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潰瘍病

核桃潰瘍病

核桃潰瘍病病害多發生於樹幹基部0.5~1.0m高度範圍內。初期在樹皮表面出現近圓形的褐色病斑,以後擴大成長橢圓形或長條形,並有褐色粘液滲出,向周圍浸潤,使整個病斑呈水漬狀。中央黑褐色,四周淺褐色,無明顯的邊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桃潰瘍病
  • 主要危害作物:核桃,垂柳
  • 主要為害部位:樹幹
  • 病原菌:群生小穴殼
  • 防治方法:農業防治,藥劑防治
分布及危害,症狀,病原,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分布及危害

潰瘍病是核桃樹幹上的一種常見病害,早在191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即已發現此病,國內如陝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省均有其分布。70年代初期,曾在安徽省亳縣核桃林場幾度猖獗為害,病株率一般為20%~40%,重病區可達70%以上,不僅影響當年的產量,而且削弱樹勢,導致過早衰亡。本病除為害核桃(Juglans regia)外,還發生於垂柳(Salix babyloni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楓楊(Plerocarya stenoptera)、中槐、蘋果及多種楊樹。

症狀

病害多發生於樹幹基部0.5~1.0m高度範圍內。初期在樹皮表面出現近圓形的褐色病斑,以後擴大成長橢圓形或長條形,並有褐色粘液滲出,向周圍浸潤,使整個病斑呈水漬狀。中央黑褐色,四周淺褐色,無明顯的邊緣。在光皮樹種上大都先形成水泡,而後水泡破裂,流出褐色乃至黑褐色粘液,並將其周圍染成黑褐色。後期病部乾癟下陷,其上散生很多小黑點,為病菌分生孢子器。罹病樹皮的韌皮部和內皮層腐爛壞死,呈褐色或黑褐色,腐爛部位有時可深達木質部。嚴重發病的樹幹,由於病斑密集聯合,影響養分輸送,導致整株死亡。危害核桃苗木、大樹的幹部和主枝,在皮部形成水孢,破裂後流出淡褐色液體,遇空氣變為鐵鏽色,後病斑乾縮,中央縱裂一小縫,上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核桃潰瘍病

病原

病原菌為群生小穴殼(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分生孢子器球形,暗色,通常數個聚生於子座內,79~165μm×89~132μm。子座在寄主表皮下,成熟時突破表皮而外露。孢硬短,不分枝。分生孢子多數為梭形,表面有雲紋,單胞,13.1~21.8μm×3.3~6.3μm。真菌,半知菌亞門腔孢綱腔孢目聚生小穴殼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e.,有性世代為子囊菌亞門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ex Fr.)Ces.et de NOt.。
病原菌的有性階段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ex Fr.)Ces.et de Not.]。多見於枯死的枝幹上。子囊腔通常數個簇生於子座內,呈洋梨形,黑褐色,120~140μm×150~175μm。子囊棍棒形,具短柄,45.0~65.0μm×10.0~14.5μm。子囊孢子橢圓形或倒卵形,無色,單胞,13.0~17.2μm×6.0~9.0μm。
本病菌在PDA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絲在10~40℃都能生長,但最適溫度為25~30℃。分生孢子在13~40℃均可萌發,但萌發適溫範圍為25~35℃,最適溫度為30℃。孢子萌發要求相對濕度在80%以上。萌發適宜pH值範圍為5.6~7.2,並以pH值6.3萌發率最高。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狀態在當年罹病樹皮內越冬,翌年4月上旬當氣溫為11.4~15.3℃時,菌絲開始生長,病害隨即發生,並以老病斑復發最多。5月下旬以後,氣溫升至28℃左右,病害發展達最高峰。6月下旬以後,氣溫升高到30℃以上時,病害基本停止蔓延,人秋後,當外界溫、濕度條件適宜於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時,病害又有新的發展,但不如春季嚴重,至10月為止。
春季病害發生的早晚,與冬季溫度高低有關,冬季溫度高,發病期提早,反之則推遲。病菌的分生孢子一般在6月大量形成,借風雨傳播,萌發,並多從傷口侵染寄主。病害潛育期的長短與外界溫度的高低呈負相關,如在15~28℃範圍內,從侵入到症狀出現約需時1~2個月;而在25~27℃範圍內,病害潛育期只需29天。發病後又約需2個月產生分生孢子器。
病害發生與土壤條件和栽培管理措施也有密切的關係。凡土壤營養貧乏、土質粘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等條件下,核桃樹生長發育不良,病害普遍而嚴重。栽培管理粗放,有的核桃園在實施林農間作後,不單獨對核桃樹進行管理,甚至長期不施肥,不修剪,導致樹體衰弱,則常引起病害發生。此外,凍害和蟲害,以其造成傷口,也為病菌侵染提供了有利條件。
核桃的不同品種,對潰瘍病的感染程度有明顯差異。安徽毫縣核桃林場栽培的品種,分為華北及新疆兩大品種群。從歷年的發病情況來看,前者如綿核桃感病重,而新疆核桃感病輕,又根據在該場對核桃潰瘍病定點調查結果,綿核桃的每株平均病斑數和病斑平均直徑亦大於新疆核桃,由此顯示出二者感病性的差異。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本病應從林業措施預防入手,一是根據不同地區土壤的特性加以改良,做到能灌能排。特別在平原地區,應注重排澇,開溝瀝水,降低地下水位,使之適於核桃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二是增施肥料,增加樹體營養。核桃以生產堅果為主,需消耗大量營養物質,營養不足,樹勢減弱或未老先衰,易罹致病害。根本辦法是種植綠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並及時適量施用礦質肥料。三是整枝修剪,既能恢復樹勢,增強抗病能力;又可改善樹冠結構,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花芽形成量,為豐產奠定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