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座

柱座

柱座(英語:stylobate,希臘語:στυλοβάτης),不同於柱礎,是一個專用於描述古希臘/羅馬柱式中,位於台階式基礎頂部,子底部平台的名詞(柱座底與神殿內地面呈同一平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柱座
  • 外文名:stylobate
  • 拼音: zhù zuò
  • 定義:柱子下面的底座或基石
簡介,柱礎,柱,

簡介

柱座(英語:stylobate,希臘語:στυλοβάτης),不同於柱礎,是一個專用於描述古希臘/羅馬柱式中,位於台階式基礎頂部,子底部平台的名詞(柱座底與神殿內地面呈同一平面)。
有些文獻用柱座來描述神殿基礎的最上一層,而無柱底基(英語:stereobate)則被用來描述不與柱座相連的,地平面以上的,剩下的幾層基礎。有時柱座會被用來描述整個平面。
柱座經常被設計為貼合神殿其他元素的部分。在古希臘的多力克柱式中,柱座的長寬是相連的。在一些早期多立克式神殿中,柱座的寬度是柱長的三分之一。羅馬帝國則發展向了不同的方向,他們使用高得多的柱座,並通常只有神殿正面才有台階,形成了門廊

柱礎

柱礎(礎:chǔ/ㄔㄨˇ、同《礎》)是的基座。在中國古建築中用於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的底端與台基之間。其功用有三:將柱子的重量分布在較大的面積傳到地面;防水防潮;裝飾。

建築物垂直的主結構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在中國木建築中,橫直柱,柱陣列負責承托梁架結構及其他部分的重量,如屋檐,在主柱與地基間,常建有柱礎。另外,亦有其他較小的柱,不置於地基之上,而是置於梁架上,以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透過梁架結構,把重量傳至主柱之上。例如脊瓜柱或蜀柱,是在梁架之上承托部分屋檐的重量。
中國古代的柱子多數為木造,屬於大木作範圍;間有石柱。明清時期,東南的一些地方普遍用石材或磚材製作檐柱,以取得更好的耐久性。為防水、防潮,木柱下墊以石質柱礎,有時會在柱礎和柱之間再增加一層石制或木製的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