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花草是熱帶地區套用最廣的優 良豆科牧草 ,目前嚴重影響柱花草生產的世界性主要病害是柱花草炭疽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柱花草炭疽病
- 病原中文名:盤長孢刺盤孢
- 病原拉丁學名:Colletotrichum glloeosporioides Pens
- 主要危害作物:柱花草
症狀,病原特徵,發生規律,分布與危害,防治方法,
症狀
為害葉片、葉柄、花序和莖桿。葉上病斑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褐色,多數病斑中部顏色略淡呈灰褐色, 邊緣深褐色,直徑一般為0.5-5毫米,最大可達10毫米,病斑外圍有一淺色暈圈。病斑上著生有橙黃色的分生孢子團。葉柄和莖上病斑較小,多呈棱形,當莖上病斑環莖一周時,枝條枯死,逐漸全株死亡。
病原特徵
盤長孢刺盤孢(Colletotrichum glloeosporioides Pens.)。分生孢子盤多葉面生,初埋生表皮下,散生,直徑60-120微米,分生孢子梗較短,基部有分枝,無色,圓柱狀,光滑,內壁芽生瓶體式產孢;分生孢子單細孢, 無色,直,圓筒形或橢圓形,兩端鈍,壁薄,新產生的孢子具1-3個油點,老熟孢子的孢質顆粒狀,孢子萌發前產生隔膜。自然狀態下的分生孢子較短粗,大小為14-18微米×5.2-5.6微米,培養狀態下的分生孢子較細長,18-20微米×4-4.5微米。分生孢子盤上有時產生硬而長的深褐色剛毛。
發生規律
本病要求較高的溫、濕度條件,相對濕度大於95%,溫度在 26-30℃時最有利於炭疽病的流行。一般流行期出現在雨季後期,尤其是颱風過後,田間濕度增大,植株上便出現很多急性擴展型病斑,發展很快,幾天后葉片即可脫落,天氣乾燥時病害停止發展,病情趨於穩定。溫度較低時,如遇陰雨天氣也有利於病害發展。
分布與危害
在柱花草種植區,炭疽病分布廣,危害重,是各地柱花草的重要病害。南美洲、北美洲、亞洲、非洲、澳大利亞等地均有發生報導。在我國的廣東、廣西等省區,炭疽病是當地柱花草生產上最重要的病害,嚴重流行時常使上百公頃的柱花草種子顆粒無收,牧草也嚴重減產。
防治方法
1/培育和選用抗病品種 據調查,蓋亞那柱花草(Stylosanthe guianensis)的格雷厄姆、CIAT184、加勒比柱花草(S. hamata) 的 CIAT147 和粗糙柱花草(S. scabra)的Seca等品種感病較輕;頭狀柱花草(S.capitata )、大頭柱花草(S.macrocephela)以及 Tardio 柱花草CIAT136 等尚未發現炭疽病危害。利用高度抗病材料培育出高產抗病品種,是防治炭疽病較理想的途徑。
2/適宜的草地管理措施 對炭疽病危害嚴重的草地,可用過牧措施造成不利病原菌的環境條件,減少病原數量,達到控制病害流行的目的。對耐焚燒的柱花草(如頭狀柱花草),在雨季開始前一個月左右刈割(留在 10-15厘米),然後放火焚燒。試驗證明可降低下茬草炭疽病的危害,並有利於植株生長。
3/用化學藥劑進行種子處理或田間噴施 用種子量 0.1% 的多菌靈、福美雙、苯來特、百菌清等拌種或浸種,可殺死或抑制種子外部或內部的炭疽病菌。科研地田間噴藥也可降低種子感染,對減輕炭疽病危害,提高牧草產量都具明顯作用。但大面積草地上噴藥防治,不一定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