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與參(1903—1978),寧縣九峴鄉岳木川村人。著名中醫、中醫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與參
- 出生地:寧縣九峴鄉岳木川村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78
- 職業:著名中醫、中醫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
履歷,任職及榮譽,治學思想,
履歷
柯與參7歲喪父,15歲喪母,家境貧苦,未成年時即成孤兒。但他聰慧好學,酷愛讀書。每天凌晨外出砍柴,背至街上售罷,即赴私塾窗外偷聽授課。時間久了,終被老師發覺,經測試,其學業竟較正式學生為優,使老師大為感嘆,於是準其免費人學。柯與參十分珍惜學習的機會,刻苦攻讀,成為山村私塾學生中的佼佼者。1920年,柯與參剛滿17歲,即以優異成績考入甘肅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楊漢公見其品學兼優,遂把女兒許配給他。畢業後,留校擔任國文教員。不久,又調任蘭州隴右學校擔任校長。1926年,柯與參與楊漢公之女結婚,婚後夫妻恩愛,但不久其妻患病夭亡。柯與參十分悲痛,他於是夜夜青燈,發憤學醫,矢志為窮苦人醫除病苦,25歲時就開始在蘭州獨立行醫。
在長期行醫診病的過程中,他對中國傳統中醫理論和驗方進行—了深刻鑽研,此外還親赴南京、蘇州、上海、北京等地,求教於當時醫壇名家大師章太炎、惲鐵樵、陸淵雷、施仿墨等人,使自己的醫學功底愈來愈深厚。柯與參治病,決不嫌貧愛富,以貌取人。患者求醫,他不分夜半,不避風雨,滿腔熱情,精心診治。每遇勞苦窮困者,即免費看病,甚至倒貼藥錢。他在住室題寫的“不營商業不耕田,妻子啼號要吃穿。續命醫方廉價賣,想來不是昧心錢”的自勉詩,體現了他清貧的生活和高尚的醫德。
任職及榮譽
1931年3月,柯與參在平涼任國民軍陸軍新編十三師軍醫。
1932年3月任甘肅省圖書館主任。
1933年,他被推選為甘肅省國醫館館長和中央醫館理事。在此期間,由他發起創辦了甘肅第一個中醫學術刊物《國醫月刊》,定期舉辦學術講座,推進和發展中醫教育。
治學思想
柯與參治學思想嚴謹,一貫反對門戶之見,不拘於繩墨。他常說:“學習中醫要有虎穴探子的精神,萬卷雖多必擇要,一方有效即窮源,只有窮源意要,知常達變,才可領悟其中之奧妙於萬一。”當有人間他屬於中醫那一派時,他卜分嚴肅地說:“為什麼非要屬於某一派不可呢?”他認為時代在前進,科學在發展,對歷代醫學家學術派別,不應盲目毀譽,而應各取其長。他還注重中醫與西醫的結合,熔各方於一爐。在不斷學習、反覆實踐的過程中,柯與參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施醫特點,尤其擅長治療婦科、兒科及消化系統疾病。著名兒科良藥“健兒素”就出自他的處方。
柯與參不僅是一位著名中醫,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和愛國人士。他對於經史、諸子無不涉獵,尤精古典詩律和書法,他善寫一筆蒼勁有力的歐體楷書。其家藏文史、醫書和歷代碑貼一萬餘冊,堪稱收藏家。
柯與參一生不斷追求光明與進步。1945年他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多次以自己特殊的身份掩護共產黨人的革命活動,揭露、抨擊國民黨反動派倒行逆施的反動行徑,因而經常受到國民黨特務機關的監視和迫害。
新中國成立以後,他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先後擔任蘭州市中醫協會會長、甘肅中醫學會理事長等職,並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三、四屆常委、民革甘肅省委員。儘管公務繁忙,但他從未脫離臨床與醫學。為防治地方病克山病,他曾多次深入隴南、隴東的克山中西醫結合的施治方案,受到國內醫學界的高度重視。他還在甘肅多所醫學學校擔任教職,結合自己數十年醫療實踐經驗,編寫講義教材,親自指導學生臨症實習,深受廣大師生的愛戴和尊敬。晚年,他晉升為甘肅省新醫藥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被任命為甘肅中醫學院籌備領導小組組長。
1978年9月,柯與參在蘭州逝世,終年75歲。甘肅省新醫藥學研究所將他多年的論文、醫案匯集成冊,編寫出版了《中國當代醫療經驗薈萃》一書。國家衛生部原部長崔月梨主編的《中國當代醫學家薈萃》一書,介紹了柯與參的生平,給予“中醫專家、中醫教育家”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