王春遠、姜長斌、王玉友。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春,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王緒賢、姜豐堯、王祥經、楊成平、姜喜信、王連海、姜德祥、姜長彬、王玉友、姜長祿。1999年5月,黨支部書記王玉友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