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研究、考證藏族早期的歷史人物、事件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俗,促進漢藏文化交流、加強民族團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書是藏族史籍早期歷史記載的“木之本”、“水之源”,在藏族古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基本介紹
- 書名:柱間史
- 作者:(印度)阿底峽
- 譯者:盧亞軍
- 出版社:甘肅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7年
- 開本:大32開
圖書信息,作者介紹,基本內容,作者經歷,目錄,
圖書信息
書目:《柱間史》
售價:65.00元
圖書類別:宗教
出版時間:1987年版第一版
出版時間:1997-12再版
作者介紹
阿底峽 Atisa (982~1054) 古印度僧人、佛學家、藏傳佛教噶當派祖師。漢名無極自在,本名達哇寧波,意為“月藏”,法名迪班噶羅室利扎那,藏譯貝瑪爾梅澤益西,意為“燃燈吉祥智”。藏史通稱覺臥傑阿底峽,意為“佛王阿底峽”,簡稱“覺臥傑”。出生於薩霍爾國(今孟加拉國達卡地區)。
阿底峽5歲在金剛寺出家,受密宗灌頂。21歲精通五明,29歲在天竺受戒為僧,研習密宗教義。1013年阿底峽率弟子赴金地島從法稱學習密法,在錫蘭(今斯里蘭卡)鑽研大小乘經論和密咒。44歲時返印度,出任超戒寺首座(大上座)。朗達瑪滅佛後,吐蕃佛教受到沉重打擊,1037年古格王遣那措譯師起點印度迎請阿底峽入藏振興佛教。1042年阿底峽經尼泊爾至阿里,在托林寺與仁欽桑布、那措譯師等人翻譯經典。兩年後,應仲敦巴之請到衛地弘法,在桑耶寺講經傳法,翻譯《攝大乘論》及《攝大乘論釋》等多種經論。阿底峽的學說以顯宗為主,提倡戒律,尊尚淨行,著有《著提道燈論》共七十頌,闡述從學法到成佛的修習內容和階段。在藏傳佛教後弘期還處於分散雜亂時期時,該書提出了對整個佛教的系統看法,為噶當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阿底峽主要著作包括《密宗道次第解說》、《菩提道燈論》、《入二諦論》、《中觀教授論》、《攝菩薩行炬論》和《發菩提心論》等50餘種佛學論著,並與其他譯師將10餘部經典翻譯成藏文。所著《八分醫方》對西藏醫學北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阿底峽居吐蕃17年,先後到阿里、後藏、拉薩、葉爾巴、桑耶、連巴、納典、唐波且、聶唐等地傳教、收徒、著書、行醫。其弟子以仲敦巴、俄·雷必西饒、絳曲沃、仁欽桑布等最為著名。1054年阿底峽圓寂於聶唐,其弟子建造聶唐寺,並將他對仲敦巴等人講經說法的內容彙編為《噶當書》(分為《祖師問道錄》和《弟子問道錄》兩部分),成為噶當派和後來的格魯派高僧必讀書。因宗喀巴繼承和發展其學說,創立了格魯派,故格魯派又稱為新噶當派。1076年阿里地方首領為紀念阿底峽,在托林寺舉行法會,成為藏傳佛教後弘期的一件大事,史稱“火龍年法會”。1978年孟加拉國派使節前往聶唐寺祭祀,並將阿底峽骨灰運回孟加拉國供奉。
基本內容
《柱間史——松贊乾布遺訓》一書,史稱《吐蕃贊普松贊乾布傳——遺訓金鬘》,又稱《松贊乾布遺教》、《大悲觀世音菩薩別記——遺訓淨金》,緣其掘藏自拉薩大昭寺的寶瓶柱頂端,故又名《柱間史》。該書歷來被認為是由阿底峽尊者於他67歲時,即藏曆第一甲子土鼠年(公元1094年),從拉薩大昭寺發掘“伏藏”而得到的贊普松贊乾布遺訓秘籍。《柱間史》的藏文鉛印版是根據北京民族圖書館收藏的手抄本,對照拉卜楞寺藏經樓收藏的善本影印件整理、校勘出版的。書中比較詳細地記載了一千多年前吐蕃王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等諸多方面的史實。
作者經歷
阿底峽入藏弘法是與當時藏西古格王朝國王意希沃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意希沃是一位奉佛篤深的國王,為了復興藏地佛教,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在西藏佛教史上流傳著許多佳話。據記載,他為了邀請阿底峽入藏,按照阿底峽提出的要求,到處搜刮黃金,當他搜刮到噶洛國時兵敗被俘。後來他的孫子絳曲沃設法以黃金去贖他,可他為法而忘軀,仍堅持要以黃金去請阿底峽,最後被敵國殺害了。
阿底峽接到古格王朝的邀請後於1040年動身,1041年到達尼泊爾,1042年到達古格。在古格時,他主要住在托林寺。他在古格進行的宗教活動除了講經和翻譯經典外,還為絳曲沃寫了一部《菩提道燈論》。這部著作是他針對當時西藏佛教界的弊病而寫的,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底峽由此而被後人推尊為“佛尊”。
阿底峽在古格住了三年,1045年起程準備返回超岩寺。當他行至布讓地方,遇到仲敦巴等人,他們是衛藏(指拉薩地區)派出的專門迎請阿底峽的,於是又隨仲敦巴等人來到衛藏傳法。他曾先後到拉薩,葉巴、盆域、聶塘等地傳教收徒,前後近十年,影響甚大。最後於1054年圓寂於拉薩西南的聶塘。阿底峽圓寂後,他的弟子仲敦巴領眾修行並繼續弘法,1056年在熱振地方建起熱振寺,作為弘法據點,由此形成噶當派。阿底峽到達衛藏標誌著佛教復興勢力由阿里進入衛藏,在西藏佛教史上稱作“上路宏法”。阿底峽為後弘期西藏佛教的復興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藏傳佛教噶當派的鼻祖。
阿底峽形象較好辨認。他面相慈善,身著僧衣,頭戴通人冠,雙手當胸結說法印,右後方有金頂,左後方有經篋,雙足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中央。身後有圓形頭光、身光及祥雲、遠山。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報身教化眾生
第二章 示現身形神變
第三章 化身教化眾生
第四章 布施攝持眾生
第五章 氏族與王統史
第六章 初啟正法之門
第七章 南日松贊傳略
第八章 諸佛授權贊普
第九章 聖僧迎請本尊
第十章 迎娶赤尊公主
第十一章 迎請文成公主
第十二章 文成公主堪輿
第十三章 造聖像伏妖魔
第十四章 修建邏些神殿
第十五章 贊普善業圓滿
第十六章 贊普遺訓與聖地誌
跋(原著)
附錄 藏文鉛印版出版前言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