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氏鼠兔又稱突顱鼠兔,是以第一發現人沙俄軍官柯茲洛夫的名字命名的。它是非兔非鼠的另一類動物,屬鼠兔科,主要食野草。從現有資料表明,它的分布範圍在世界上極為有限,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崑崙山一帶。柯氏鼠兔是現有二十餘種鼠兔中最古老的遺留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柯氏鼠兔
- 拉丁學名:Ochotona koslowi
- 界:動物界
- 目: 兔形目
- 科: 鼠兔科
- 屬: 鼠兔屬
分類信息,瀕危信息,分布信息,識別特徵,生境與習性,現有保護措施,保護措施建議,食性分析,相關報導,
分類信息
中文名:柯氏鼠兔
拉丁文名:Ochotona koslowi
中文學名: 柯氏鼠兔
中文目名: 兔形目
中文科名: 鼠兔科
中文屬名: 鼠兔屬
同物異名: Lagomys koslovi Bvchner,
中文俗名: 突顱鼠兔
拉丁文目名: LAGOMORPHA
拉丁文科名: Ochotonidae
拉丁文屬名: Ochotona
拉丁文種名: koslowi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Büchner, 1894)
英文俗名: Koslov's Pika
瀕危信息
CITES瀕危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瀕危等級: 瀕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 EN B1+2abd 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稀有 生效年代: 1996
分布信息
主要分布省份:新疆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阿爾金山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阿爾金山 崑崙山-東段 阿其克庫勒湖
識別特徵
體型系本屬之大型種之一,體長200mm左右,體重150~180g。唇周圍非黑褐色。眼睛較大。耳殼短而圓,其長不逾30mm,耳背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前肢短,後肢較長,無尾。軀體上面毛色呈淡黑色或淺黃褐色,下面灰白色或淺黃白色。分布為我國青藏高原特有種。記載於西藏北部、新疆東南和青海西北交界的地區,約在崑崙山脈東段北坡。1984年在崑崙山的阿其克庫勒河北岸的丁字口(88° 11′E;37°09′)獲得7隻標本(4雄,3雌)(鄭昌琳,1986;1989)。
生境與習性
棲息于海拔4200m以上的高寒草原和荒漠化高寒草原,優勢植物為紫花針茅、羽柱針茅、硬葉苔草和墊狀駝絨藜等。群居營晝間活動,每年繁殖1~2胎。
現有保護措施
1984年所獲記錄地區已劃入“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內。但國內未列入感覺重點保護動物名錄。而國際IUCN/SSC兔形目動物專家組的保護行動計畫將其列入保護對象。
保護措施建議
1、鑒於對該種的資料幾屬空白,應進行現狀調查研究,以利制訂相應的保護對策和措施;
2、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確定應在發現地區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該地區生境已遭到嚴重破壞,必須對該地區加強管理(Champman, et al.,1990);
3、本種分布區極窄,數量不多,是我國稀有動物,可能是較古老的遺留物種,應加強調查研究(李德浩等,1989),如種群生態、數量控制因素等。
食性分析
柯氏鼠兔(Ochotona koslowi)是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屬中最古老的遺留種,也是稀有的瀕危物種,自1894年命名以來,國內外對該物種的生存現狀、生物學特徵知之甚少.2007年10~11月,在藏北地區捕獲到13隻柯氏鼠兔,通過顯微組織分析法對其胃及結腸內容物和收集的60份糞樣進行了食性分析.結果表明,柯氏鼠兔胃、結腸內容物和糞便中鏡檢到可識別植物碎片屬6科15種,其中豆科植物碎片占可識別植物碎片的39.44%,藜科植物碎片占36.00%,莎草科植物碎片占16.42%,禾本科、十字花科和菊科植物碎片分別占3.75%、2.67%和1.25%.食性分析表明,柯氏鼠兔偏愛豆科植物。
相關報導
銷聲匿跡了一個世紀的柯氏鼠兔,又奇蹟般地出現在世人面前。這是新疆環保科研究所研究員李維東在野外考察時意外發現後傳出的訊息。柯氏鼠兔又稱突顱鼠兔,是以第一發現人沙俄軍官柯茲洛夫的名字命名的。它是非兔非鼠的另一類動物,屬鼠兔科,主要食野草。從現有資料表明,它的分布範圍在世界上極為有限,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崑崙山一帶。柯氏鼠兔是現有二十餘種鼠兔中最古老的遺留種。
自1884年作為新種發現後,國外僅保存2隻標本,近百年無新記錄。1984年重新獲得7隻標本,但對種群密度和分布情況不明。已知分布範圍不超過10 平方公里。致危因素本種化石柯氏鼠兔見於北京周口店的中更新世地層中,而今,僅局限於青藏高原北緣的崑崙山極狹小地帶,其分布範圍縮小,以及原始的頭骨特徵,被認為是現存 20多種鼠兔中最古老的孓遺留物種(馬鳴等,1995),其發展已趨衰退,故被認為是瀕臨絕滅的物種。
柯氏鼠兔1884年首次發現於中國新疆和西藏的交界處。在此後的一個世紀中,科研工作者再沒有找到其蹤跡。在動物學界,認為其已滅絕或處於瀕危狀態。其實,在這一百年中,它並非首次露面,但由於將它誤認為其他物種,未引起眾人的關注。據有關專家稱,柯氏鼠兔走向衰退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環境進一步惡化,對它們的生存構成了威脅。專家呼籲,保護柯氏鼠兔刻不容緩。199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定為漸危級瀕危物種。1992年IVCN兔形專家組成員專程來中國尋找,卻未找到。1998年,柯氏鼠兔又被列為《中國瀕臨動物紅皮書》,被中國定為稀有級種類。但由於物種分布和數量有限,國際學術界一直對該物種是否存在表示質疑。
已知,對柯氏鼠兔的研究幾乎為零,這次新疆發現柯氏鼠兔,無疑給國際學術界一個震驚。據悉,新疆環保局科研所正在向有關部門審請該項科研項目,以使這種瀕臨消失的動物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