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柳宗玄
- 字號:正夫
- 所處時代:唐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公元783年
- 主要作品:《至小丘西小石譚記》、《西漢文類》
人物簡介,小石潭記全文,翻譯,
人物簡介
柳宗直。宗直,字正夫,比宗元少十歲。柳完元從長安貶謫永州,他陪同前往,一起生活,感情深厚。宗直生來剛健好氣,善於學習,多才多藝,擅長書法,並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他畢生從事西漢史料的研究,在永州寫出了與班固的《漢書》相似的史書《西漢文類》,共四十卷。柳宗元欣然寫下《柳宗直西漢文類序》。元和十年(815)夏,宗元再遷柳州,六月二十七日到達。宗直七月來到柳州,繼續陪伴宗元。在路上得了瘧寒,後又跟隨宗元到雷壙神所去祈雨,回來時在靈泉游泳,高高興興而歸,睡到第二天早上,再也沒有醒來。對志同道合的親人英年早逝,宗元悲痛至極,連寫兩篇祭文,“內含一種錐心刺骨的哀怨與悲涼”。在《祭弟宗直文》中寫道:“汝生有志氣,好善嫉邪,勤學成癖,攻文致病,年才三十,不祿命盡。”說明是因病早逝。根據柳的祭文,有兩件事值得一講。一是《志從父弟宗直殯》說:“兄宗元得謗於朝,力能累兄弟為進士。凡業成十一年,年三十三不舉。”大多數版本都如此斷句,但高明者認為誤把“力能累兄弟為進士”連續,以為宗直未中進士。實際上“業成十一年”即表明進士及第身份。這是有道理的。永州華嚴岩的題刻可以佐證。宗稷辰《永州府志》載華嚴岩題名石刻:“永州刺史馮敘、永州員外司馬柳宗元、永州司戶參軍柴察、進士盧宏禮、進士柳宗直。元和元年三月八日,宗直題。”二是在《祭弟宗直文》中說“知在永州,私有孕婦。”據何書置先生查實,與宗直同居的孕婦生下一男孩,後長大成人,成為永州市零陵區陽河鄉柳家村柳氏家族的始祖。其依據是柳家村老人保存下來的《零陵柳氏三修族譜》,卷一全錄柳宗元的《志從弟宗直殯》,族譜序稱:“柳氏自唐來零,於今計之八百餘歲,繼繼承承”雲。所謂“柳氏自唐來零”,當指柳宗元永貞元年被貶為永州司馬,柳宗直隨同來到零陵。所謂“於今計之八百餘歲”,序當是明末重修族譜時所撰。現在看到的“三修”族譜,是民國四年孟冬修撰的。該地出生的柳氏後裔,也自稱柳宗直是其祖先。
從弟柳宗玄。《至小丘西小石譚記》“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何書置先生認為“余弟宗玄”疑為“宗直”之誤,是正確的。宗直跟隨宗元在永州生活十年,不可能不與他同游,“玄”與“直”形近,傳抄所誤的可能性較大。除此之外,柳文中再也未提及宗玄。
小石潭記全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jiàn)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qiǎo)(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shù)己,曰奉壹(yī)。
翻譯
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成林的竹子,就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的玉佩和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心裡對此感到很快樂。(於是就)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小路(走過去),向下走(便)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在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地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綴,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向下直照到潭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呆呆地停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忽然又向遠處游去了,往來十分迅速,好像在和遊人相互逗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若隱若現。小溪兩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
坐在小石潭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靜悄悄地沒有人跡,(這樣的環境)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這氛圍令人感到哀傷。因為這裡的環境太過冷清,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我記下此番景致便離開了。
一同去遊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作恕己,一個叫作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