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 | 臨界能量Ec/MeV | 最後一個中子的結合能Ebn/MeV | (Ebn - Ec)/MeV |
Th | 7.5 | 5.4 | -2.1 |
U | 7.0 | 5.5 | -1.5 |
U | 6.5 | 6.8 | +0.3 |
U | 6.0 | 7.0 | +1.0 |
Pu | 5.0 | 6.6 | +1.6 |
核素 | 臨界能量Ec/MeV | 最後一個中子的結合能Ebn/MeV | (Ebn - Ec)/MeV |
Th | 7.5 | 5.4 | -2.1 |
U | 7.0 | 5.5 | -1.5 |
U | 6.5 | 6.8 | +0.3 |
U | 6.0 | 7.0 | +1.0 |
Pu | 5.0 | 6.6 | +1.6 |
液滴模型是從原子核核心子與核子強耦合這一性質出發而建立的一種原子核模型。... 核裂變的液滴模型 臨界能量和最後一個中子的結合能核素 臨界能量Ec/MeV 最後一...
液滴模型是從原子核核心子-核子強耦合這一性質出發而建立的一種原子核模型。這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闡明原子核的靜態性質和動力學規律,如質量規律、表面振動、...
根據液滴模型。裂變過程的機制如下:易裂變核在笨態時是橢圓形的,吸收了1箇中子以後,內部就發生劇烈的運動,並產生了變形,激發能足夠高時,核的中f}}部分開始...
下面按液滴模型的觀點,簡述裂變的全過程。 核裂變 處於激發態的原子核(例如,鈾-235核吸收一個中子之後,就形成激發態的鈾-236核)發生形變時,一部分激發能轉化...
1 裂變機理 2 參考書目 裂變機理裂變機理 編輯 原子核裂變的過程比較複雜,對它的機理還不很清楚,研究得較多的是原子核裂變的液滴模型理論。它把由核子集聚在一起...
現有核模型主要包括費米氣體模型、殼模型、集體模型、液滴模型以及相互作用玻...玻爾1936年首先提出並在1939年被玻爾和美國物理學家J.A.惠勒用於解釋核裂變現象...
描述重核對於裂變穩定性大小的一個參數,其值等於核的庫侖能Ec除以2倍的表面能Es。用X表示,X=Ec/2Es。X的值可由液滴模型求出。X≥0.35(此時A=90)的核...
B.M.斯特魯金斯基1967年提出的雙峰裂變勢壘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這一現象以及另外一些當時尚未得到解釋的事實。 經典的液滴模型裂變理論認為,在裂變過程中,原子核發生...
液滴模型是從原子核核心子與核子強耦合這一性質出發而建立的一種原子核模型。這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闡明原子核的核裂變現象,如圖 所示。 臨界能量和最後一個...
·波爾、前蘇聯的弗朗克爾一起提出重了原子核裂變的液滴模型理論;1957年與米斯納開始發展“幾何動力學”;1965年獲得愛因斯坦科學獎;1969年惠勒在紐約的一次會議上...
,1878-1968)和她的侄子弗瑞士(Otto Robert Frisch,1904-1979)認為: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提出的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釋了重核的裂變。...
1913年 根據拉塞福的核型原子模型加上量子條件,提出波耳原子理論,成功地解釋了...惠勒(William Morton Wheeler,1865~1937)提出重核裂變的液滴模型理論。...
使重核裂變為兩個質量中等的核或使輕核聚變,都可使核更為穩定並放出能量,這...相近,可將原子核近似看做密度十分巨大的液滴來處理,這就是原子核的液滴模型。...
根據液滴模型可得出準確度相當高的原子核質量半經驗公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說明原子核的表面振動,相當成功地說明原子核裂變的機制。其不足是不能說明原子核性質的周期...
當一些原子核發生裂變(原子核分裂為兩個或更多的核)或聚變(輕原子核相遇時結合...在早期的原子核模型中,較有影響的有玻爾的液滴模型、費密氣體模型、巴特勒特和...
2.2 原子核的性質2.3 原子核質量和質量虧損2.4 殼層模型和液滴模型...11.1 從天然產物和鈾裂變產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11.2 反應堆生產放射性核素...
玻爾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釋了重核的裂變。 玻爾認識到他的理論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還只是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的混合。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
2.核裂變的發現 3.核裂變機制的研究 (四)原子能的套用 1.鏈式反應的發現 2.曼哈頓計畫 3.核聚變研究 (五)核理論研究及其進展 1.核的液滴模型 2.費密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