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杭遺址
- 位於:泰山區省莊鎮柳杭村
- 面積:10萬平方米
- 採集標本: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遺址南北200米,東西500米,面積10萬平方米。採集標本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夾砂紅陶紋飾附加堆紋的褐陶鼎足,夾砂褐陶、紅陶、黑皮褐陶鬲足,商周時期泥質灰陶飾繩紋的各式罐,戰國淺盤平底豆等,為新石器時期至戰國時期遺址。
歷史沿革
西周到戰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繁榮期,著名的百家爭鳴和他們的傳世之作,給中國文化學術史以極其深遠的影響,以在齊魯兩地成長而對中國文化心態產生深遠影響的管仲、孔丘、孟軻而言,他們不僅對泰山崇拜,而且對泰山進行了考察和研究。《管子》一書中曾收有《封禪篇》,專門記述泰山封禪的歷史。
孔子和孟子對泰山也很是關注。《孟子》一書不僅提到泰山,而且將泰山作為高大、穩重的意蘊注入行文之內,著名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話,就是孟軻在談話時引用孔丘的名言: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顯而易見,“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孟軻轉述孔丘的話,孟軻轉引此語,是作比喻,重在“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後人將“游於聖門者難為言”淡化,強化泰山高,登泰山則心胸開闊,心雄志壯,是流傳中的變化。至於孔丘,他不僅到過泰山,而且對泰山十分景仰。《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他把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價值觀念與泰山聯繫在一起,可見泰山此時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高貴偶像。孔子是中國思想界的至聖先師,他本人光臨泰山,一方面是泰山崇拜的事實存在,另一方面又強化著泰山崇拜,互為因果,相得益彰。今日泰山的“孔子登臨處”和“望吳勝跡”還使人留連忘返、不勝其情,是泰山的光輝,也是孔子的光輝;是孔子的遺蹟,也是泰山的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