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水村隸屬於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勐糯鎮海頭行政村,屬於半山區。該村位於勐糯鎮南邊,距離海頭村委會3公里,距離勐糯鎮7公里,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自然資源,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
村情概況
國土面積2.01平阿霸料方公里,海拔785米,年平均氣溫20.6℃,年降雨量1300毫米,適宜種植甘蔗、香料煙等農作物。有耕地1446畝,其中人均耕地16.2畝;有林地755畝。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9戶,有鄉村人口86人,其中農業人口86,勞動力4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2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94元。桃子水自然村原由於田坡村罕乖村民住山種壩,田地較遠,為方便生產生活自遷到桃子水居住自然形成。
1976年縣辦農場成立後,一段時間規農場管轄,到1983年農村改制時成立桃子水社。該村坐落在勐糯壩南邊壩頭。由於該村原由罕乖遷來,山區勤耕苦作、熱情待連套捆設客的風格優為突出,各種節慶、婚嫁活動和罕乖一致。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一定的香料煙特色產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2300元增加到2600元以牛付墓上。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446畝(其中:田60畝,地1386畝),人均耕地16.2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畝,有效灌溉率為4.1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7畝。主要種植甘蔗、香料煙等作物;擁有林地755畝;荒山荒地380畝,其他面積439畝。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43.2畝。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5萬元,占總收入的75%,畜牧業收入5.25萬元,占總收入的5.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5頭,肉牛3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6.83萬元,占總收入的16.83%;工資性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2594元,農民收入以甘蔗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6.5%),在鄉外縣內1人,省內務工1人,省外1人。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有收益0.1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加強農村財務監督管理,並定期以張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開展村務財務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9戶通自來水。有19戶通電,有1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4.74%和94.7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分別占總數的52.63%和36.84%)。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2輛,機車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9戶;建已完成"一池三捉淋達改"的農戶19戶。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戶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海頭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龍陵縣第四中學。該村距離國小1公里,距離中學7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腳葛畜混居的農戶17戶,占農戶總數的89.47%。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6畝(其中:田89畝,地107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58.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02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690.9畝。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36戶,共鄉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9人。其中農業雅提祖淋人口164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4人,參合率93.90%;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2戶,占農戶總數的檔汗戀33.33%。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禮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洛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 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9.4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50個(勞均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級財務收支狀況等。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6畝(其中:田89畝,地107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58.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02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690.9畝。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36戶,共鄉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9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4人,參合率93.90%;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2戶,占農戶總數的33.33%。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禮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洛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 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9.4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50個(勞均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級財務收支狀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