栲栳島

栲栳島

栲栳島社區,位於沙子口東南2公里的半島上,東臨登瀛灣,西邊隔山與沙子口港灣相望,南與大、小福島對峙,社區後層層山巒。栲栳島地理位置獨特,占盡山海風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栲栳島
  • 外文名:Kao Island
  • 地址:沙子口東南2公里的半島上
  • 由來時間:清乾隆年間
村莊由來,社區特色,社會事業,沙子口鎮栲栳島居委會,

村莊由來

清乾隆年間,王氏從登窯遷栲栳島里村。由八家莊、前歧、南石屋、三家溝等自然社區組成。因三家溝向北延伸的沙灘海灣形似栲栳(由柳條編成的容器,形狀像斗),故名栲栳島社區。

社區特色

社區東北山前距海邊百餘米處原有一佛寺,史稱“十佛寺”,俗稱“潮海園”,相傳東晉高僧法顯於義熙八年(公元412年)西行求經,泛海歸國途中遭遇颶風,飄泊至嶗山栲栳島一帶登入。當時長廣郡太守李嶷聞訊後,親自迎接法顯,並主持集資興建潮海院讓法顯在此譯經說法。寺院建成後,聽經人眾,影響極大,佛教開始在嶗山地區興盛。
石佛寺於唐朝中期重修。寺正殿三間奉釋迦牟尼等十位佛像,後殿塑十八羅漢像。庭院兩側有東西廊房,東為主持居所,西設娘娘祠。該寺為歷史上嶗山三大寺院(華嚴寺、法海寺、十佛寺)之一,香火頗盛。每年正月十六為廟會日。香客前往十佛寺娘娘祠誠求子嗣,祈求平安。十里八鄉商賈百姓雲集爭趕廟會。擺攤賣小吃的,玩雜耍,踩高蹺,扭秧歌的,鞭炮聲聲,熱鬧非凡。寺前有一荷花池,東西長20餘米,寬12餘米,每臨盛夏,荷香滿塘,蛙聲陣陣。在通往寺廟山門的道路兩側,有六棵銀杏樹,華蓋參天。山門兩邊各一彩塑鬥神,高達兩三米。寺內正殿三間,內供十佛,大堂東壁書有“十佛寺”三個大字。庭院兩側有東西廊房,東廊房為主持居所,西廊房設“娘娘祠”。據老人們講,“十佛寺”之名稱,在當地人中知之甚少,僅知俗名“潮海院”。因此在抗日戰爭中曾有社區居民因不知“十佛寺”在何處而慘死在日本兵槍下。有一年農曆七月十五,一隊日本兵手持地圖尋找“十佛寺”,行至涼水窩子處抓一村民詢問,村民因不知“十佛寺”而慘遭毒打;後又抓4名居民,遂命帶路,進至寺內。居民見周圍無兵,欲拔腿回家,未料抬腳之時,槍聲響起,盡倒血泊中。解放後,主持還俗,寺廟百餘畝田產歸栲栳島社區所有。20世紀50年代末,曾在該寺設農技學校;至70年代,因年久失修,加之“文革”破“四舊”及國防建設需要,潮海院塑像被毀,寺廟被拆。目前經修復後的潮海院闢為海軍招待所。院門由湛山寺方丈明哲題寫的院名——“潮海院”三個大字熠熠生輝,正殿廊道里掛著高僧法顯的畫像、法顯西行路線圖和潮海院簡介。殿前殿後的門柱上均書刻著楹聯,讓觀賞者以思索,給瞻仰者以啟迪。
寺前有一長20餘米寬10餘米的碩大荷蓮池即放生池,目前只有寥寥幾蓬睡蓮寂寞地開著。山門兩側高聳著六株銀杏樹,距今已近1600年,依然蒼翠遒勁,華蓋參天。院內一幅楹聯很有意思,頗具軍人氣概:
鐘鼓聲中垂思百代雲舒雲卷,
貔貅旗下靜觀千年潮去潮來。

社會事業

隨著集體經濟的壯大,社區居民的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社區為居民報銷部分自來水費;居民參加了大病統籌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對社區街道鋪設了水泥路面;新建房屋隨地形起伏錯落有致,尤其是路邊和庭院中綠樹搖曳,花香襲人,令人心曠神怡。生活富裕的栲栳島人,民風淳厚,互敬互愛,文明禮貌,40多年來無刑事犯罪案件,1986年以來栲栳島居委會連續被青島市評為文明單位標兵。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每年被上級評為擁軍優屬先進單位

沙子口鎮栲栳島居委會

由六個自然村構成,即西涯鋪、八家莊、三家溝、前岐、南石屋、北村。栲栳島居委會共有322戶,726人。其中王姓約占60%以上,段姓占30%多。他們主要來自登瀛、小河東、大河東、段家埠幾個村,迄今約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以前,這裡的村民半漁半農,自給自足。1984年全村居民轉為非農業戶口,納入了城鎮編制。改革開放以來,他們抓住機遇,致力發展,先後成立了建築工程隊,辦起了油漆廠、玻璃廠等企業。19年總產值達6600多萬元,人均收入2000餘元;1999年總收入9720萬元,人均生活水平達4400元。這裡依然堅持合作醫療制,保證了居民的身體健康。居民們凡女性滿45歲,男性滿55歲以上,均享受勞保,每日可領取從25元到45元不等的養老金,並且每年年均遞增5元。
在村兩委的帶領下,這裡民風淳樸,生活富裕,文明禮貌。從1964年至今,村中沒有刑事犯罪;自1986年以來,一直是市級文明單位標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