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江南岸

柳枝·江南岸

《柳枝·江南岸》是宋代學者朱敦儒的詞作品。

這首詞以《柳枝》為詞牌名,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這首詞也剛好是一首女子送別詞,通過江南折柳送別情景刻畫,寫出一個女子送丈夫上京求取功名愛恨分離的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柳枝·江南岸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朱敦儒
  • 詞牌:柳枝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大意,作品鑑賞,上片,下片,詞牌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江南岸,柳枝①;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柳枝。
酒一杯,柳枝;淚雙垂,柳枝;君到長安百事違②。幾時歸?柳枝。

注釋譯文

江南江北兩岸,楊柳青青一片。人們在此折柳送別,難捨難分。
我舉杯為你送行,傷心的眼淚爬滿雙頰。我擔心你到長安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①柳枝:為詞中反覆出現的伴唱聲。此外,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②違:不順心。

作品大意

江南江北兩岸,楊柳青青一片。人們在此折柳送別,難捨難分。
我舉杯為你送行,傷心的眼淚爬滿雙頰。我擔心你到長安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作品鑑賞

《柳枝·江南岸》是一首女子送別詞,寫一個女子送丈夫上京求取功名時的心情。唐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所以柳枝與離別總是聯繫在一起,甚至代表離別。這首詞中的柳枝,就是代表離別的,同時又是作為和聲加入詞中的。和聲字可以沒有意義,只起和聲作用;也可以有意義。這首詞中的“柳枝”是聲義兼有的。

上片

江南岸,是女子送別的地方。江北岸,是丈夫要去的地方。丈夫要渡江北去,江邊多楊柳,所以楊柳又與送別的地方景色有密切關係。女子在送別時見到江邊楊柳依依,眼前的景色更勾起了她的離愁別恨。前兩句是女子在說:我來到江南岸邊送你啊,我們要分別了;你要渡江北去了啊,我們要離別了!江南江北,一水盈盈,隔斷鴛鴦,南北分飛。眼前的江水就是天上的銀河。女子內心感到十分痛苦,轉而埋怨柳枝,老是千百次地折柳送行,無休無止,什麼時候才能不折柳枝呢?清代大詩人王士禎有兩句詩寫出了同樣的心情:“灞橋兩岸千條柳,送盡東西渡水人。”(《灞橋寄內》)。雖有東西、南北之不同,而怨別心情則是一致的。上片歇拍,這女子乾脆直抒胸臆:“恨分離!”恨儘管恨,分離還是要分離。女子的感情逐漸趨向高潮。

下片

下片寫女子向丈夫敬酒泣別。留是留不住了。“悲歡離合一杯酒”。女子難過地對丈夫說:“請您喝下這懷酒吧,我們要分離了。我眼淚雙垂,難分難捨。”這位女子的感情發展,出於一般人的意料之外,她不是在臨別時說幾句吉利話,祝丈夫到京城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與願違。這似乎不合情理,其實不然,她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星高照,官運亨通,那還不知道要停留到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團聚,親親熱熱過日子,她寧願丈夫到京百事無成,失意而歸。當功名富貴與愛情發生矛盾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她是多么地珍惜愛情,輕視富貴,表現了她真純高潔的可貴品質。與蘇秦的妻子大不一樣。在王昌齡的《閨怨》詩中早曾寫過:“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位閨中少婦是重愛情而輕封侯的。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有一首詩:“一枝花對足風流,何事人間萬戶侯?生把黃金買離別,是儂薄倖是儂愁。”(《寄聰娘》)更是切中了女子的心理,寫得深刻而又細緻。
這首詞中“柳枝”重複出現六次,這一方面是作為和聲,適應音樂的需要;另一方面,柳枝也意味著離別,六次出現,猶如重章疊句,一唱三嘆,迴環往復,起到了深化離別之情的作用,渲染了離別的氣氛,強化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詞牌簡介

《柳枝》,這個詞牌用得較少。《柳枝》就是《楊柳枝》,本是隋朝宮詞,到唐變為新聲。
《詞譜》:“唐教坊曲名。按白居易詩註:‘楊柳枝,洛下新聲。’其詩云:‘聽取新翻楊柳枝’是也。……。”到宋,變而為詞,賦柳枝本意。
《詞譜》:“按《碧雞漫志》云:‘黃鐘商有楊柳枝曲,仍是七言四句詩,與劉、白及五代諸子所制並同,每句下各添三字一句,乃唐時和聲,如《竹枝》、《漁父》今皆有和聲也。……’今名《添聲楊柳枝》……。”
宋詞見於《梅苑》及《樂府雅詞》者,皆作楊柳枝,一名柳枝。可見此調在其演變過程中,由於添加和聲,句型由整齊變參差,如朱敦儒的《柳枝·江南岸》,當是《添聲楊柳枝》的別調。

作者簡介

朱敦儒(1081年~1159年),兩宋之際河南府洛陽(今屬河南)人,字希真,號岩壑,人稱洛川先生。早年隱居不仕,屢辭薦辟。南宋初,避亂客居南雄州。工詩詞,婉麗清暢。紹興三年,應召至臨安,賜進士出身,為秘書省正字。紹興十六年,累遷至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右諫議大夫汪勃劾其專立異論、與李光交通,遂罷。晚年受秦檜拉攏,復為鴻臚少卿。秦檜死,坐廢。存詞約250首,屬南渡時期詞人存詞之冠,有“詞俊”之稱,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為“洛中八俊”。其詞多是反映隱逸生活的,也有感時傷世之作。著有詞集《樵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