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

柳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浪
  • 外文名:Liu lang
  • 柳浪村:位於福州市閩侯縣南嶼鎮東面
  • 勝景:唐王維輞川別墅中的勝景之一
  • 形容詞:形容柳枝隨風擺動的起伏之狀
簡介,讀音,釋義,柳浪村,名字來源,地理位置,人文氣息,經濟狀況,突出貢獻者,經過的主要路段,

簡介

讀音

柳浪(liǔ làng)

釋義

(1).形容柳枝隨風擺動的起伏之狀。明·高啟《入郭過南湖望報恩浮屠》詩:“雨後春波柳浪香,布帆歸緩怕斜陽。”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絳妃》:“吐虹絲於碧落,乃敢因月成闌;翻柳浪於青郊,謬說為花寄信。”
(2). 唐王維輞川別墅中的勝景之一。《新唐書·文藝傳中·王維》:“別墅在輞川 ,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
(3)村名。

柳浪村

名字來源

三姓遷來村中的時候在村頭中了兩列柳,而且站在村尾就能看見大樟溪的浪花隨風拍打著岸石,於是取名為“柳浪”

地理位置

柳浪村位於福州市閩侯縣南嶼鎮東面,地處大樟溪畔。柳浪村分三個洲分別住著三個姓氏,上洲屬“黃”姓,中洲屬“陳”姓,下洲屬“盧”姓,三姓從何時遷居於此已無從考證,三洲人口近2000人。上洲是村口,前臨埔口村,除了“黃”外還有其他少數姓氏,如“李”姓,“楊”姓上洲是農田最密集的地方,大約有1500畝,上洲建有柳江路,是通往外界最方便的道路。中洲地處中間,人口在三洲里最少,這裡駐紮了村政府,建有原來的柳浪國小(後因建京福高速公路學校已遷至下洲,在建造中)和老人院,是中心地帶。過來的下洲毗鄰大樟溪,靠近六十份村,在與六十份村交界處有渡口,可直接到達福州的灣邊,是去福州最快速的地方。

人文氣息

柳浪村人樸實,好客,如若有遠方貴客來訪都會煮線面夾著一個荷包蛋請客人,這是作為一個傳統特色隨著福州文化的發展一同流傳了下來。柳浪村種有數百年的大榕樹,大部分都在下洲,最大的一棵在下洲聖公廟前,周身2米多,此外柳浪村的茉莉花的種植量前十年也很多,不過隨著茉莉花的價錢一跌再跌再加上江口織布廠的不斷增加,很多採花的婦女都變成了“織布女”。柳浪村三個洲都有各自的神廟,每年趕廟會的“迎神”活動時間都在過年後,下洲和上洲在農曆正月初三,中洲在正月十七。這種所謂的“迎神”活動是最受尊重和歡迎的,三個洲的神像包括哪吒,還有很多紅臉或者黑臉的神有15尊之多。以下洲為例,迎神活動沒意外的話從初三早上八點開始,從神廟出發,這時很多人家裡都會擺上供品“請神”屈尊駕臨自己家中,當神像依次左右坐定之後,然後下面的場地上就會有請來專業的舞隊跳舞,一般都是跳那種花鼓舞蹈,當然這些舞員的錢都是從神廟的款項裡面拿出來的。在舞員跳舞的空檔,那家子的人就在神像前面燒紙錢,完了之後就得交“供神費”這錢最少是33.3元,可以增,看所謂的“心意”。很多人為保平安都很願意多交。待神請走之後就放鞭炮“歡送”。
後面還有一個特別的節日就是“做節”不過這個名詞是從福州話翻譯來的,它真正的含義是紀念各自的祖先遷居於此的日子,上洲“做節”的時間是農曆九月初七,中洲和下洲都在八月初三,“做節”那天都會請很多親朋好友一起來祝賀,客人拘於禮節一般都會買點禮物,不過都不會很貴。

經濟狀況

以前的柳浪村地理位置限制不像堯沙村和江口村一樣依靠地利發展經濟,在沒有建造柳江路的時候去南嶼鎮一般都得從堤壩上面的小路上騎腳踏車過去,道路不暢還坑窪不平,而且到下雨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危險,為此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遏制。自從建造了柳江路之後,許多信息也帶進了村里,很多男人走出去闖蕩,而女人一般都到臨近的江口村織布來供家裡經濟開銷。隨著福州牽動南嶼鎮的經濟迅猛發展,柳浪村也走上了富足的道路,很多人都蓋上了小樓房,生活水平已近小康,人民年收入逐年增加。

突出貢獻者

盧則開,旅居台灣,經商致富後心懷家鄉,先後建了流浪國小,思鄉路等多條路以及涼亭,是帶領柳浪村走出去的第一人,為柳浪村經濟發展做了許多的貢獻。

經過的主要路段

灣邊大橋,京福高速公路,烏龍江大道。
在建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