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栗頭鳽頭頂、冠羽和後頸暗栗色,頸側、肩和背栗紅色,具細而不明顯的褐色蟲蠹狀班;腰和尾上覆羽深栗褐色,尾羽也為深栗榴色而綴有石板色或暗榴色端斑。大翅覆羽鮮栗色,飛羽黑色,具栗色瑞斑。頦、喉和前頸白色,有一條由黑色斑紋組成的黑線從頦部開始沿喉和前頸中線而下到腹中部。胸部中央延長的羽毛栗色而雜有黑色,其餘下體羽毛皮黃白色,具有黑褐色條紋和斑點。幼鳥羽色相似於成鳥,但頭頂黑褐色,頭的兩側和頸其黑色斑點。翅覆羽較淡。
虹膜黃色,眼先裸露皮膚黃綠色,嘴黑色,下嘴和口角黃色,脛裸出部、跗蹠和趾綠黑色。
大小量度:體長430-490毫米;嘴峰38-40毫米,翅267-288毫米;尾83-105毫米,跗蹠63-66毫米。
棲息環境
棲息於沿海附近濃密森林或林緣地帶之溪流中,也見於低山森林中的沼澤、河谷或溪流。
生活習性
栗頭鳽是遷徙性鳥類,繁殖在日本,除部分留在繁殖地南部越冬外,多數都遷往中國台灣和菲律賓等地越冬。遷徙時部分經過我國上海、香港、福建等地,遷徙時間春季在4-5月,秋季在9-10月。
性隱秘,是一種夜行性鳥類,性膽小而機警,常單獨或成對在夜間活動和覓食,白天也常活動和覓食,在密林中活動於隱蔽的陰暗地方。當夜幕降臨時它們就離開隱居的森林飛往遠處的覓食地,多在蘆葦叢中通過,或在蘆葦上行走。通常很少飛行.飛行時兩翅鼓動緩慢,頸縮成S形,腳朝後面伸直,突出於尾外。休息時常縮頸佇立不動,夜受驚時一跳而起,飛行低,振翼緩慢有力。受驚擾時常向上伸直長頸觀望凝視,行走時也常縮著頸。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營巢于山地密林中,巢多築於樹冠枝叉上。巢的結構較為簡單,主要由樹枝築成,內墊有苔蘚。巢的形狀為皿形。每窩產卵4一5枚,偶爾有多至6枚和少至3枚的。卵為白色,光滑無斑,大小為17×37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