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精神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議作出了發展中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揭開了我國核工業發展的偉大歷史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工業精神
  • 提出時間:1955年1月15日
  • 內容:事業高於一切
  • 提出地點:中南海
精神簡介,來源,精神分述,

精神簡介

事業高於一切,責任重於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
簡稱“四個一切” ,是核工業50年歷史的高度濃縮,是核工業人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

來源

50年來,我國核工業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英明領導下,從無到有發展壯大起來。在50年的發展歷程中,經過兩次艱苦創業,成功研製了核子彈、氫彈、核潛艇,改寫了中國大陸沒有核電的歷史,建立了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發展了核電、核燃料、核技術套用三大產業,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核工業人鑄就了偉大的核工業精神:“事業高於一切,責任重於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正是這種核工業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核工業人,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取得了輝煌成就。

精神分述

事業高於一切,責任重於一切
一位核工業的老前輩說,世界上最重的東西莫過於責任。發展核工業關係到國家地位、國防安全、民族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責任重於泰山。當年黨中央、毛主席把發展核工業任務交給我們,囑咐說,這是決定命運的事情,一定要好好乾!周總理說,核工業的幾個廠是全國人民利益所在,是世界人民利益所在。我們能在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下,乾出驚天動地的事業,除了有黨中央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重要的是我們對於責任、對於使命的理解和認識。是事業激發了我們的責任,是事業增添了我們的志氣。
為了完成這樣的使命,實現這樣的責任,成千上萬的職工在茫茫的戈壁荒原、深山峽谷隱姓埋名、以身許國,風餐露宿、不辭勞苦,經受了各種艱難險阻的考驗。在這裡,有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在象牙塔里鑽研基礎理論,進入戈壁灘以身許國、隱姓埋名,一乾就是十七年的老科學家王淦昌;有與工人一起倒班,解決了很難攻克的技術問題,到去世時仍與人合住在一起科技工作者曹本熹;有喝黃泥湯、住地窩子沒有怨言,以苦為樂的廣大幹部和職工……他們把個人的興趣、個人的價值與國家安全、民族進步的偉大事業統一起來,形成平凡而偉大的風格;他們把艱苦的環境、惡劣的條件與為國爭光的志氣、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統一起來,吃苦不叫苦,受累不埋怨,一心要把工程、產品、事業促上去。
嚴細融入一切
核工業50年的發展歷程,錘鍊了核工業人嚴細成風、一絲不苟、科學態度、務真求實的內在品格。確保了核設施安全運行和國土不受污染。做到了事事處處讓黨中央放心,讓全國人民放心。 核無小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是核工業立業方針。當時,周恩來總理親自提出了 “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和 “三高”要求,締造了核安全文化的原型。 周總理講,二機部(當時的核工業部門)的工作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性,要有平凡而偉大的風格,要有終身為這項事業的思想;要有高度的科學計畫性,要一環扣一環,採取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要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克服松、散、亂、慢的現象。
進取成就一切
核工業是尖端技術、戰略產業。先進的技術是用金錢買不來的,最尖端的東西還得靠自己組織力量開發。唯有以千方百計、只爭朝夕的精神,依靠自主創新,開拓進取,才能成就“兩彈一艇”和核電建設這樣偉大的事業。創業初期科技人員對核工業知之甚少。蘇聯停援後,形勢更加嚴峻。科技人員組織三結合攻關,爭分奪秒、日夜奮戰,騎驢找馬,終於找到了千里馬。當核心部件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時候,核工業人制定了兩年規劃,倒排計畫,順排措施,向中央立下了軍令狀!有些項目,很多工程節點,不少科研課題,在當時看來難以辦成、很難實現,但憑著一股韌勁,創造條件乾,組織力量攻關,“死馬當作活馬醫”,最後都被一一攻破,使更多的千里馬,馳騁在核工業的大地上。
今天,核科技實力在一個國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核工業是戰略性高技術產業,是構築我國大國地位的奠基石,是支撐民族自強的脊梁骨,是中華民族科技崛起的里程碑。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事業鑄就偉大的精神。在50年的艱苦歷程中,形成的“四個一切”的核工業精神已經成為核工業人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必將在核工業未來發展中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成為核工業人創新發展、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