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二托菌

格林二托菌

寄生於蔗蠊Pycnoscelus surinamensis(Linnaeus)(蜚蠊目Blattaria,折翅蠊科Blaberidae)的觸角上的一種真菌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格林二托菌
  • 拉丁學名:Herpomyces grenadinus
  • :真菌界
  • :蟲囊菌目
物種信息,分布範圍,形態描述,寄 主,突出特徵,

物種信息

編 號:1
定 名 人:Thaxter
參考文獻:Mem.Amer.Acad.Arts Sci.16:83,1931.

分布範圍

中國、格瑞那達

形態描述

雄體未觀察到,不詳。 雌體較小,短粗,近直,近無色透明或部分近奶油色,菌體自次生子層托底端至刺狀突起頂,長99.3~125.5μm;至刺狀突起的基部,長73.7~97.6μm;至子囊殼頂端,長85.6~112.9μm;至子囊殼底,長28.9~38.5μm。次生子層托由基部和頂部兩部分組成:基部長比寬大,近長方形,有時頂端稍窄,自上向下逐漸變寬,19.8~28.9×10.7~19.8μm,由7~9個近垂直並列的細長細胞組成,似掃帚狀或刷狀,其細胞大小、形狀接近相同,17.5~27.8×1.7~3.4μm;頂部由數個平扁細胞與子囊殼柄細胞,基細胞一起近上下相疊而成,3.4~7.9×11.9~20.9μm,與基部分等寬或略窄。子囊殼近對稱,長近次生子層托的2~3倍,自底部至頂端,長57.3~79.4μm,底寬12.4~21.5μm,子囊殼中部最寬,其兩側向外膨脹圓凸,寬19.8~25.5μm,上端逐漸向頂收窄,有時略呈“S”形扭曲,子囊殼近頂外側處近45°傾斜著生一小刺狀突起,長11.3~18.7μm,其基部寬2.8~3.9μm,自基部向頂逐漸收窄,變尖,其頂高於子囊殼頂端;在子囊殼2/3~4/5處,向上著生2條較粗長的刺狀突起,長24.4~36.8μm,基部寬6.2~7.9μm,自基部向頂逐漸收窄變尖,頂端略向內彎,其頂均明顯高於子囊殼頂端。

寄 主

寄生於蔗蠊◆Pycnoscelus surinamensis(Linnaeus)(蜚蠊目Blattaria,折翅蠊科Blaberidae)的觸角上。海南文昌,1983.Ⅶ.31,沈亞恆,HMIGD 60326-1,60326-2,60326-3。

突出特徵

本種的主要特徵為次生子層托較狹長,其基部僅由7~9個近垂直並列的細長細胞組成;子囊殼較大,近對稱,中部兩側略向外膨脹圓凸;自子囊殼2/3~4/5處,向上著生2條較長粗的刺狀突起,容易與本屬其他種區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