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木坑村委會位婺源縣江灣鎮東北部,距江灣鎮7.5公里,與曉容村委會、前段村委會、大瀲村委會、蓮花芯居委會相鄰。現有農業人口2380人,659戶,有金坑(95人,24戶)、上金田(215人,66戶)、下金田(460人,127戶)、源口(485人,135戶)、栗木坑(350人,100戶)和篁嶺新村(775人,207戶)6個自然村。栗木坑村黨支部現有黨員73人,設有5個黨小組。
2019年7月28日,栗木坑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基本介紹
栗木坑村詳情,栗木坑村下轄自然村,建一流農發項目 創富民精品工程,旅遊資源,興國禪寺,十大名茶--君山銀針,地圖信息,
栗木坑村詳情
栗木坑村下轄自然村
金坑村:23戶,人口77人。主產糧食、板栗。
上金田村:22戶,人口77人,盛產板栗、油茶。村頭風景林有紅豆杉、楓樹等多種國家保護樹木。
下金田村:133戶,人口401人,盛產板栗、油茶。
源口村:,136戶,人口460人,距江灣鎮8公里,村民以出外務工為主。主產山茶油、菜油。
新村:70戶,人口249人,2002年由篁嶺村搬遷新建的村莊。
篁嶺村:原是篁嶺村委會所在地,於2002年併入到栗木坑村委會。113戶,人口419人,距江灣鎮13公里,主產稻穀。村中有“曬秋”、“雲梯人家”攝影景觀,是攝影愛好者的好去處。
建一流農發項目 創富民精品工程
奉新縣2013年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工程調查報告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國家為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實施的土地治理示範項目工程,它能極大地提高生產能力和綜合效益。2013年,奉新縣農業開發辦圍繞“農業開發有新局面,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新突破,綜合效益有新提高”的目標,全力實施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工程,改善項目區農業基礎設施,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一、項目概況 項目核心區涉及赤岸遐富、諶坊,上富港口2個鄉鎮3個村,改造建設面積8800畝。項目總投資123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820萬元,地方財政資金328萬元,民眾自籌82萬元。主要工程開挖疏浚渠道32公里,清淤土方9萬立方米;襯砌渠道58.551公里,渠道土方開挖回填46699立方米,勾縫抹面81721平方米,襯砌預製板3362立方米,砂卵石墊層2798立方米,砼現澆4617立方米;建機耕橋板2000塊,機耕橋8座,土方開挖回填1220立方米;平整土地0.88萬畝,田埂13萬米,土方19.2萬立方米;改良土壤500畝, 土方1.6萬立方米;修築田間道路27.199公里,田埂10.9萬米,土方回填整形9.9萬立方米,砂卵石墊層6368立方米;防護林整地100畝,擴穴5000個,栽種綠化樹種0.5萬株。 項目建成後,新增灌溉面積0.1萬畝,改善灌溉面積0.7萬畝,新增除澇面積0.2萬畝,改善除澇面積0.6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4萬畝,年節約水量15萬立方米,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0.01萬畝,增加機耕面積0.4萬畝,擴大良種種植面積0.8萬畝,年新增糧食172萬公斤,油料18萬公斤,棉花2萬公斤,年新增種植業總產值1260萬元,項目區農民收入增加總額726萬元。項目將於2014年4月30日前完成縣本級工程總驗收、結算和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工作。
二、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建立項目指揮系統。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工程項目,成立了以分管縣領導為總指揮,項目區和縣農發辦主要領導為副總指揮,縣財政局等單位領導為成員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施工指揮部,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在項目動工前,召開了全縣農業開發項目實施工作動員大會,明確各項目實施單位的工作任務和要求,把任務完成情況與年度考評績效掛鈎。 2、真抓實幹,做實項目工作。做好前期工作,搞好規劃設計,是確保農業綜合開發工程順利實施的首要條件,前期準備工作做實做細了,項目建設就成功了一半。主要抓好了以下三點:一是選點準確。項目區的選擇除開發條件好,交通便利,地貌平坦、集中連片、便於施工外,還要看項目區民眾的開發熱情和鄉村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對民眾要求迫切,鄉村班子敢打硬仗、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地方優先立項進行申報;二是規劃詳實。在規劃編制工作中,按照“實地勘察—初步規劃—徵求意見—修改定型”的工作步驟來組織實施。即首先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項目區進行前期勘察,製作項目編制初步方案,然後召開項目區村組幹部及民眾座談會,多方徵求民眾意見,技術人員再次深入田間實地勘測,修改完善更加詳細的規劃方案,使工程規劃更加符合當地實際,真正體現農民意願,避免項目規劃的盲目性和主觀性,使項目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工程效益更加顯著。三是設計科學。在項目工程渠系設計中,注重民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在田間合適的地點設立下渠台階,便於民眾洗衣、洗菜、調製農藥等,使工程規劃設計更加科學化、人性化,受到當地民眾的交口稱讚。 3、因地制宜,創新工作體制機制。成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監督理事會。理事會由項目區鄉鎮牽頭,選擇有管理能力、熱心開發事業、民眾認可的村組幹部和老黨員組成。主要負責項目實施前的農田丈量、農戶意見收集,將農田統一交項目指揮部施工;在項目工程建設期間,負責督查施工質量,協調施工隊與當地民眾的關係,及時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工程竣工後協助村組把農田分給農戶,負責工程使用期間的管護、維修,保證工程的完好和永續利用。推行民主自我管理,強化“三位一體”質量監管機制。在工程建設中,要求監理單位做好工程監理工作,認真把關。業主派代表現場質量監管,邀請民眾質量監督員對工程進行監督。每個標段聘請2—3名民眾代表作為質量監督員,對施工現場監管,建民眾放心工程。通過有效推行“業主 專業監理 民眾監督員”的質量監管機制,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工程合格率達98%。 4、強化管理,嚴格把好工程質量。履行“一個契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履行契約條款。一是堅持按契約辦事,確保施工人員足額到位。實行每天到現場清點施工人數,發現施工人數不足的,按契約每少一人每天罰款施工承包單位100元,對超過契約規定時間完工的工程隊採取每超一天罰款500元進行處罰,提高了建管雙方履行契約的自覺性,明確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確保了工程進度和質量。嚴把“兩個關口”。一是嚴把材料進場關。對混凝土預製件、鋼材、水泥、進出水管等建築材料均須經監理、工程技術、農發辦駐標人員及村組監督員驗收合格後方可進場,為確保混凝土預製件的質量,還請縣質監部門進行先期檢測,憑檢測報告進場,從而確保了建築材料的質量;二是嚴把施工程式關。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規劃設計和程式組織施工,工程堅持做到每完成一道工序經驗收合格後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所有混凝土澆築一律採用攪拌機和拌扳施工,渠道工程採用模板模型,雙線施工,要求做到施工程式不能減,混凝土標號不能減,渠道底板和壓頂厚度不能減。強化“三個督促”。一是督促施工機械適時進場,要求每個施工隊施工機械每天不少於5台;二是督促施工人員及時到崗,要求每個施工隊施工人員每天不少於30人,其中技術人員不少於5人;三是督促建築材料及時進場,以保證工程建設的需要。堅持“四個到位”。一是開工前工程技術和水管站工作人員提前到位;二是鄉村組選調協調人員按時到位;三是工程監理人員天天到位;四是農發辦管理人員必須到位。
三、經驗體會 要以超常規的工作作風,創一流的工作業績,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亮點工程。替政府為百姓辦幾件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能讓農民長久受益的好事實事,這就是如何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對全縣人民的承諾。其成功經驗就是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實行“十化”運作機制。 一是立項機製程序化。不管是土地治理項目,還是產業化經營項目,始終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項目批覆後從不隨意更改;二是項目設計科學化。在規劃設計高標準農田建設時,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對機耕路安排排灌渠走向、土地平整範圍、田塊面積大小,橋涵閘定位等多方徵求民眾意見,特別注重民眾生產生活需求,在適當地點設立下渠台階,方便民眾洗衣洗菜,調製農藥,耕牛飲水等,使民眾滿意。三是項目信息公開化。實行陽光操作,提高項目資金運作的透明性,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四是項目建設市場化。鼓勵符合資質條件的企業通過公開公平競標的方式來確定施工單位,做到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實施時間、統一建材標準,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檢查驗收,確保工程保質保量按時竣工。五是工程管理標準化。要求工程管理人員做到:一張圖紙隨時看,一把尺子隨地量,一本台帳隨處記,一有問題及時改,保證工程建設按圖施工;六是財務管理制度化。全面實行項目資金由縣財政統一報賬制,在資金撥付程式上採取“資金跟著項目走,撥款跟著進度走”既保證了工程進度,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七是項目監管多元化。在項目建設中,除監理單位做好工程監理和農發辦派人參與施工現場質量監管外,還召集項目區鄉村組民眾成立項目監督理事會,監督施工全過程,嚴把質量關,及時處理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充分發揮了項目區民眾代表作用,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保障;八是項目工藝創新化。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程經久耐用,對主要工程量排灌水渠襯砌工程不斷總結創新,我縣創新的“混凝土渠道三線定位施工法”在全市推廣,2013年又創新使用“卡扣式‘T’型水泥槽”,使工程質量更加牢固、美觀、耐用,受到民眾的一致好評。九是項目管理契約化。採用契約式管理項目,把業主單位和施工單位雙方的權利、職責、義務和要求列入契約條款,嚴格按照契約辦事,確保了項目的質量進度。十是清正廉潔高效化。規定本辦幹部家屬親友不得參與項目投標,拒絕任何“條子和招呼”進入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時,全辦人員全力以赴,實行“5 2”工作制,每個標段都有一名副主任帶隊負責,施工監管,嚴把工程質量關,直至完工驗收,真正做到了個個職責分明,人人有擔當。使每個工程被上級譽為放心工程,民眾稱為滿意工程。(賴忠光)
旅遊資源
在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思路引領下,村黨組織積極配合旅遊開發,在篁嶺村發展壯大鄉村旅遊產業過程中推波助瀾,把握了黨建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將保護與開發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帶民致富的新路子,被外界譽為“篁嶺模式”。
如今的篁嶺,先後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傳統村落、江西省首批鄉村文化休閒旅遊示範點、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等,“篁嶺曬秋”被評為“最美中國符號”,還被網友讚譽為世界最美村莊、全球十大最美梯田。“篁嶺模式”成為了鄉村休閒度假游轉型升級的典範。
以國家4A級景區篁嶺為首,帶動了相關旅遊產業的發展,其中農家樂發展迅速,已達35家,皇菊種植規模迅速擴大,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興國禪寺
在千佛山山腰,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東著名香火勝地。據明成化七年(1471年)殿、觀音殿、達摩殿、玉佛殿及禪堂。東側大雄寶殿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和多尊羅漢。
十大名茶--君山銀針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李白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詩)。這是唐代兩位大詩人對洞庭君山的抒情詩句。“玉鏡嵌君山,銀盤托青螺”,確是壯景奇觀。君山和君山茶,歷來結下不解之緣,清代萬年諄詩云:“試把雀泉烹雀舌,烹來長似君山色。”君山,又名洞庭山,本身就是神山仙境的意思,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神奇的傳說。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死於九疑山下,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奔喪,船到洞庭被風浪打翻,湖上飄來七十二隻青螺,把她們托起聚成君山。愛妃南望茫茫湖水,扶竹痛哭,血淚染竹成斑,後人稱為湘妃竹。“斑竹一枝幹滴淚”,成了後世愛情忠貞的象徵。因為她們是君妃,故把這裡定名為君山。膾炙人口的柳毅傳書的故事,也發生在君山。這裡有柳毅井,井水烹茶釀酒,清香芬芳。還有龍涎井、飛來鐘和用秦始皇的御璽蓋的“封山”印。君山有大小七十二蜂,每個山峰都有一個名字,每個山峰都有異景奇觀,每個景觀又都有一段優美動聽的故事。
君山所在的岳陽市,商稱岳州。北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中有關於邕湖茶的記述。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記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采掇很少。”清代黃本驥《湖南方物志》全面記述了湖南產茶的概況,作者在記述岳州茶時,除引用《岳陽風土記》、《瀟湘聽雨錄》、《隨園食單》外,又引用《湖南省志》“巴陵君山產茶,嫩綠似蓮心,歲以充貢”。
君山為湖南省洞庭湖中一個小島,位於岳陽城西15公里處。島上土壤肥沃,多砂質壤土,年平均溫度16一17℃,年平均降水量1340毫米。3—9月間相對濕度約80%,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瀰漫,島上竹木叢生,生態環境適宜種茶。
君山銀針採摘開始於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從茶樹上揀采芽頭。為防止擦傷芽頭和茸毛,盛茶籃內襯有白布。芽頭要求長25—30毫米,寬3—4毫米,芽蒂長約2毫米,肥碩重實,一芽頭包含三、四個已分化卻未展開的葉片。雨天不採、露水芽不採、紫色芽不採、空心芽不採、開口芽不採、凍傷芽不採、蟲傷芽不採、瘦弱芽不採、過長過短芽不採,即所謂君山銀針的“九不採”。
君山銀針製造特別精細而又別具一格,分殺青、攤涼、初烘、初包、復烘、攤涼、發包、足火八道工序。歷時三晝夜,長達70多小時之久。
君山為湖南省洞庭湖中一個小島,位於岳陽城西15公里處。島上土壤肥沃,多砂質壤土,年平均溫度16一17℃,年平均降水量1340毫米。3—9月間相對濕度約80%,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瀰漫,島上竹木叢生,生態環境適宜種茶。
君山銀針採摘開始於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從茶樹上揀采芽頭。為防止擦傷芽頭和茸毛,盛茶籃內襯有白布。芽頭要求長25—30毫米,寬3—4毫米,芽蒂長約2毫米,肥碩重實,一芽頭包含三、四個已分化卻未展開的葉片。雨天不採、露水芽不採、紫色芽不採、空心芽不採、開口芽不採、凍傷芽不採、蟲傷芽不採、瘦弱芽不採、過長過短芽不採,即所謂君山銀針的“九不採”。
君山銀針製造特別精細而又別具一格,分殺青、攤涼、初烘、初包、復烘、攤涼、發包、足火八道工序。歷時三晝夜,長達70多小時之久。
加工完畢,按芽頭肥瘦、曲直、色澤亮暗進行分組。以壯實、挺直、亮黃者為上;瘦弱、彎曲、暗黃者次之。
君山銀針的貯藏十分講究。將石膏燒熟搗碎,鋪於箱底,上墊兩層皮紙,將茶葉用皮紙分裝成小包,放在上面,封好箱益。只要注意適時更換石膏,銀針品質經久不變。
君出銀針屬芽茶,因茶樹品種優良,樹壯枝稀。芽頭肥壯重實,每斤銀針茶約2。5萬個芽頭。君山銀針風格獨特,歲產不多,質量超群,為我國名優茶之佼佼者。其芽頭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湯色橙黃明淨,香氣清純,滋味甜爽,葉底嫩黃勻;秒年亮。根據芽頭肥壯程度,君山銀針產品分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
用潔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君山銀針時,可以看到初初始芽尖朝上、蒂頭下垂而懸浮於水面,隨後緩緩降落,豎立於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觀,最多可達三次,放君山銀針有“三起三落”之稱。最後豎沉於杯底、如刀槍林立,似群筍破土,芽光水色,渾然一體,堆綠疊翠,妙趣橫生,歷來傳為美談。且不說品嘗其番味以飽口福,只消親眼觀賞—番,也足以引人入勝,神清爽。根據“輕者浮,重者沉”的科學道理,“三起三落”是由於茶芽吸水膨脹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頭比重瞬間變化而引起的。可以構想,最外一層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隨後茅頭體積膨大,比重坐小則上升”繼續吸水又下降……。如果親身考察一下。君山銀針沖泡的情景,能起落的芽頭為數並不太多,且一個芽頭落而復起三次更屬罕見。這種現象在其它芽頭肥壯的芽茶中也偶爾可見,但都不及君山銀針頻繁。可見君山銀針的芽頭肥壯程度是出類拔萃的,這也是它品質上的一大特點。君山銀針於1956年國際萊比錫博覽會上,因其質量優良,被譽為“金鑲玉”,並贏得金質獎章。
君山銀針的貯藏十分講究。將石膏燒熟搗碎,鋪於箱底,上墊兩層皮紙,將茶葉用皮紙分裝成小包,放在上面,封好箱益。只要注意適時更換石膏,銀針品質經久不變。
君出銀針屬芽茶,因茶樹品種優良,樹壯枝稀。芽頭肥壯重實,每斤銀針茶約2。5萬個芽頭。君山銀針風格獨特,歲產不多,質量超群,為我國名優茶之佼佼者。其芽頭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湯色橙黃明淨,香氣清純,滋味甜爽,葉底嫩黃勻;秒年亮。根據芽頭肥壯程度,君山銀針產品分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
用潔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君山銀針時,可以看到初初始芽尖朝上、蒂頭下垂而懸浮於水面,隨後緩緩降落,豎立於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觀,最多可達三次,放君山銀針有“三起三落”之稱。最後豎沉於杯底、如刀槍林立,似群筍破土,芽光水色,渾然一體,堆綠疊翠,妙趣橫生,歷來傳為美談。且不說品嘗其番味以飽口福,只消親眼觀賞—番,也足以引人入勝,神清爽。根據“輕者浮,重者沉”的科學道理,“三起三落”是由於茶芽吸水膨脹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頭比重瞬間變化而引起的。可以構想,最外一層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隨後茅頭體積膨大,比重坐小則上升”繼續吸水又下降……。如果親身考察一下。君山銀針沖泡的情景,能起落的芽頭為數並不太多,且一個芽頭落而復起三次更屬罕見。這種現象在其它芽頭肥壯的芽茶中也偶爾可見,但都不及君山銀針頻繁。可見君山銀針的芽頭肥壯程度是出類拔萃的,這也是它品質上的一大特點。君山銀針於1956年國際萊比錫博覽會上,因其質量優良,被譽為“金鑲玉”,並贏得金質獎章。
地圖信息
地址:上饒市婺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