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湯普遜稜鏡

格蘭-湯普遜稜鏡(Glan–Thompson prism)是一種偏光稜鏡,類似尼柯耳稜鏡(Nicol prism)與格蘭-傅科稜鏡(Glan- Foucault prism),是由兩塊直角方解石晶體膠合製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蘭-湯普遜稜鏡
  • 外文名:Glan–Thompson prism
  • 領域:光學
簡介,稜鏡,方解石,參閱,

簡介

格蘭-湯普遜稜鏡(Glan–Thompson prism)是一種偏光稜鏡,類似尼柯耳稜鏡(Nicol prism)與格蘭-傅科稜鏡(Glan- Foucault prism),是由兩塊直角方解石晶體膠合製成。
光束入射于格蘭-湯普遜稜鏡的平面與對應平行的平面稱為“通光面”,方解石晶體的光軸垂直於反射平面(稱為“光軸面”),兩塊直角稜鏡之間是“膠合劑界面”。在第一塊方解石,雙折射會將入射光束分開為兩束,各自感受不同的折射率沿著同樣路徑傳播。在膠合劑界面,尋常光(o光)會被全反射,只剩下非常光(e光)被透射,因此,格蘭-湯普遜稜鏡可以用為偏光分束器。傳統的膠合劑原料是加拿大樹膠(Canada balsam),但現今已廣泛被合成聚合物取代。
與格蘭-傅科稜鏡(膠合劑被替換為空氣)相比較,格蘭-湯普遜稜鏡的接收角(acceptance angle,入射光束與通光面的法線之間的夾角)較寬,但是幅照度的上限比格蘭-傅科稜鏡低很多,對於連續波,約為1W/cm,格蘭-傅科稜鏡約為100W/cm,這是因為膠合劑的抗光損傷能力限制。

稜鏡

稜鏡,在光學中是一種透明的光學元件,拋光與平坦的表面能折射光線。正確的表面角度取決於套用上的需求,傳統的幾何形狀是以三角型為基礎長方形為邊的三稜柱。在口頭上提到稜鏡時,通常都是指這種類型,但許多光學稜鏡都不是這種形狀的稜鏡。只要是對波長透明的材料都可以用來製造稜鏡,但傳統上和外觀上看都是以玻璃來製作。
稜鏡可以將光線分裂成原來的成分,也就是光譜(在彩虹中的顏色),也可以用來反射或分裂成不同的偏振光

方解石

方解石(英語:calcite)是碳酸鈣(化學式:CaCO3)的穩定形態,呈現菱面體或偏三角面體,聚形呈釘頭或犬牙狀。其中,菱面體雙折射性。
方解石晶體三方晶系碳酸鹽礦物,在地球的表面廣泛分布,石灰岩大理岩中含有方解石。 在溫泉區中也可以找到方解石,它是溫泉區的礦脈礦物, 在地洞穴中鐘乳石和石筍也可以找到方解石, 方解石還是海洋生物外殼組成的成分,浮游生物,有孔蟲類,紅色海藻的堅硬部分,一些海綿、棘皮動物、苔蘚蟲門,和牡蠣殼的主要成分。霰石加熱到470°C會變成碳酸鈣。

參閱

  • 尼柯耳稜鏡(Nicol prism)
  • 沃拉斯頓稜鏡Wollaston prism
  • 洛匈稜鏡(Rochon prism)
  • 格蘭-傅科稜鏡(Glan-Foucault prism)
  • 格蘭-泰勒稜鏡(Glan-Taylor pris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