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紫薇

桂林紫薇

桂林紫薇,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 guilinensis S. Lee et L. Lau.千屈菜科紫薇屬灌木,高約2米;枝褐色,有縱條紋,小枝圓柱形,光滑無毛。葉互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近圓形至闊楔形,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扁平,在下面略凸起,近邊緣處分叉而互相連線;葉柄短,頂端漸尖,內面通常無毛,但尖端具粉末狀細毛,萼裂間有6條粗大的附屬體,長達3毫米,開花時呈角狀彎曲;花瓣白色,近圓形,邊緣微皺褶,蒴果近球形或矩圓形,花期5-6月,果期9月。

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分類學,屬下種類,栽培技術,種植方法,病蟲害防治,主要價值,藥用價值,觀賞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2米;枝褐色,有縱條紋,小枝圓柱形,光滑無毛。葉互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5-7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近圓形至闊楔形,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扁平,在下面略凸起,側脈5-6對,近邊緣處分叉而互相連線;葉柄短,長約2毫米。花組成頂生狹圓錐花序,長5-8厘米,寬2-3厘米,苞片及小苞片葉狀,初具粉末狀的毛;無梗或具短梗;花萼狹鐘形,長l-l.2厘米,基部下延,漸狹成柄狀,有6條成狹翅狀的棱,上部6裂,裂片長三角形,長約2毫米,頂端漸尖,內面通常無毛,但尖端具粉末狀細毛,萼裂間有6條粗大的附屬體,長達3毫米,開花時呈角狀彎曲;花瓣白色,近圓形,邊緣微皺褶,直徑5-6毫米,爪長6毫米;雄蕊約36,其中6枚長約12毫米,其餘長9-10毫米;子房球形,無毛,直徑約1.5毫米,4室,花柱長12毫米。蒴果近球形或矩圓形,長約7毫米。花期5-6月,果期9月。
桂林紫薇桂林紫薇

生長習性

桂林紫薇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較強。耐乾旱和寒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種植在肥沃、深厚、疏鬆呈微酸性、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健壯,花期長;怕澇,忌種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濕地方;喜光,生長和開花都需充足的陽光,亦略耐蔭;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生長旺盛。野生桂林紫薇主生石山上灌木叢中。
生石山上灌叢中。

地理分布

桂林紫薇,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西南部地區,如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蘇湖北河南河北山東安徽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及吉林均有生長或栽培。產廣西桂林;

分類學

桂林紫薇,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 guilinensis S. Lee et L. Lau.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桃金孃目千屈菜科紫薇屬桂林紫薇

屬下種類

桂林紫薇(新種)圖版24:3-7
Lagerstroemia guilinensis S. Lee et L. Lsu in Bull. Bot. Res. 2(1): 143. 1982.
本種的葉、花、果均較小;花萼有6條成狹翅狀的棱,裂片直立,內面通常無毛,附屬體比裂片長,角狀;葉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5-7厘米;蒴果近球形或矩圓形,長約7毫米,容易與其他種區別。

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根據桂林紫薇樹的生活習性可以知道,桂林紫薇樹是一種非常喜歡陽光,種植在溫和氣候下的植物,但是它也有一定的抗旱和抗寒能力,所以在中國很多的地方氣候條件都非常是適合它的生存。
桂林紫薇桂林紫薇
可用播種、扦插、壓條、分株、嫁接等均可。桂林紫薇性強健,易於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栽種於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生長最好。性喜光,應栽種於背風向陽處或庭院的南牆根下,光照不足不僅植株花少或不開花,甚至會生長衰弱,枝細葉小。紫薇較耐寒,但幼苗期應做好防寒保溫工作,三年生以上的成株則不用保溫。紫薇耐旱,怕澇,每年可於春季萌動前和秋季落葉後澆一次返青水和凍水,平時如不過於乾旱,則不用澆水,雨季要做好排澇工作,防止水大爛根。可在每年冬季落葉後和春季萌動前施肥,如施用人糞尿或麻醬渣則更好,可使植株來年生長旺盛,花大色艷。
一般在秋季落葉後進行修剪,要將徒長枝、乾枯枝、下垂枝、病蟲枝、纖細枝和內生枝剪掉,幼樹期還應及時將植株主幹下部的側生枝剪去,以使主幹上部能得到充足的養分,形成良好的樹冠。研究和統計發現,桂林紫薇樹一般都比較喜歡中性到微鹼性的土壤,所以種植的時候要格外的注意種植地的土壤問題。

病蟲害防治

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寄主十分廣泛,桂林紫薇是它的一個重要侵害對象。桂林紫薇白粉病在我國栽有紫薇的省市普遍都會發生,發病後常使紫薇葉片枯黃、脫落,直接影響樹勢和觀賞效果。
桂林紫薇白粉病桂林紫薇白粉病
表現症狀:白粉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並且嫩葉比老葉容易被侵染;該病也危害枝條、嫩梢、花芽及花蕾。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白色小粉斑,擴大後呈圓形或不規則形褪色斑塊,上面覆蓋一層白色粉狀霉層,後期白粉狀霉層會變為灰色。花受侵染後,表面被覆白粉層,花穗畸形,失去觀賞價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會變得矮小,嫩葉扭曲、畸形、枯萎,葉片不開展、變小,枝條畸形等,嚴重時整個植株都會死亡。
發生規律:桂林紫薇白粉病是以菌絲體在病芽、病枝條或落葉上越冬,翌年春天溫度適合時越冬菌絲開始生長發育,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並藉助氣流進行傳播和侵染。病害一般在4月份開始發生,6月份趨於嚴重,7—8月份會因為天氣燥熱而趨緩或停止,但9—10月份又可能再度重發。白粉病在雨季或相對濕度較高的條件下發生嚴重,偏施氮肥、植株栽植過密或通風透光不良均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①園藝防治:桂林紫薇萌枝力強,所以對重病的植株可以在冬季剪除所有當年生枝條並集中燒毀,從而徹底清除病源。家庭盆栽的桂林紫薇如發現感染了白粉病,要及時摘除病葉,並將盆花放置在通風透光處。田間栽培要控制好栽培密度,並加強日常管理,注意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②藥劑防治:發病嚴重的地區,可在春季萌芽前在枝幹上噴灑波美3—4度石硫合劑;生長季節發病時可噴灑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銹寧(即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以及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0倍液。
褐斑病
褐斑病也是園林植物上廣泛發生的一種病害,在桂林紫薇生長季節常常發生。褐斑病嚴發生重時常常會導致植物葉片大量枯黃、脫落,影響觀賞和開花。
褐斑病褐斑病
表現症狀:桂林紫薇褐斑病的病原菌也是一種真菌,主要也是侵害葉片,並且通常是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後逐漸向上部蔓延。
發病初期病斑為大小不一的圓形或近圓形,少許呈不規則形;病斑為紫黑色至黑色,邊緣顏色較淡。隨後病斑顏色加深,呈現黑色或暗黑色,與健康部分分界明顯。後期病斑中心顏色轉淡,並著生灰黑色小霉點。發病嚴重時,病斑連線成片,整個葉片迅速變黃,並提前脫落。
發生規律:煤污病的病原菌是以菌絲體或子囊座的形式在病葉、病枝上越冬。
因為桂林紫薇長斑蚜和紫薇絨蚧排泄的黏液會為煤污病的病原菌提供營養,所以一般在這兩種蟲害發生後,煤污病都會大量發生。而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桂林紫薇絨蚧及紫薇長斑蚜的為害盛期,況且此時的高溫、高濕也有利於此病的發生,故春(越冬病菌引起)、秋(絨蚧和長斑蚜引起)季是桂林紫薇煤污病的盛發期。
防治方法:園藝防治: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種植密度;及時修剪病枝和多餘枝條,以利於通風、透光,從而增強數勢,減少發病。家庭盆栽紫薇用藥前可先採取摘除病葉或用清水沖洗葉面霉層的方法,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藥劑防治:做好對長斑蚜、絨蚧的防治(後面將專門介紹),是預防煤污病的關鍵因素。對上年發病較為嚴重的田塊,可在春季萌芽前噴灑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以消滅越冬病源。對生長期遭受煤污病侵害的植株,可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信液等進行防治,以及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紫薇絨蚧
紫薇絨蚧,又名石榴氈蚧,屬同翅目,絨蚧科。絨蚧在中國許多地區均有發生,尤其在
紫薇絨蚧紫薇絨蚧
華北、華中地區,已成為園林植物的重要害蟲。
形態特徵:雌成蟲扁平,橢圓形,長約2—3毫米,暗紫紅色,老熟時外包白色絨質蚧殼。雄成蟲體長約0.3毫米,翅展約1毫米,紫紅色。卵呈卵圓形,紫紅色,長約0.25毫米。若蟲橢圓形,紫紅色,蟲體周緣有刺突。雄蛹紫褐色,長卵圓形,外包以袋狀絨質白色繭。
發生規律:該蟲發生代數因地區而異,一年發生2—4代;如北京地區一年發生2代,上海一年發生3代,山東一年能發生4代。絨蚧越冬蟲態有受精雌蟲、2齡若蟲或卵等,各地不盡相同;通常是在枝幹的裂縫內越冬。每年的6月上句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為若蟲孵化盛期,但像上海、山東等一年發生3—4代的地區,在3月底4月初就能發現第一代若蟲危害。絨蚧在溫暖高濕環境下繁殖快,乾熱對它的發育不利。
為害特點:紫薇絨蚧主要以若蟲、雌成蟲聚集於小枝葉片主脈基部和芽腋、嫩梢或枝幹等部位刺吸汁液,常造成樹勢衰弱,生長不良;而且其分泌的大量蜜露會誘發嚴重的煤污病,會導致葉片、小枝呈黑色,失去觀賞價值。如蟲口密度過大,枝葉會發黑,葉片早落,開花不正常,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園藝防治結合冬季整形修剪,清除蟲害危害嚴重、帶有越冬蟲態的枝條。
藥劑防治:對發生嚴重地的區,除加強冬季修剪與養護外,可在早萌芽前噴灑波美35度石硫合劑,殺死越冬若蟲。苗木生長季節,要抓住若蟲孵化期用藥,可選用噴灑40%速蚧克(即速撲殺)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樂斯本)12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信液,或50%殺螟松乳油80。倍液等。
紫薇長斑蚜
又名紫薇棘尾蚜,屬同翅目、蚜總科、斑蚜科
紫薇長斑蚜紫薇長斑蚜
主要是分布中國在北京、
上海、江蘇、浙江、台灣等地。當前寄主除紫薇外,還未見有其它報導。
形態:桂林紫薇長斑蚜雌成蟲有幾種蟲態:
1、有翅孤雌蚜身體為黃色,斑紋黑色,體寬三角形,長2.1毫米,寬1.1毫米。腹部淡黃色,各節均有1對隆起的黑色中瘤,其中第二節的一對最大,且基部相連。體背有斑紋,觸角頂端及鞭節黑色。
2、無翅孤雌蚜身體黃綠色,體長1.5毫米,體形渾圓形,布有黑點,腹眼桔黃色。
3、有翅胎生雌蚜與。
4、無翅胎生雌蚜相似,蟲體稍長,其背面有黑褐色斑紋,腹部第二節有一個黑色橫斑。
發生規律:桂林紫薇長斑蚜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區一年可發生10多代,並以卯在芽腋、芽縫及枝杈等處越冬。翌年春天當桂林紫薇萌發的新梢抽長時,開始出現無翅胎生蚜,至6月以後蟲口不斷上升,並隨著氣溫的增高而不斷產生有翅蚜,有翅蚜會遷飛擴散危害。
為害特點:該蟲對桂林紫薇的危害年年都會發生,常常是嫩葉的背面布滿害蟲,危害後新梢扭曲,嫩葉捲縮,凹凸不平,影響花芽形成,並使花序縮短,甚至無花,同時還會誘發煤污病,傳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園藝防治冬季結合修剪,清除病蟲枝、瘦弱枝以及過密枝,可以起到消滅部分越冬卵的作用。家庭盆栽的還要儘可能做到枝幹光潔,注意清除枝丫處翅裂的皮層,並集中燒毀,以減少越冬蚜卵。
藥劑防治可以噴灑10%蚜虱淨可濕性粉劑1500倍掖,或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以及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等,同時可以起到兼治紫薇絨蚧等害蟲的功效。
黃刺蛾
黃刺蛾,又名洋辣子刺毛蟲、毛八角,屬磷翅目、刺蛾科,是一種雜食性食葉害蟲,能危害多種園林樹木和果樹,是林帶、行道樹、庭園樹木和果樹的重要害蟲。黃刺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黃刺蛾黃刺蛾
形態:成蟲體長1.5厘米左右,頭和胸部背面金黃色,腹部背面黃褐色,前翅內半部黃色,外半部褐色,後翅淡黃褐色;幼蟲體長1.6—2.5厘米,肥大,呈長方形,黃綠色,背面有一個紫褐色啞鈴形大斑,邊緣發藍。頭較小,淡黃褐色;前胸盾。腹部第2節以後各節有4個橫列的肉質突起,上生刺毛與毒毛。
發生規律:華北地區一年發生卜2代,長江下游一年發生2代。黃刺蛾是以老熟幼蟲在受害枝幹上結繭越冬。
每年5、6月份成蟲羽化,交尾產卵後,6月下旬可以觀察到第一代幼蟲。幼蟲有七齡,常常會出現世代交叉的現象。危害盛期在7—9月。
為害特點:黃刺蛾主要是以幼蟲啃食造成危害,初孵幼蟲一般群集在葉片背面取食葉肉,使葉片成篩網狀;大齡幼蟲會爬行擴散危害,並直接蠶食葉片,嚴重時葉片被吃光,只剩下葉柄及葉脈。
防治方法:
園藝防治:冬季結合修剪,清除樹枝上的越冬繭,從而消滅或減少蟲源。
物理防治:家庭盆栽紫薇可以在落葉後,直接人工摘除越冬蟲繭,可徹底消滅蟲源;大田生產時,可以在成蟲羽化期設定黑光燈誘殺成蟲。
藥劑防治:化學防治最好能在幼蟲擴散前用藥,可噴灑80J/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50g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
(註:在某些地區,紫薇上可能還會發現有綠刺蛾或褐刺蛾等危害,不過它們都屬於刺蛾類,除在形態上略有差異外,在生活習性和發生規律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在防治黃刺蛾時兼治,這裡不再贅述。)
綠尾大蠶蛾
綠尾大蠶蛾,別名水青蛾、燕尾蛾、長尾月蛾,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在我國華北、華中、華東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能夠危害多種果樹和園林苗木。
綠尾大蠶蛾綠尾大蠶蛾
形態:成蟲體長35至40毫米,翅展122毫米左右;體表具深厚白色絨毛,翅粉綠色,前翅前緣經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狀斑紋,後翅尾狀突起,長40毫米。卵球形稍扁,長2毫米,灰褐色。幼蟲可長達80毫米左右,黃綠色,體節有瘤狀突起,以中、後胸4個及第8腹節背上1個特大,瘤突上有色、白色長毛,無毒。蛹體長45至50毫米,赤褐色,額區有1塊淺色斑。繭長卯圓形,灰黃或灰褐色。
發生規律:各地發生有一定的差異, 華北地區一年能發生2代;是通過在樹枝上作繭化蛹越冬。越冬蛹在4月中旬至5月上甸羽化並產卵。卯期1015天。第1代幼蟲5月上、中旬孵化。幼蟲共5齡,歷期36至44天。老熟幼蟲6月上甸開始化蛹,中旬達盛期。蛹歷期15至20天。第一代成蟲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產卵,幼蟲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蟲結繭化蛹。越冬蛹期6個月。
為害特點:以幼蟲食葉危害,低齡幼蟲將葉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後便把全葉吃光,僅殘留葉柄或粗脈。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桂林紫薇桂林紫薇
清熱解毒;利濕祛風;散瘀止血。主無名腫毒;丹毒;乳癰;咽喉腫痛;肝炎;疥癬;鶴膝風;跌打損傷;內外傷出血;崩漏帶下。
①《滇南本草》:治產後血崩不止,血隔症瘕,崩中,帶下淋漓,疥癩癬瘡。
②《嶺南採藥錄》:治小兒爛頭胎毒。
附方
①治白痢: 紫薇葉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
②治濕疹: 紫薇葉搗爛敷或煎水洗。(《湖南藥物志》)
③治創傷出血: 紫薇葉一兩,野南瓜根一兩, 六月凍一兩,胎髮灰一錢半,研細末,外用。 (江西《中草藥學》)
藥理作用
德灑明鹼有抗真菌作用,體外殺白色念珠菌之濃度為8μg/ml,對白喉桿菌也有作用(有效濃度為4μg/ml);如白喉患者同時有真菌感染,德灑明鹼與其他抗菌素(如紅黴素)合用,則抗菌作用可顯著增強。葉、莖有某些抗菌作用,但未經證實。據報導,種子含某種麻醉成分。有人稱樹皮有興奮、退熱作用。
桂林紫薇桂林紫薇
化學成分
桂林紫薇莖的化學成分。從桂林紫薇莖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9個化合物,包括 6個三萜,分別鑑定為羽扇豆醇(lupeol),木栓烷酮 (friedelin),白樺脂醇 (betulin),阿江三萜醇酸 (arjunolic acid),膠三萜-5-烯-3β-醇(glut-5-en-3β-ol ),齊墩果酸 (oleanolic acid) ,β-谷甾醇 ,胡蘿蔔苷 ,三十五烷 (pentatriacontane)。
在炎熱的夏季百花凋謝的時候開放,圓錐花序長艷麗、花期極長,有“紫薇開最久,爛漫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繼故枝”的佳句。

觀賞價值

桂林紫薇作為優秀的觀花喬木,在園林綠化中,被廣泛用於公園綠化、庭院綠化、道路綠化、街區城市等,在實際套用中可栽植於建築物前、院落內、池畔、河邊、草坪旁及公園中小徑兩旁均很相宜。
也是做盆景的好材料。
作為小乾行道和公路的綠化樹種
行道樹可以補充氧氣,淨化空氣,美化城市的同時減少噪音,桂林紫薇樹形優美,觀賞價值高,同時又具有遮陽滯塵、吸收有害氣體、減少噪音的功能,因此可廣泛用於行道綠化,培養單幹紫薇,豐富城市色彩。
作為庭院、公共綠地觀賞樹種
桂林紫薇可培育成灌木和小喬木.用於庭院和公共綠地種植.色彩豐富,花期時間長,豐富夏秋少花季節。既可單植,也可列植、叢植,與其它喬灌木搭配,形成豐富多彩的四季景象。
作為單位工礦區綠化樹種
桂林紫薇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氯氣和氟化氫等有害氣體,同時具有降塵的作用,開花時期花朵揮發出的油還具有消毒功能,不僅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更起到生態環保的作用。
桂林紫薇桂林紫薇
抗污染力也很強,是一種適合大城市和工業區的綠化樹種。
紫薇具有較強的抗污染的能力,能抗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氣等有毒氣體,故又是工礦區、住宅區美化環境的理想花卉。
孤植於園林中,獨樹亦成景
孤立樹在園林綠化中有供觀賞和庇蔭的雙重作用。因此,在選樹時一要選樹勢雄偉和奇特的,能單獨成景,給人以華麗濃艷、絢爛繽紛的藝術感和暗香浮動、沁人心脾等美感的樹種;二是要求樹冠大、生長快、庇蔭效果好的樹種。而桂林紫薇屬小喬木或大灌木樹種,在園林套用中,若取孤植形式,可先成年桂林紫薇,或將桂林紫薇嫁接於高大的尖葉紫薇和川黔紫薇樹上,從而形成一樹風多種花色,且樹體高大的紫薇樹樹。此外,將二至三株花色相同的紫薇用組合的形式置於園林當中,也具有較佳的欣賞價值。
在各類公園公共綠地中的套用
桂林紫薇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並且具有易栽、易管理的特點。在園林中可根據當地的實際隋況和造景的需求,採用孤植、對植、群植、叢植和列植等方式進行科學而藝術地造景。如叢植或群植于山坡、平地或風景區內;配置於水濱、池畔,觀賞效果極佳;配置於山石、立峰之旁;配置於常綠樹叢之中。桂林紫薇葉色在春天和深秋變紅變黃,因而在園林綠化中常將桂林紫薇配置於常綠樹群之中,以解決園中色彩單調弊端;而在草坪中點綴數株桂林紫薇則給人以氣氛柔和、色彩明快的感覺。
城市綠化
桂林很多道路都可見開得正艷的紫薇。在市區的城市綠化中,紫薇的株數已達十萬,成為城市綠化中運用最多的開花植物。
紫薇花色艷麗,花期很長。紫薇花色艷麗,花期很長。
桂林將幾乎所有新建、改建的道路、街頭綠地綠化中,都使用了紫薇作為綠化植物。從2006年開始,市園林局陸續在交通幹道、公園、景區以及居民區周邊引種了紫薇、木芙蓉、碧桃、黃槐、木槿、象牙紅、白玉蘭、紫玉蘭、三角梅等開花植物。其中紫薇從最初的幾千株,發展到十萬株,已經大大超越同期引種的其他開花植物數量。
紫薇是一種桂林本土植物,桂林石山上生長的一種紫薇就被命名為“桂林紫薇”,是為數不多以“桂林”命名的植物。
紫薇開花時間長,可以大大提升城市花化、彩化效果。宋代詩人楊萬里曾稱讚紫薇“莫道花無百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形容的便是紫薇花花期很長。紫薇一般從六七月開始開放,花期最長可延續到10月,其他綠化中使用的開花植物沒有一種能與它相比。紫薇病蟲害少、容易管護、維護的成本比較低等優勢,也是它在城市綠化中受到青睞的原因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