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人際關係

大學生所有的活動都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進行實現的,社會交往是大學生社會化的基本途徑,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通過交往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包括體現親密關係的友誼以及青年學生嚮往的愛情,對大學生心理、道德、思想觀念的發展均有重要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校園人際關係
  • 特點:對大學生心理道德思想管均有影響
  • 交往能力:積極心理暗示熱情待人等
  • 重要性:和諧校園 和諧文化等
交往特點,交往能力,選擇良友,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交往大忌,如何適應校園人際關係,校園人際關係的困惑及心理調適,如何處理校園人際關係,和諧校園人際關係概論,科學認識和諧校園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積極採取科學措施,構建和諧校園人際關係,

交往特點

當代大學生所處的社會背景是一個變化改革的時代。社會變革不僅使社會生活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也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校園人際交往行為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第一,當代大學生思想活、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活潑好動,人際交往需求迫切。他們力圖通過交往去拓寬視野,獲得同伴的認可、接受、尊敬、信任,滿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第二,交往對象以同齡人為主。眾多的交往機會、相似的人生經歷、共同的學習任務,使得大學生的交往對象更多地選擇同寢室、同班、同鄉等相似背景的同學。第三,大學生交往動機中功利性少情感性多。大學生之間的交往更注重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對交往中的直接功利性動機一般不肯輕易苟同。第四,大學生對異性之間的交往願望強烈,大學生活又提供了異性交往的許多機會,因此,異性交往的願望常常會變成交往的具體行為。
校園人際交往校園人際交往

交往能力

生活中不難發現,有的人身上仿佛有一種魔力,周圍的人都樂於聚在其身邊,這類人往往能夠在短時間內結識許多人。這類人一般都有如下特點:
1.積極的心理暗示。這樣的人都具有良性的自我意象和自我認識。
2.能夠主動而熱情地待人。熱情是最能打動人、對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質之一。一個充滿熱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緒傳染給別人。
3.把每個人都看成重要人物。自我尊嚴得以維護,自我價值得到承認,這是許多人最強烈的心理欲求。我們只有注意到這一點,才能在交往中應對自如。
4.人際交往中首先做一個好的聽眾。人際交往中的一個秘訣就是首先要做一個忠實的聽眾,這是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條件。努力做到這一點,是對別人的一種關懷和愛的體現,也許還可以說:愛就是聽別人說話。

選擇良友

交朋友要選擇摯友、諍友、密友做朋友。
1.摯友。即懇切、真誠,以感情和原則為重的知心朋友。只有在知心摯友面前,才能夠盡情地傾訴自己的疑慮、憂愁、恐懼、快樂、希望等等。可以說,沒有一種藥物能代替知心摯友來疏通心靈的鬱悶。因此所謂摯友,即懇切、誠懇,以感情和原則為重的真心朋友。
2.諍友。諍,直言規諫。即在朋友之間敢於直陳人過,積極開展批評的人。交諍友是真確地選擇朋友的一個重要方面。諍友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你臉上的塵土和污點。倘若我們每個人都能做諍友、交諍友,那對我們大家都會有很大益處。
3.密友。親密無間,感情極好的朋友。密友和摯友一般不是用直言進勸的方法向朋友提出過失或錯誤行為,而是用同情、撫愛和鼓勵去幫助朋友,他們之間無話不談。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

在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有部分人會因為自卑心理而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出現問題和障礙。有了自卑心理作祟,自己會極度不自信,不敢在公眾場合表現自己,更不敢主動去與人交往,這樣長久發展下去,人際交往障礙也會越來越嚴重。
2
嫉妒心理也是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活動的問題之一。嫉妒的人往往會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好,每每當別人比自己好時,就採取惡言相向的行動,這樣不僅傷害了別人的感情,更會讓自己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越來越糟糕。
孤僻的人由於性格使然,不愛和別人相處打交道。可是,人都是社會性的動物,將自己封閉起來只會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不利。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孤僻性格的人經常獨來獨往,根本沒將自己融入到集體生活之中,這樣下去,人際關係自然也不能處理好。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是什麼?以上幾個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問題,大家一定要注意。

交往大忌

一是嫉妒。朋友之間相處最忌諱的問題之一就是嫉妒。對才華、能力、特長、榮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朋友是又羨慕又嫉妒。坦白的說,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承認,嫉妒這種病態心理想像,幾乎人人都或多或少、程度不同地存在著。關鍵在於用什麼態度和方法去對待它。一個人的嫉妒心理,把它變成一種爭當強者的推動力,也會激發自己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我。
二是不信任。交友需要信任,就猶如人需要空氣和水一樣。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人與人之間是否融洽,全看有沒有信任感。如果不信任朋友,也就難於誠懇待人。

如何適應校園人際關係

大學裡面的師生關係將變得非常離散,學生要學會做自己的老師。此外,能否與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是一個關鍵。 在中學階段,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甚至學習計畫等都是由老師安排的,學習效果也主要由老師來進行檢查。而在大學裡面,班主任或輔導員最多一周與學生見一次面,師生關係將變得非常離散。一旦到了大學的高年級,一個月也難得見到老師一面。在學習和生活上,大學老師只把握大的方向,具體的工作大多由學生自己或班幹部組織完成,學生需要學習做自己的老師了。 為了能夠較好適應這種師生新的關係,大學新生要學會自己來確定學習目標,自己制定學習計畫,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自己選課,自己檢查學習效果,並且主動找教師徵詢意見,請教師幫助解決困難,定期向教師匯報學習狀況,提出自己的計畫並與教師共同探討。在大學新生的人際關係中,問題最多的還是同學之間的關係。由於班級和宿舍里的同學分別來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們在思想觀念、價值標準、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往往容易發生衝突。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大學新生都必須面對它,接受它。首先要學會承認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體系,如果你與別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得連同他(她)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別人的生活方式有礙於你的生活(如夜裡看電視影響你的休息,未經允許隨便動你的東西等),你就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見,並適當地進行自我調整(如調整作息時間、調整宿舍等)。要想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還要做到對人寬,對己嚴,切忌以我為中心。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動:即主動與同學打招呼,主動和同學講話,主動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過於計較別人能不能、會不會報答你。此外,要主動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學們對你的好感,同學間的關係也就會融洽了。在給同學提意見的時候,必須動腦筋,講究方法和技巧。比如,同宿舍的人愛徹夜臥談,影響了大家的休息。直接提意見制止他們難以奏效,那么可以相應地調節自己的計畫,或推遲上床的時間,或聽聽英語磁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給別人提意見一定不能當著眾人的面,以免使對方難堪、丟面子。

校園人際關係的困惑及心理調適

1.來詢者基本情況  女,在校高中生。來時,精神萎靡不振,衣著不講究,腳步沉重,心事很重的樣子。 自述與宿舍同學關係不好,與班級里的同學相處亦不融洽,沒有知心朋友,心理的煩惱無處傾訴。懷疑別人看不起自己,卻又因為有這種想法而自責,非常苦惱。 2.主訴來詢者是剛從農村考入高中的學生,她在國中是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能進入重點高中 繼續讀書,她非常高興,她相信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是,現實的學習生活使她總感到處處不如意,與同班、同寢室的的同學相處不好,失去了原來教師的關愛、父母的呵護,無所適從,她遇到了人生以來的最大的問題不會與人相處,這使她始終不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她很想找一位能說知心話的知心朋友,可她又覺得這樣會被同學看不起。來詢者感覺在這個群體裡自己像是路邊的小草,無人理睬,無依無靠,感到非常的孤獨、壓抑。她期待被重視,對於別人無視自己的存在感覺悲哀。在班級里或在寢室里每次的提議被同學否決,感到被人輕視,滿腔的熱情被湮滅。平時,她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但內心非常渴望與人交流。在寢室里她說話,無人答理,這讓她更感到孤獨、委屈。她懷疑所有同學看她的眼光帶有蔑視性,覺得沒人把她這個農村學生放在眼裡,由此懷疑自己的能力,非常自卑,意志消沉。 3.分析與診斷 來詢者存在的問題是典型的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是學生主要的情感障礙。  眾所周知,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無不帶有感情色彩。情感為人的一種極其重要的主觀上的內心體驗,不管以任何方式與他人交往,彼此總是出於自己的某種願望或需要,並在不斷地尋求這種願望與需要的滿足。如果這種需要和願望得到了滿足,交往雙方便會均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安慰,有益於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並增進身心健康。反之,如果事與願違,交往不如意,就會產生否定性情感(自卑感、不信任感、嫉妒感,甚至報復心理等),從而疏遠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心理學專家把這種在人際交往中,與彼此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相聯繫的內心體驗稱之為“人際情感”,一般情況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情感不象情緒那樣短暫易變,相反,一經產生或形成便具有了穩定、持久、豐富而微妙的特徵。所以,人際情感直接影響和反映著人際關係親近的程度,調節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的交流。 4.對來放者的建議人際交往要善於把握好界限,掌握分寸。其中有三個重要的分寸:第一,驕而不傲,“驕”可以使人振奮精神,意志力增強,敢於迎接困難,“傲”卻是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言行放縱;第二,謙而不虛,實事求是,“謙以受益”顯示真正自我的同時,不以才壓人,不恃才欺人,不誇誇其談,故弄玄虛;第三,爭而不鬥,爭中求謀合,要有競爭,更要有合作。  人際交往需要一個輕鬆愉快的氣氛。微笑就好象交往空間內的小花,帶來陣陣清香,送上片片暖意。真誠的,健康的,愉快的微笑能增進人際關係,調節情緒氣氛。微笑是自信的象徵。她如陽光,可以驅散陰雲,使人胸襟開闊;如春風,可以吹去寒意,帶來溫暖。微笑是禮貌的表示,一個懂禮貌的人,能與人融洽相處的人,總是將微笑當做禮物,使人們感到親切、愉快。微笑是心理健康的標誌。真誠的微笑,使美好的情操,愉快的理想,溫暖的誠意和善良的心地,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發出真誠微笑的人對別人尊重、同情,體諒並樂意幫助別人,善於微笑的人通常是快樂且具有安全感的,也常能使人感到愉快,是成熟人格的表現。  人際交往有共同的空間,也有各自的空間。交往中要給對方以空間。允許對方在心理上保留一塊完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人心與人心之間不可能完全合二為一,就像橡樹和松柏不能在彼此的樹陰中生長,因為它們都需要陽光的照耀。因此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更不要對別人干涉過多,打聽事過細。一旦你闖入他人的空間,不安全感會使別人感到厭煩,甚至產生敵意,從而破壞了彼此良好的關係。 人際交往心理學指出:良好的人際情感一般是在人的交往需要順利的得到滿足時產生和形成的一種主觀上的內心體驗就。在人際交往中主要涵蓋五種情感類型。  一是人際交往中的自信感。主要表現為對自己人際交往能力的一種肯定性評價和主觀體驗。這往往是在某次或歷次人際交往成功的基礎上產生和形成的。同時,這種自信感體驗可以激勵人繼續以積極的態度去與人交往。例如,相信自己能與曾反對過自己的人交朋友。  二是人際交往中的相互信任感。表現為在叫完箇中彼此評價一致時而產生的內心體驗。這種體驗往往是在多次交往中,雙方獲得某些需要的滿足基礎上形成的。同時,相互信任感的形成也增進了交往雙方更深一步的聯繫與交往。例如,相信朋友不會冤枉自己。  三是人際交往中的相互理解感。這是一種較高級的,穩定的人際情感。主要表現為交往雙方能夠在思想、言行、情緒與情感多方面的彼此理解與同情。例如,有的朋友能善解人意,不僅自己能理解和原諒別人“小脾氣”和莫名其妙的急噪,發火,還能有效地協調緊張氣氛,促使其他人也去將心比心。這種良好的心理換位完全來自於這種高層次的人際情感。  四是人際交往中的相互忠誠感。表現為交往雙方通過以誠相待而產生的滿意的情感體驗。例如,對自己的朋友或與自己有交往關係的人從不說假話,從不虛情假意,而是實實在在,誠心誠意地奉獻自己的愛心。這樣你一定能贏得好知己和好心情。五是人際交往中的自尊感和相互尊重感。一般指交往雙方各自或彼此間的尊重需要得到滿足後的良好體驗。例如,每個人都想得到其他人的尊重,更想維護自尊,有個最有效的“訣竅”就是:先去尊重他人。因為,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尊重,與才能滿足自尊就。不信,你就試試看。  良好的人際情感可以促進學生在關鍵的考試活動中發揮出最好的水平;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並直接影響其智力的發展,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克服感情用事及各種不良的處世態度,發展與同學及朋友的友誼。 5.小結  來詢者不善於與人交流,多愁善感導致了她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為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多 苦惱。這是一種消極的人際情感體驗和不良的心理品質,對她的正常人際交往和自身能力的發揮及心理潛能的發展極為不利。對於這種狀況的調節有這樣幾種方法,不妨一試。  一是調動心理潛能的“心理補償法”。即在客觀的評價自己和他人時,如果自己的確有很多方面不及別人,那么,你一定要想到你肯定至少有一點比他人強,這就足以讓你肯定地說:“我能行,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好。”  二是積極自我暗示法。即要看重你所做的每一項工作和所承擔的每一項任務。例如,無論你是學習委員還是課代表,你所做的工作都是自身價值的體現,都是為班集體做貢獻。有的人總認為別人幹的工作很重要,被人們看重,而自己做的工作就不受重視,不那么重要,實際上這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試想一下,如果你自己都不看重自己的所作所為,又如何讓別人看重呢?  三是自我“否認”的心理自衛法。即對你不愉快或痛苦煩惱的現實加以否定。例如,雖然你與某人發生了矛盾或爭吵,但為了躲避內心的痛苦,仍迫使自己認為沒有這么回事,還是忘記它吧;如果聽到別人在議論甚至誹謗自己,最好捂住耳朵迴避一下,告戒自己:“我什麼也沒聽見。誰人背後無人說,何況我呢?”  總之,人與動物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人具有社會性。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支持、重視和保護,而這必須通過人際交往才能實現。孤獨,隔離感是很多人情感障礙的核心,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消除孤獨感和隔離感。良好的人際關係還有助於改變人們對事物的消極認識,克服或改善不良的心境。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通過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同時可以換來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相互關心和幫助對於促進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健康的人應該樂意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與他人保持良好的和諧的人際關係,在群體中受歡迎並有自己的朋友,能夠理解和接受別人的思想和感情,也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在交往中即能悅納他人,有能悅納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與他人快樂地共處,從而使自己身心愉悅。

如何處理校園人際關係

有人群的地方,就免不了要處理人際關係。身處異國他鄉的中國留學生,每天打交道的人群之中既有同文同種的但來自中國各地的同胞,也有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相去甚遠的當地或異國人士。來自中國各地的同學文化背景相同或相似,與之交往相對容易一些,而與洋人老師、同學交往,學問還是很多的。
傳統的中國教育講究尊師重教、師道尊嚴,從小學生們就被教育對老師要尊敬,稱呼老師一般是老師的姓加上“老師”或“教授”,如“張老師”、“李教授”。很多剛出國的留學生,對如何稱呼大學裡的老師有些困惑,有些留學生直接套用國內的方法“TeacherSmith”“ProfessorSmith”地來與老師打招呼。其實,在西方大學校園,稱呼老師採取比較尊敬一些的方法是Mr.(男)或Ms.(女)+姓,如稱呼FrankSmith為“Mr.Smith”,JaneWhite為“Ms.White”。然而,更多時候學生大都是乾脆直呼老師其名的,如Frank或Jane。
一般來講,中國學生在課堂上比他們的外國同學要害羞的多,課堂之上即便有些不懂的地方也不敢提出問題。其實,在西方學校的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時打斷教師的講授,提出自己的問題。將問題搞懂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因此,中國學生最好要膽大一些。最好不要在課後圍著教師問這問那,儘量課上問題課上提問,你的同學也會從教師的解答中受益。一般情況下,教師們在授課過程中經常會詢問學生“Arethereanyquestions?”,此時你盡可鼓足勇氣大膽提問。當然,在提問前要先舉手示意,得到許可後再提出問題。
西方大學向學生公布的任課教授(師)們的officehours,實際上是專門用於解答學生課業問題的時間,一般為每周固定的某一時間段(大多為兩個小時)。在規定的officehours,學生一般不需要事先與教授預約,可直接前往。如果想在其他時間請教問題,那就必須要提前通過電話或email與教授預約商定。
在西方的大學裡,groupassignment或project(小組作業,要求幾名學生一起完成一個作業或項目)是一種常見的教師考核學生課業的形式。顯然,要很好地完成這樣的作業,同學間的密切合作非常關鍵,而這也正是這種考核方式要達到的目的之一。有分工,有合作,發揮集體智慧是groupassignment或project成功的不二法則。
每逢周末、節假日或者寒、暑假期,洋人學生非常喜歡舉辦party(聚會)。如被邀請參加,千萬不要兩手空空就前往赴會。如果party是在酒吧或餐館舉辦,那么party的費用會大家均攤的,或者採用AA制(即自己支付自己所要的食物及酒水的費用),所以最好別忘記帶上錢包。如party是在個人家裡或野外舉辦,記得一定要自帶一些食品及酒水飲料,詢問清楚組織者合適的到達時間。舉辦party一般是為同學間提供一個相互交談增進友誼的機會,所以參加party,一般不必著裝講究,休閒隨意為好。
在與洋人同學交往時,還要注意千萬不要試圖用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念作為理由勸說或者介入個人私事,要尊重其個人隱私。

和諧校園人際關係概論

“和諧”二字古已有之,“和”與“諧”是兩個不同的中文字,它們的含義有很大的相似點。“和,相應也”(《說文》);“諧,和也”(《爾雅》)。“和”本身就有相安協調的意思;“諧”則是配合得當的意思。所以,“和諧”就是指事物的多個組成部分處於相安協調、配合得當的狀態。中國自古就強調和諧,可以說,“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神軸心。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所有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56頁)因此,我們可以得知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也就是說,人的本質規定了人必須以社會的方式而存在,個體是不能長久生存下去的,人必須組成一定的社會群體。在這個群體裡人與人之間會發生一定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社會關係,其中還有人際關係的存在。故,我們有必要了解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的涵義。
社會關係在社會學裡既指社會裡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各種聯繫及關係,又指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各種聯繫及關係,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各種聯繫及關係(肖寧燦:《社會學引論——原理及套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頁)。
人際關係實際上也是一種社會關係,特指人通過人際交往而形成的,具有情感性和隱蔽性特點的個人之間的純私人關係(肖寧燦:《社會學引論——原理及套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頁)。
從以上定義來看,我認為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之間存在這樣一種關係:狹義的社會關係就是人際關係,廣義的人際關係就是社會關係。因為人在本質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且人也是構成社會的主體。事實上,學校也是一個大社會,是校外社會在校內的縮影或影子社會。所以,我認為校園人際關係就是在校園這個大社會內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所形成的聯繫及關係。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和諧校園人際關係的涵義,即校園內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的聯繫及關係應該處於相安協調、配合得當的狀態,並以和諧為價值目標。
在明確和諧校園人際關係的定義之後,我們還應該明白和諧校園人際關係的實質究竟包含哪些成分。如前所述,校園人際關係就是一種校園社會關係,是一種狹義的社會關係。我認為校園社會關係主要有下列幾種表現形式:
(1)合作關係。學校各個機關、部門和學院之間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合作關係。為了學校和學院的發展,為了完成教書育人和服務社會的本質使命,老師之間必須合作;學生和老師之間為了完成受教育和教育的任務,必須合作;為了自己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學生之間也必須合作。這樣班級、宿舍以及學院和學校才能協調發展,有機運行。
(2)競爭關係。為了更好地積聚學校員工的力量,使他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校和學院的發展建設工作中,學校和學院會採取一系列帶有競爭性之的措施,使得學校部門之間、員工之間以及院系之間產生競爭關係。同時,學校和學院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也會存在競爭關係。
(3)業緣關係。這類社會關係是由工作、業務的原因而產生和引起的。這裡的工作主要是指與學校和學院以及學生培養相關的一些工作;業務主要是指學生的學業、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學院和學校提供後勤服務等。這類業緣關係存在還是很普遍的。比如:師生關係、上下級領導關係、同學關係等。
(4)地緣關係。這種關係主要是指學生自發地按照居住地或者生活地劃分的。比如,每年開學或者“十一”“、五一”等節日,學校關於老鄉會、校友會等海報最多,活動也最多。
(5)志緣或趣緣關係。這類關係主要是指學生或教師以及其它人員之間,只要大家有共同的志向、信仰或者共同的興趣、愛好等,就可以產生一些關係。比如黨團組織內部的同志關係、學生之間的棋友關係或者歌友關係等等。
總的說來,校園社會關係主要是學生、教師、後勤服務人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之間因為學習、工作、生活等產生的關係以及聯繫。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建設和諧校園,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的組織功能和育人功能,排除和避免學校成員之間和學生個體內心的衝突和對抗心理,有利於提高學校的工作效率和學生個體的學習效率,有利於學校的長足發展和學生個體的全面均衡發展,更有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科學認識和諧校園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馬克思指出:“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它一切人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頁)。這進一步說明了人際關係的和諧對於一個人的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有利於發揮高校培養人和發展精神文明的作用,有利於形成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氣氛和良好環境,不僅可以使教師心情愉悅,增強群體凝聚力,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在學校里,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機關和部門以及其他人員是後勤保障。培養和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對學生個人、對學校、對社會、對國家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弄清楚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1)對於學生個人來說,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同時也是和諧校園人際關係的主要培養者和最終獲益者。學生作為個體的人,社會要求學生必須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做到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必須首先自己各方面素質和諧發展。因此,學生在努力培養和諧人際關係的同時,必然會自覺處理好學習和其他素質的關係,在好好學習的同時也會注意對自己非智力素質的開發和培養,使自己首先做到和諧地全面地發展,做到自我和諧。
(2)對於學校來說,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的培養有利於和諧校園文化的培養和發展創新,有利於學校的和諧良性發展。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要創造者,同時也是和諧校園的主要建設者。只要大學生首先實現了自我和諧發展,在學校和相關組織的組織和領導下,學生們一定可以創造出和諧的校園文化。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同時也是和諧校園文化的載體之一。在和諧校園文化的薰陶和感染之下,和諧社團、和諧宿舍以及和諧學院和和諧機關部門一定可以培養和造就出來,從而和諧校園的培養目標也就實現了。所以,和諧校園人際關係的培養和和諧校園文化以及和諧校園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提攜的關係。
(3)對於社會來說,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的培養最終有利於和諧社會的順利實現。學校是為社會培養未來建設者的重要陣地,同時學校也是宣傳和執行黨和國家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重要機構。因此,和諧社會的理念經過學校對學生的培養和輸入,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就一定能順利培養,從而,學生自我和諧發展,校園和諧發展,校園文化和諧發展。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具備和諧發展的理念,而且具備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和才幹,所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校園和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和諧校園文化之間依然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係。
綜上所述,和諧校園人際關係對於和諧校園文化和和諧校園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如此重要,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構建和諧校園人際關係呢?

積極採取科學措施,構建和諧校園人際關係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不能在社會中生活的個體,或者因為自我滿足而無需參與社會生活的個體,不是野獸就是上帝”(周澤雄:《性格詞典:我們時代的心靈與道德》,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頁)。這句話充分說明,人際關係對於一個人、對於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因素,我們必須採取科學的措施,促進和諧校園人際關係的建設。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放鬆,為培養和諧校園人際關係奠定思想導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和建設實踐成功的優良傳統,是組織、發動民眾積極參加社會革命或者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陣地。面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和諧校園人際關係的緊迫任務,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與時俱進,隨時更新,手段必須不斷創新。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應該僅僅針對學生,還應該針對教師和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後勤人員。
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組織學生、教師和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後勤服務人員一起認真學習馬列主義關於和諧社會的經典論述、學習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關於和諧社會的理念、學習胡錦濤同志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講話,強化對教師的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提高其覺悟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使教師具有共同的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使人際關係的思想性質發生積極變化。將和諧理念和理論灌輸給學生,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此外,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學校既然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它就具備社會的各種因素及其影響。學校曾經是莘莘學子心中的象牙塔,是培養人、塑造人的理想天堂,但是隨著校外的大社會的不斷進化,學校不再單純,其複雜性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和諧人際關係的培養帶來了一些障礙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重視校園環境對和諧人際關係的培養所起的作用,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力避其消極作用。
2.學校和學院應該加強和學生的雙向交流,為學生和諧發展提供優質平台
學生對學校和學院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不強、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方式不歡迎、學生對學校後勤服務的不滿意義以及學校和學院對學生的不成熟感到惱火、對學生的不理智和難以教育等反應,進一步說明了學校學院應該加強和學生雙向交流,增進了解的必要性。作為學校和學院這一辦學主體來說,應該廣開渠道,了解學生的需要,及時解決學生的困難,關心學生,給學生一種真正的家的感覺,讓他們覺得學校和老師值得信任,值得依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逐步增強對學院和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此外,學校和學院在向學生宣傳和灌輸辦學理念的同時,應該注意方式和方法,應該採用學生樂於接受和易於內化的形式進行,畢竟學生還是想了解自己學校的。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學校還應該注意如何開發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如何從關心自我發展向主動關心集體、社會發展的轉型,這一點尤為重要和關鍵。學生是通過先了解學校進而了解社會的,所以,學校在向學生推銷自己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如何與社會接軌,做到既讓學生對學校和社會有全面的積極的了解和認識,又讓學生產生積極投身學校和社會實踐的需要。學生由於身心的原因,不可能獨自了解校園和社會,他們會結成群體,也要學會處理好人際關係,因此,在學生了解和認識學校和社會的同時,學校應該注意把握和培養學生自覺創造和諧人際關係的意識和能力。
3.改進學生工作理念,幫助學生培養和發展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
校園人際關係,不僅僅包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係,還包含學生和機關工作人員、後勤服務人員之間的關係。在傳統的學生工作理念中,學校的機關工作人員和後勤人員以及專職學生工作輔導員都堅持認為管理才能育人,把自身定位為絕對的管理者,學生就是應該接受自己的管理。
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的形成和培養,實際上也不是特別困難的,只要校園的管理者和後勤服務人員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形勢,與時俱進,改變自己的育人理念,積極接受新的知識和信息,堅持服務育人的理念,做到服務第一,管理為輔,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提升自己的素質,主動和學生交流,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的形成和發展就指日可待了。一旦下定決心改進學生工作理念,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服務者就必須努力學習,了解和研究學生的生活結構。工作方法要對應,不能一刀切。了解學生的生活結構,能夠對學生的培養和服務有的放矢,更有利於校園人際關係的真正和諧。
培養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改進學生工作理念,主要應該從以下三個層面著手:
第一,作為學校機關工作人員,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素養,使得學生敬重你的素養和品格而非屈從你的官威。在工作中應該切實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來看待,給學生以親和力,讓學生覺得機關的門不難進,機關的人不難處,樂於和機關的工作人員做朋友甚至談心;生活中自覺奉行公民道德行為規範,率先垂範,爭做學生第二課堂的良師益友。實際上,只要學生對機關工作積極配合,大力支持,學院和學校的發展也就順理成章,因為這會得益於學生和機關工作人員之間的良好和諧人際關係。
第二,作為後勤服務人員,應當加強自己的素養,和學生換位思考,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為學生學習和生活正常進行服務的,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生計而工作。後勤服務人員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和學生接觸和交往,按理說更應該和學生之間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但是由於我們的服務跟不上學生的正常需要,我們對學生只有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和任務安排,缺乏主動和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和意識,沒有主動關心學生的生活冷暖,所以學生會疏遠甚至排斥後勤服務人員。因此,後勤服務人員應該在如何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方面下功夫,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積極努力。
第三,作為學生本人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未來社會的人才,應該懂得尊重別人,懂得與人適度交往的常識。所以,學生不應該輕視機關工作人員,也不應該鄙夷後勤服務人員,不能以為別人為你的做的就是天經地義的,要學會感恩,學會尊重人。因此,培養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需要學生、教師、機關工作人員和後勤服務人員一起共同努力,只有這樣,和諧的校園人際關才能帶動和諧校園文化的產生髮展,才能促使和諧校園健康發展。
總之,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對於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和諧校園的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多方因素的共同配合才能成功。所以,培養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需要校內外一切資源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