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白皮(柳白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柳白皮,中藥,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樹枝或根部的韌皮。有祛風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柳白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楊柳目
  • :楊柳科
  • :柳屬
植物形態,基本信息,選方,

植物形態

楊柳,落葉喬木,高10~12米。有長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無毛,幼時微有毛。葉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9~16厘米,寬5~15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下面帶白色,側脈15~30對;葉柄長6~12毫米。花單性,雌雄異株;葇荑花序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總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長1.5~2厘米,雌花序長達5厘米;苞片圓形至線狀披針形,早落;雄花有2腺體,雄蕊2,分離,基部具長柔毛;雌花有一腺體,子房無毛,無柄,花柱極短,柱頭2裂。蒴果長3~4毫米,帶綠褐色,成熟後2裂。種子有綿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柳白皮植物形態柳白皮植物形態

基本信息

藥名:柳白皮 (《證類本草》)
柳白皮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樹枝或根部的韌皮。
【化學成分】含水楊甙及3.10~9.12%鞣質。  除去栓皮及木質部,取韌皮用。
【藥理作用】水楊甙有退熱作用。參見柳枝條。
【性味】《唐本草》;枝皮味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祛風利濕,消腫止痛。治風濕骨痛,風腫瘙癢,黃疸,淋濁,乳癰,牙痛,湯火燙傷。
①《唐本草》:枝皮主痰熱淋疾;可為浴湯,洗風腫瘙癢;酒煮含,主齒痛。
②《綱目》:煎服,治黃疸白濁;酒煮,熨諸痛腫,去風,止痛消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洗、酒煮或炒熱溫熨。

選方

①治瘧疾及風濕骨痛:柳枝去其木心及外面黃黑之粗皮,用其青色之皮,鮮用一兩至一兩五錢。水煎服。(《嶺南採藥錄》)
②治走注氣痛,或風毒卒腫:白酒煮楊柳白皮,暖熨之。(《姚僧坦集驗方》)
③治婦女乳癰妒腫:削柳根皮,熟搗,火溫,帛囊貯,熨之,冷更易。(《肘後方》)
④治風蟲牙痛:楊柳白皮,卷如指大,含咀,以汁漬齒根,數過。(《古今錄驗方》)
⑤治湯火所灼,未成瘡者:柳白皮細切,以豬膏煎以塗之。(《肘後方》)
⑥治湯火灼成瘡:柳皮燒灰,以粉塗之。(《肘後方》)
⑦治中耳炎:柳樹皮(燒存性)二錢,枯礬、冰片各一錢。共研細面,吹耳。(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