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朝暉

柳朝暉

柳朝暉,男,1972年12月生,工學博士,任教於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首批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萬人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3)、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4)、 “華中學者”特聘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朝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 湖口
  • 出生日期:1972年12月
  • 職業: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
研究方向,學術成就,學術兼職,

研究方向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湍流兩相反應流體力學、燃燒過程數值模擬等。

學術成就

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課題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1項、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863)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致力於用直接模擬、大渦模擬和雷射粒子圖像速度場儀(PIV)等現代數值模擬和測量手段發展和檢驗湍流兩相反應流模型的基礎研究。在煤粉燃燒和氣化、灰沉積與結渣等過程的數值模擬方面有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近年來關注溫室氣體和超細顆粒物減排過程的基礎問題。
在富氧燃燒碳捕集技術的研發上開展了具體而有成效的工作:2006年建成了當時國內目前最大的300kW富氧燃燒及污染物協同脫除試驗系統;2011年底主持建成了目前國內最大,世界第三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3MW全流程富氧燃燒試驗/示範系統;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支持的35MW富氧燃燒工程示範於2015年建成並全面達到預期指標;神華集團200MWe預可研也於2015年底完成。通過十餘年的研發,團隊引領了國內富氧燃燒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示範,和國際水平基本保持同步,與包括神華集團、東方電氣集團在的相關企業組建了包括“學研產用”的新型產業創新聯盟,並與ALSTOM、B&W等國際企業發展了合作關係。35MW富氧燃燒工程示範成果入選國家“十二五”科技成果展,圍繞該示範裝置,團隊不僅突破了富氧燃燒器和鍋爐等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還在系統集成設計和運行上實現了4個國際“首次”:首次按照空氣-富氧燃燒兼容方案設計,首次兼具乾煙氣和濕煙氣循環能力,首次配備了低能耗的三塔空分系統,首次實現了82.7%的煙氣二氧化碳高濃度富集。
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在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兩百餘篇,SCI收錄論文60餘篇,併合著專著一本。

學術兼職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多相流專業委員,中國動力工程學會污染控制專業委員,中美清潔能源中心清潔煤技術聯盟中方總體工作組成員,亞洲開發銀行技術諮詢專家,神華國華電力“院士專家工作站”特聘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