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葉茂葉少蘭

根深葉茂葉少蘭

《根深葉茂葉少蘭》遍覽葉少蘭人生寵辱曲直之雲峰壑谷,以時間延序作經,諸段經歷為緯,訪取他者之言,尋解獨得之秘,既為通閱之佳品,各部又自成意趣,立象盡意,度象取真,呈當代京劇大家之精神風貌。

基本介紹

  • 書名:根深葉茂葉少蘭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頁數:415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文史出版社
  • 作者:張正貴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45272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根深葉茂葉少蘭》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1983年生,2010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藝術管理專業,文學碩士。現供職於國家京劇院。在《戲劇文學》《藝術管理學研究》《中國京劇》及多部(種)文集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藝術評論等三十餘篇。

圖書目錄

前言
上 輯 人生歷程
第一章世家之後 / 3
葉氏門庭:梨園磐石一柱天 / 4
盛蘭之風:德馨藝絕兩拂雲 / 11
童年“金泰”:宣南文化圈的小戲迷 / 28
第二章梨園新蕊/ 42
學戲之初:一曲《探莊》始登堂 / 42
戲校生活:初踏氍毹窺門徑 / 50
初經風雨:是誰規定了“命中注定” / 65
身份轉變:教師· 導演· 演員 / 75
第三章多事之秋/ 91
悲歡離合:人不長久月難圓 / 91
困厄沙嶺:練筋鍛骨眼迷惘 / 113
蘭嘉之戀:烈火中的患難夫妻 / 126
第四章藝術新生/l49
軍綠榮光:第二次藝術生命/149
“盛蘭”重生:春雷一動起蛟龍/158
發揚葉派:青出於藍勝於藍/175
赴美講學:文化大使與“京劇王子”/227
第五章傳道授業/253
政協建言:為了京劇,吶喊/—254
“音配像”:忠孝如今亦可慰/267
花甲之作:《洛神賦》與曹植/278
課徒傳燈:邁前賢而開後學/288
第六章知情者說/302
“大家”談少蘭 ——名家訪談錄/302
下輯談戲說藝
“做明白的演員,不做糊塗的戲匠” ——葉少蘭的繼承與發展/355
繼承與發展的典範之作 ——《呂布與貂蟬》/358
變不離宗新不露痕 ——《周仁獻嫂》/372
文小生藝術的巔峰之作 ——《柳蔭記》/383
細微之處見精神平常之地顯神奇 ——《白蛇傳》)396
附錄
葉少蘭學習、演出、導演劇目一覽(據不完全統計)/403
跋/407
後記/413

後記

經過近半年斷斷續續的寫作,書稿即將付梓。提筆寫下這最後的文字時,不免回想起自己與京劇、葉派結緣的點滴。從小時候開始我便對京劇各行當、各流派“朝三暮四”,俱甚歡喜。大學時的機緣巧合下,突然聽到葉盛蘭先生《白門樓》中的【西皮二六】和葉少蘭先生《呂布與貂蟬’小宴》中的【西皮娃娃調】唱段,感到原來不受聽的小生唱腔怎么突然變得很有味道。我開始嘗試學唱膾炙人口的“那一日在虎牢大擺戰場”,那是2004年。自此之後,便痴迷於葉派和葉盛蘭、葉少蘭先生。屈指算來,十年追慕。2013年,我極其有幸,又頗感到壓力,忝為葉少蘭先生傳記的著者,多次向葉先生請教,聽他談自己的藝術人生,有時候一談就是一整天,如沐春風,受教良深,感觸益多。對葉先生了解得越多,就越使人肅然起敬,就越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如果說,這本書能讓大家看到一個真實可感的著名京劇藝術家的人生藝術形象的話,那都要歸功於葉少蘭先生的人格力量和藝術成就。若書稿有任何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都是我個人能力貧弱所致。
在多年關注京劇葉派小生藝術、追慕葉少蘭先生表演藝術的過程中,常有點滴感受縈繞於胸:表演案頭工作的兩個重要環節——t·我進角色”即體驗的準確、完全而深入,“角色進我”即以京劇、小生、葉派的藝術手段來塑造藝術形象;藝術創作過程中傳達出對體驗與表現、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悟化與妙用;體驗情感的絕對真實、真摯,真聽真看真感受,此三者是其表演之基。對情感的感知敏感而準確,不放過情緒的細節和層次,以符合京劇的寫意、虛擬、程式性的特徵對表現的情緒與內容予以適當巧妙的放大,舞台反應迅疾,對於程式的熟練使用使之既能長袖善舞又能短平快,最終給人誇張的表現,而又達至超越寫實藝術之上的寫意藝術的真實感和美感;突出特點——通過神態變化和情感注入使裝飾性程式、祈使性(示意性)程式逐漸轉變為語彙表意性程式,使每個程式都有具體內容和準確意指,一方面演員有抓手和準譜,心理視像明確,便於運用程式表演,另一方面觀眾易懂,便於欣賞;表演中形、神、意貫穿始終,沒有表演的空白點,內心始終充盈,內緊外松與外張內弛兩種表演狀態自由轉換而高度諧和;當曲種、行當、程式和劇本(客觀)等因素造成戲劇枝蔓冗餘外溢的狀況時,因之有技之精熟、術之圓妙、情(真情實感)之貫穿的表演呈現,所以這時的表演不但不削弱戲劇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甚至更能因這種客觀的延宕而強化藝術形象和戲劇衝擊力;表演中的“形”與“狀”——葉派表演形(葉派小生藝術規範、規律、法則等所生髮出的獨特氣質)的法相諧一與狀(內在心理的外化表現)的千變萬化,使表演達到了“萬狀而無形,氣質乃王道”的高點,很難參透;表演中的技藝之彌散,又統攝到境界之完型,最終以藝術境界取勝……這些碎片化不成系統的觀點是我的由衷感受。儘管本書對葉先生舞台藝術和代表性劇目有所論及,但限於篇幅和體例,原本與葉先生商榷並構想的一些劇目和內容沒有納入,期冀以後有機會再深入續作。像葉少蘭先生這樣具有時代代表性的藝術大家,需要有識之士進一步對其藝術實踐與藝術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全面總結,與音像資料互為參證,為後人留下學習閱讀、研究生髮的不竭知識資源和文化藝術探索實踐的寶音財富。
寫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多方人士的幫助和關心。感謝譚元壽、梅葆玖、杜近芳、李世濟、張春華、歐陽中石、尚長榮、遲金聲、劉長瑜、孫毓敏、李維康、耿其昌、楊春霞、朱世慧、陳少雲、尹曉東、于魁智、張建國、崔偉、劉連群、趙景勃、張關正、李之祥、馮洪起、葉厚榮、方伯敬、高長德、李少波、王桂生、孟廣祿、楊赤、趙秀君、丁曉君、朱建中、李寶石、李鳴、洪軍等藝術家、領導,江其虎、李宏圖、宋小川、金喜全、朱福、焦鵬飛、王銘、吳長福等葉少蘭先生的弟子熱情接受我的採訪。感謝葉金援、譚立曾、褚秋艷、方薏清、孫潔、周瑞、王培、李春來、何曉敏等對我寫作工作的熱情支持。尤其要感謝我的愛人陸蕾,沒有她在精神和寫作上給予我的支撐與協助,我是完成不了這項工作的。祈願讀者方家的批評指正。
二○一四年一月於北京護國寺

序言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政協組織入才薈萃,全國政協委員是中國社會各個領域、各個界別有代表性、有社會影響力的傑出人士,為閱歷豐富、成就斐然的政協委員立傳,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2013年2月22日,中國政協文史館舉行委員傳記中心成立儀式暨委員傳記工作座談會,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在講話中指出:“他們都是國內頂尖的傑出人士,他們每個人本身就是一本書,一座挖掘不完的礦山。知人方可論世。他們的個人經歷折射出社會的變遷、歷史的進程以及時代的風貌;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給後人無盡的啟迪。”
從數以千計的全國政協委員中精心選擇傳主,組織專門力量幫助他們收集“親歷、親見、親聞”的資料,挖掘他們的精彩人生並以傳記形式出版,是新形勢下創新和推進人民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重要舉措。
文史資料特指人民政協徵集的以“三親”為特色的歷史資料。1959年4月29曰,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周恩來特地為60歲以上的政協委員舉辦茶話會,“希望過了60歲的委員都能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留下來,作為對社會的貢獻”。人民政協匯聚了我國現當代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教、科技、民族、宗教、華僑等各個領域有代表性的人物,請他們口述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記述歷史,是政協組織的優勢所在,這些視角各異的記述可以在歷史研究中發揮互相比較、互相印證、互相補充的作用。文史資料的內容涵蓋各個領域,能夠具體、翔買、生動地展示歷史的曲折進程,使歷史如多稜鏡和萬花筒般呈現在世人面前。半個多世紀以來,各級政協共有40多萬人次參與這項工作。徵集史料80億字,編輯出版50多億字,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延續了中華民族尊重歷史、重視歷史的傳統,並發揮著“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社會功能。
新的形勢下,文史資料徵集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延伸,徵集手段和工作成果也趨於多樣化。中國政協文史館將依據人民政協的界別特色,每年遴選一批政協委員,藉助規範的口述歷史手段,組織專門力量立傳。這種由專門機構計畫和組織委員傳記寫作,在文史資料徵集工作中還是第一次。我們希望更多的政協委員能夠關注這項工作。
向廣大讀者提供優秀的人物傳記是我們的責任。優秀的人物傳記記錄和反映了傑出人物的生活史和事業史,可以高揚探索的精神、創造的激情和人性的力量,實現立德、立功、立言的目標。優秀的人物傳記的寫作,必須具備鮮明的立場、蓬勃的熱情和採集第一手資料的功夫,能夠從浩繁的資料中科學取捨和整理,再通過一定的表達技巧,達到吸引讀者、教育讀者、感化讀者、提升讀者的目的。為此,我們選擇兼具專業素養和文字能力的作者,能夠將傳主親歷、親見、親聞的歷史寫成彰顯個性色彩和具有豐厚內涵的傳記,使讀者能夠從傳主的人生閱歷、奮鬥和體驗中得到借鑑和啟示。但願我們的努力能得到廣大政協委員和各界讀者的認可。
中國政協文史館
2014年6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