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37年,由李宗仁、白崇禧倡議,成立“廣西中山紀念學校”,首任校長尚仲衣。
1938年,改名為“中山紀念學校”。同年,教育家
陶行知在桂林創建生活教育總社並任社長(社址在中山中學內),在並社內了做了“生活即教育”的著名演講。
1966年底,改為“第九中學”。
1985年在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學校正式恢復“桂林市中山中學”這一校名。
2012年7月,獲準成為自治區示範性高中立項建設學校。
2015年學校國中部剝離。學校獲批准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
辦學條件
基礎設施
學校分濱江和清風兩校區,正在建設中的清風校區為全寄宿制,計畫規模為18個教學班,900名學生。
截至2017年9月11日,濱江校區擁有階梯教室,理化生專用實驗室8間,數位化探究實驗室1間,通用技術實驗室2間,機器人創新活動室1個,天文觀測台一個,學生電腦室3個,多媒體錄播室1個,形體房1個,200米環型塑膠跑道一個,人造草足球場1個、籃環場4個、排球場2個、風雨操場及器械運動場1個。圖書館設有圖書室、藏書室、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學校教室裝有多媒體教學設備。
辦學規模
截至2017年9月11日,學校有高中29個教學班,學生1500餘人。
教師隊伍
截止2017年09月11日 ,學校有教職工124人(含專任教師118人)。其中,自治區中學特級教師3人,中學高級教師45人,中級教師53人,廣西基礎教育名校長培養對象1人,廣西基礎教育名師培養對象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7人,市教學能手10人,市骨幹教師3人。
辦學成果
學生成果
2007年至2013年,學校高考一本上線人數126人,二本以上上線人數933人, 三本以上上線人數1633人, 高考本科平均上線率達88.9% 。
2016年高考,考生392人,一本上線30人(其中1人參加全國港澳台聯考上一本),二本上線355人,本科上線率90.56%,理科最高分606分。此外,3名考生已被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預錄。
2017年高考,一本上線142人,上線率27.7%。二本上線491人,二本上線率95.7%,超額完成教育局下達的一本(110人)、二本(478人)。985班一本上線人數46人。
2018年高考,參考人數590人,一本上線168人,一本上線率28.5%,二本上線562人,二本上線率95.3%,600分以上13人,理科總分最高657分(鄒世龍,學區生,中考二等)。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驗學校、全國優秀陶研學校;自治區文明學校、衛生優秀學校、綠色環保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五四”紅旗團委、科技教育示範學校、陶行知教育思想工作先進單位;桂林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桂林市學校衛生工作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先進黨總支、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先進單位、教育科研示範學校、藝術教育示範學校、信息化建設示範學校等稱號。此外,學校有五項小發明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授予的專利權。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博愛:愛祖國、愛社會、愛人類、愛自然;
求真:求真知,做真人。
學風:勤奮、自強、求實、創新
教風:敬業、協作、民主、真愛
校風:整齊、活潑、刻苦、耐勞、誠信、明禮
學校校徽
新版校徽如概述圖所示。新版校徽為1985年恢復中山校名時設計。增添了字母“G”、“L”,標明學校所屬的城市——桂林。三槓變為四槓,突出灕江的形象。“山”字作了象形處理,還增添了三顆明珠,以形如王冠來寄語學校及學生。
舊版校徽為建校時期設計,三角形意為紀念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中山”二字識別校名,圖案為藍底,白圈,三道槓:三槓代表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灕江之畔。藍底、白圈意為國民黨愛國人士創辦。
學校校歌
桂林市中山中學學校校歌如圖所示。
學生活動
2013年起,紐西蘭交換生到桂林市中山中學跟班學習。
截至2017年9月11日,學校分別與紐西蘭黑斯廷斯市男子高中、女子高中、北哈夫洛克高中、美國泰瑟拉克高中結成兄弟姐妹學校。已有8名學生作為交換生到美國、紐西蘭就讀。
學校領導
截至2017年9月11日,學校領導如下:
校長、書記:王榮林
副校長:歐陽雄、麻建紅、呂方元、蘭宏光
傑出校友
程不時: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專家、C919飛機名譽總工程師、運10副總工程師。
鄭發生:中山中學80級畢業校友,桂林民革組委書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