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子反應堆
- 別稱:原子反應堆或反應堆
- 能量來源:可控制裂變鏈式反應
- 使用材料:鈾礦石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能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以實現核能利用的裝置。核反應堆通過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無需補加中子源的條件下能在...
原子反應堆即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裝配了核燃料以實現大規模可控制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
核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它的工作原理是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 核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它的工作原理是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
天然核反應堆是指在鈾礦層中發現的鈾的同位素能夠在過去自然發生自持核連鎖反應的一種現象。1956年日裔美籍物理學家黑田和夫預言了在某種條件下存在天然核反應堆的...
可持續核聚變反應堆是由美國首先建設的,它看起來可能跟任何普通建築物並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它緊閉的門後卻隱藏著未來的安全再生能源的答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
托卡馬克核反應堆日本JT-60裝置 JT-60 是以實現臨界電漿條件(能量增益因子超過 1.0)為目的的大型托卡馬克實驗裝置,與 TFTR、JET 列為世界三大托卡馬克。該裝置...
核反應堆是一個能維持和控制核裂變鏈式反應,從而實現核能—熱能轉換的裝置。核反應堆是核電廠的心臟,核裂變鏈式反應在其中進行。194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建成了世界上第...
非洲中部加彭共和國的奧克洛由法國物理學家弗朗西斯·佩蘭發現天然核反應堆,指在鈾礦層中發現的鈾的同位素能夠在過去自然發生自持核連鎖反應的一種現象。1956年日裔...
粒子(包括原子核)與原子核碰撞導致原子核的質量、電荷或能量狀態改變的現象。利用核反應探索原子核內部結構及其運動規律是對原子核進行研究的重要手段,核反應也是獲得...
奧路菲核反應堆即法國ORPHEE堆,它是輕水作冷卻劑,重水作反射層。堆芯置於直徑4.5m、水深15m的反應堆水池中央,冷卻劑從上而下流過堆芯,衰變箱位於反應堆水池底部...
《核反應堆工程》是2004年08月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昌琪、曹欣榮。...
核反應堆的結構形式是千姿百態的,他根據燃料形式、冷卻劑種類、中子能量分布形式、特殊的設計需要等因素可分成各種不同類型的核反應堆。...
核反應堆材料,核反應堆內用以產生可控核裂變鏈式反應並保證安全運行的各類材料。除核燃料外,還包括冷卻劑、慢化劑、反射層材料、結構材料、控制材料和禁止材料等。...
封閉核反應堆(封堆)是指混凝土封閉反應堆。“封堆”是指核電站泄漏後,將整個反應堆用混凝土封閉起來形成石棺,防止輻射。...
核聚變反應指在高溫、高壓和高密度的條件下,兩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結合成質量較大的新核,反應的同時會釋放出巨大能量。中文名 聚變反應堆 外文名 Fusion reactor...
核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與中子組成。當鈾235的原子核受到外來中子轟擊時,一個原子核會吸收一個...
核反應堆餘熱是停堆後反應堆內殘存的總熱量。包括剩餘釋熱和堆內各部件殘存的顯熱。反應堆,又稱為原子能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以實現...
20世紀70年代以來運行的大部分商用發電的反應堆。...... 20世紀70年代以來運行的大部分商用發電的反應堆。中文名 第二代[核電]反應堆 外文名 second generation ...
原型反應堆是核電技術發展初期設計基本相同的批量中的第一座反應堆。有時也指主要特點與最終系列相同但功率規模較小的首座反應堆。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能反應堆或...
中文名稱 第一代[核電]反應堆英文名稱 firstgenerationofnuclearpowerreactor...... 中文名稱:第一代[核電]反應堆;英文名稱:firstgenerationofnuclearpowerreactor;定義1...
第四代核電反應堆Gen-IV的概念最先是在1999年6月召開的美國核學會年會上提出的。在當年11月該學會冬季年會上,進一步明確了發展Gen-IV的構想。美國、法國、日本、...
《核反應堆物理分析》是一本由謝仲生、吳宏春、張少泓聯合編寫的教材,介紹了核反應堆物理的基礎理論、物理過程和分析方法。...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位於烏克蘭基輔(Ukraine)市以北130公里左右基輔州普里皮亞季鎮附近的車諾比核電站第四號反應堆...
廣義的核材料是核工業及核科學研究中所專用的材料的總稱。包括核燃料及核工程材料(即非核燃料材料)。但人們通常說的核材料主要是指用於反應堆的各部分的材料,故...
核島是核電站安全殼內的核反應堆及與反應堆有關的各個系統的統稱。核島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核裂變能產生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