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柯蒲木
- 拉丁學名: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T.
- 別稱:勐呵(傣名)、蕊木、老鴉檬果、梅桂
- 界:植物界
- 科:夾竹枕科
- 種:雲南蕊木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省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材基源,採收和儲藏,性味,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喬木;樹皮灰褐色;幼枝略有微毛,老枝無毛,直徑5毫米,節間長4.5-18厘米。葉腋間及葉腋內腺體多數,淡黃色,線狀鑽形,長約1毫米。葉堅紙質,無毛或在幼葉的面上及葉背脈上有微毛,橢圓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24厘米,寬3.5-6厘米,端部短漸尖,基部楔形;中脈在葉面凹陷,在葉背凸起,側脈每邊約20條,在葉面上不明顯,在葉背略為凸起,小脈網狀;葉柄粗壯,上面有槽,長1-1.5厘米。聚傘花序復總狀,伸長二叉,著花約42朵;總花梗粗壯,具微毛,長14厘米;花梗長3-4毫米;苞片與小苞片無毛,卵圓狀長圓形,長5-7毫米,基部寬2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雙蓋覆瓦狀排列,兩面無毛,僅在邊緣有睫毛,卵圓狀長圓形,長4毫米,寬2毫米,端部銳尖,外面具一黑色腺體,內面基部無腺體;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筒比花萼為長,近端部膨大,內面具長柔毛,花冠裂片向右覆蓋,披針形,長1.9厘米,寬0.5厘米;雄蕊著生於花冠筒喉部,花絲短而柔弱,花葯卵圓形,銳尖;花盤為2枚線狀披針形的舌狀片所組成,與心皮互生,比心皮為長;心皮2枚,離生,每心皮有胚珠2顆,倒生,花柱長2.5厘米,柱頭加厚,頂端短2裂。核果橢圓形,成熟後黑色,長達3.5厘米,寬達2厘米;種子2顆,長2.2厘米,寬1.2厘米。花期4-9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800m山間疏林中或山地路旁。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藥材基源
為夾竹桃科植物雲南蕊木的果實、葉。
採收和儲藏
秋季收果實,葉全年可采,曬乾。
性味
苦辛,溫,有毒。
功用主治
消炎止痛,舒筋活絡。治咽喉炎,扁桃體炎,風濕骨痛,四肢麻木。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泡酒。外用:葉:煎水洗患處。
化學成分
從雲南蕊木的果實中分離得到16種生物鹼,鑑定了13種化合物:象牙仔欖樹寧鹼(eburnamenine),柯蒲木酮鹼(kopsanone),5,18-二氧代柯蒲烷(5,18-dioxokopsane),多果樹醯胺(kopsinilamine),柯蒲木寧鹼(kopsinine),多果樹鹼(pleio-carpine),柯蒲木胺(kopsamine),N-甲酯基-12-甲氧基柯蒲木那林鹼(N-carbomethoxy-12-methoxykopsinaline),N-甲酯基-11,12-二甲氧基柯蒲木那林鹼(N-carbomethoxy-11,12-dimethoxykop-sinaline),右旋異形蔓長春花胺(vincadifformine),N-甲酯基-11-羥基-12-甲氧基柯蒲木那林鹼(N-carbomethoxy-11-hydroxy-12-methoxy-kopsinaline),N-甲酯基-11-甲氧基-12-羥基柯蒲木那林鹼(N-carbomethoxy-11-methoxy-12-hydroxykopsinaline),N-氧化柯蒲木胺(kopsamine N-ox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