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靈(中國電影理論家、劇作家)

柯靈(中國電影理論家、劇作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柯靈(1909年2月15日—2000年6月19日),原名高季琳,筆名朱梵、宋約。原籍浙江省紹興市斗門鎮,生於廣州,1932年6月參加革命。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第二屆民進中央理事,民進中央常委,中國電影理論家、劇作家、評論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靈
  • 外文名:keling
  • 別名:朱梵、宋約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州
  • 出生日期:1909.2.15
  • 逝世日期:2000.6.19
  • 職業:中國電影理論家、劇作家、評論家
  • 代表作品:《柯靈電影劇本選集》
  • 原名:高季琳
  • 祖籍:浙江紹興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個人作品,創作特點,作品主題,藝術特點,後世紀念,新柯靈國小,柯靈舊居,安葬墓地,

人物生平

柯靈因家境貧寒,國小畢業後即輟學。
民國十三年(1924年),他到國小當老師。
民國十五年(1926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婦女雜誌》發表第一篇作品——敘事詩《織布的女人》而步入文壇。
柯靈先生柯靈先生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潯陽當國小校長。曾在《越鐸日報》發表散文,後向上海《兒童世界》等雜誌投稿,被譽為少年才子。
民國二十年(1931年)來到上海,先後在明星、聯華影片公司任廠務秘書、宣傳主任,金星影片公司編劇部主任,文化影片公司編劇,主編《明星半月刊》,在雜誌上發表了大量反映社會現實的雜文。抗戰爆發後,任《救亡日報》編委,主編《文匯報》副刊《世紀風》、《民族呼聲》等刊物,刊載了史沫特萊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紅軍在前進》,雜文《暴力的背後》,宣傳抗戰,《世紀風》鮮明的政治立場,使之成為孤島上海一座文學堡壘,團結了進步作家,受到日偽的脅迫,因此於1939年5月被迫停刊。
民國三十年(1941年),與師陀合作根據高爾基的話劇《底層》改編成話劇劇本《夜店》(後改編成電影),有廣泛影響。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柯靈編輯《萬象》,至1945年6月停刊(本年僅出這一期),前後共43期,另有號外一期,幾乎貫穿了上海淪陷的整個時期。均為25開本,每期約240頁。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及1945年夏,柯靈兩次被日本憲兵逮捕,後經營救脫險,撤到後方。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到香港《文匯報》工作,擔任副社長兼副總編輯。
50年代的柯靈50年代的柯靈
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文匯報》副社長兼副總編、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所長、上海電影藝術研究所所長、《大眾電影》主編、上海作協書記處書記、上海影協常務副主席等職。1949年4月到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
1954年起,歷任全國政協第二、三、四、五屆委員,第六、七屆常務委員。
文革後,柯靈繼續從事政協工作。
2000年6月19日,柯靈病逝於上海。

人物軼事

柯靈登報找尋皮包
柯靈曾回憶說:“我對文藝有興趣,聯繫文藝界的作者也多,在別人看來,我應該編文藝副刊的,可是我卻編了民眾性的副刊《讀者的話》,而且留有最深厚感情的,也是《讀者的話》。”
《讀者的話》是《文匯報》的副刊之一,創刊於1946年元旦,直到1947年5月24日報館被封,幾乎天天和讀者見面。“這裡範圍雖小,可是園地公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市井瑣屑,乃至個人的切身痛癢,有意見不妨貢獻,有問題不妨討論,有義憤不妨控訴,有愁苦冤屈或什麼難以解決的疑難雜症,也不妨表而出之,或者大家可以想想辦法。人類有互助的天責,我們大可在此攜手,推誠相見。”
70年代的柯靈70年代的柯靈
好玩的是,1946年12月14日這一天的《讀者的話》刊有柯靈的《找尋皮包》:“鄙人於本月九日晚七時許,在杜美路一三輪車上遺失公文包一隻,裡面大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個人文稿與信札,且毫不值錢。惟其中有徵集陶行知先生紀念教育基金捐簿一冊,因忙於生活,未逞徵募,不幸一併遺失。”“據當時情形判斷,這皮包當為三輪車夫所得,敬在此請求:將捐簿及文稿信札賜還,這些東西,別人得之無用,在我個人卻不無關係。我想如果車夫朋友看到這個啟事,必能幫忙。皮包可以奉送你,勞神並當酌量奉酬。來件請交圓明園路一四九號文匯報鄙人收,尾感。柯靈謹啟”。
徐開壘和柯靈的交往
抗日戰爭爆發那一年,徐開壘背井離鄉從寧波來到上海。第二年,只有十六歲的他懷揣著文學夢想向《文匯報》柯靈主編的“世紀風”副刊投稿,後有幸與前輩柯靈相識,在柯靈的提攜下開始了他漫長的寫作生涯。從此,兩人誼同師徒,相知相交一輩子。
1977年8月14日,歷經劫難的柯靈經徐開壘編髮,在《文匯報》“筆會”副刊發表了散文《躍馬揚戈的年代》,從此在文壇上發出控訴“文革”、張揚人性的聲音。此時,徐開壘執掌“筆會”編輯,積極推動老一輩作家、藝術家發表作品,如巴金的《一封信》等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柯靈發表這篇文章時,他的組織關係還未恢復。儘管居住在同一個城市,柯靈為發表文章與徐開壘通信頻繁,互相之間稱謂各異。有兩次徐開壘就對他的稱謂表示“不滿”柯靈完全當得起徐開壘的尊敬。上世紀的孤島時期,還在讀大學的徐開壘已經在柯靈主編的《萬象》雜誌幫忙做編務工作。抗戰勝利後,柯靈又帶著徐開壘採訪從重慶歸來的文化界人士。
柯靈在那篇不長的序言中敘述了兩人的關係:“我和開壘,作為文字之交,也已有四十年之久,起先是我編刊物,他寫稿;後來是他編刊物,我投稿。在崎嶇多變的世路中,細水長流四十年,無疑是彌足珍貴的了。”他非常精到地概括了徐開壘的“文品與人品”,對徐開壘的散文風格有一句經典的形容詞:“村姑式的嫵媚”。後人評價徐開壘的散文創作,常常引用到柯靈先生的精闢闡釋。
數十年來風雲變幻,世道滄桑,徐開壘始終追隨著柯靈先生,從青春年少到白髮如雪。“文革”中,徐開壘因為不配合外調人員來調查柯靈材料受到呵斥,被株連趕出報社到上港三區去勞動。

個人作品

著作
題材
時間
出版社
《月亮姑娘》
兒童詩
1932
上海兒童書局
《蝴蝶的故事》
童話
1933
新中國
《小朋友講話》
隨筆集
1933
新中國
《掠影集》
短篇小說集
1939
世界
《望春草》
散文集
1939
上海珠林書店
《市樓獨唱》
雜文集
1940
上海北社
《晦明》
散文集
1941
《飄》
劇本
1946
重慶美學出版社
《夜店》
劇本
1946
上海出版公司
《恨海》
劇本
1947
開明
《腐蝕》
電影文學劇本集
1950
上海出版公司
《遙夜集》
散文、雜文集
1956
作家
電影文學劇本
1956
中青
《同伴》
短篇小說集
1957
新文藝
不夜城
電影文學劇本
1957
電影
電影文學劇本
1959
上海文藝
暖流
雜文集
1959
上海文藝
《團圓》
1974
上海文藝
秋瑾傳》
電影文學劇本
1979
上海文藝
《電影文學叢談》
理論集
1979
電影
《柯靈電影劇本選集》
1980
電影
《香雪海》
散文集
1980
上海文藝
上海文藝
散文集)
1981
香港三聯
《劇場偶記》
評論集
1983
百花
《煮字生涯》
散文集
1986
山西人民
《作家筆會》
回憶錄
1945
上海春秋雜誌社
《燕居閒話》
文集
1997
學林出版

創作特點

作品主題

柯靈從事散文創作是在30年代初期,這正是現代散文從說理文走向美文的成長期。從“五四”就為現代散文尋找新路的作家竭力主張表現真情實感的白話美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造新的小品文,使得小品文擺脫名士氣,成為新時代的工具。”特別在抗日戰爭時期,經過文藝大眾化的討論,雜文和抒情散文怎樣從“身邊瑣事”到表現時代的“血腥風雨”已成為多數文藝家追求的目標和創作的中心。

藝術特點

柯靈在藝術上涉及多個領域,他文備眾體,散文,童話,話劇,電影等多有涉及。在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寫了大量針砭時弊的雜文。他主要以雜文為武器進行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所以此期的散文滲透著濃厚的革命理性主義精神。但是,孤島特殊的時空環境又使得他的散文創作呈現出兩種理性精神的交織狀態。既要為正義吶喊,又要躲避特務組織的追殺。所以,這時期的散文除了針砭時弊的雜文,還有一部分是探索理想人格和國民劣根性的散文,呈現出人文關懷傾向。作者的人格深受傳統儒學的影響。不論是哪種傾向的散文都反映了作者深受中國傳統影響,尤其是儒學濟世情節的影響,作者崇尚的是陽剛大氣的人格精神。

後世紀念

新柯靈國小

為了紀念柯靈,在紹興市袍江有新柯靈國小。以推崇柯靈優秀的精神面貌,艱苦奮鬥的歷程為主。
柯靈國小柯靈國小

柯靈舊居

上海市徐匯區復興西路147號,1951年起至2000年,柯靈先生與夫人陳國容就住在這棟樓的203室。在這兒柯靈先生孕育產生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改編或創作電影文學劇本《腐蝕》、《不夜城》、《秋瑾傳》等,著有多部散文集、文藝評論集及《柯靈電影劇本選集》等書。

安葬墓地

2010年2月,柯靈先生的骨灰落葬於上海龍華革命烈士陵園;民進市委副主委趙麗宏提出的“關於建立柯靈故居紀念館”的提案也正在積極推進落實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