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氏黑蛋巢

柯氏黑蛋巢的主要特徵是擔子果多呈寬的倒圓錐形,包被口寬與高度相近,小包具皮層和膜各一層,擔孢子廣橢圓形、近球形,少數卵形(有的還具小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氏黑蛋巢
  • 外文名:His black nests
  • 鑑別特徵:擔子果多呈寬的倒圓錐形
  • 特點:有時具不明顯的流蘇或流蘇明顯
特徵特性,鑑別特徵,

特徵特性

擔子果多為寬的倒圓錐形,少數呈鐘形、杯 形,高(4)7~9(-10)mm,口部寬(3-)4~8(-10)mm,少數因基部狹縮而延伸成短柄;具較小的菌絲墊,直徑為2~3mm, 沙土色或黃棕色,幼時包被具白色、灰白色蓋膜。包被外側為沙土色、暗沙土色、棕黃色、淺褐色、灰褐至褐色,被有粉黃色、 淺黃色、沙土色至棕黃色的細絨毛,緊貼包被或結成小簇,無縱條紋;內側淺灰、菸灰色、黑灰色、灰褐色至褐色,無條紋或具 不明顯條紋,少數個體條紋較明顯,口緣多平整,但有時具不明顯的流蘇或流蘇明顯(圖40 1)。 小包扁,圓形或寬橢圓形, 大小為(1-)1.5~2.5(-3)×(1-)1.2~2.2(-2.6)mm,肉色、沙土色、灰白、淺灰、銀灰、暗煙色、暗栗色、褐色 至污褐色,具單層皮層,外膜淺黃、淺褐或淺灰色,厚10~25 μm。 擔孢子廣橢圓形、近球形,少數卵形,也有的先端具一小 尖,大小通常為(7.0-)8.0~12.0(-13.5)×(5.5-)7.0~8.5(-10.5)μm,而采自新疆、青海、寧夏、甘肅的標 本,孢子要長一些,為(8.5-)10.0~13.5(-15.5)×7.0~8.0(-9.5)μm,壁均較薄,0.3~1.0μm厚(圖40-2) 。

鑑別特徵

柯氏黑蛋巢的主要鑑別特徵是擔子果多呈寬的倒圓錐形,包被口寬與高度相近,小包具皮層和膜各一層,擔孢子廣橢圓形、近球形,少數卵形(有的還具小尖)。不同作者對該種的描述列表比較如表13所示。Lloyd(1906)曾指出:該種的擔孢子大小和形狀非常多變。作者所研究的標本中,擔孢子大小通常為(7.0)8.0~12.0(-13.5)×(5.5-)7.0~8.5(10.5)μm,但采自西部幾個省區,尤其是新疆吉木薩爾荒漠草原和米泉至阜康沿線的標本,擔孢子都略長,大小為(8.5-)10.0~13.5(-15.5)×7.0~8.0(-9.5)μm,少數大的孢子可達14.5×10.5μm、15.0×10.0μm,有相當一部分孢子為近橢圓形(不像其他地方所采的該種,孢子呈廣橢圓形)。但綜合其巨觀、微觀性狀,仍以放在該種為宜。該種與壺黑蛋巢Cyathusolla(Batsch)Pers.和非洲黑蛋巢CyathusafricanusH.J.Brodie同屬於第Ⅰ組,三者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Cunningham(1924)和Brodie(1975)都指出該種相似於壺黑蛋巢,但包被、小包都小於後者,擔孢子較之後者有呈近球形者。由於該種的標本中也有口部擴展略呈喇叭狀的,有的擔孢子呈卵形還具小尖,故的確較易混淆。柯氏黑蛋巢與非洲黑蛋巢擔孢子大小相近[後者為(5.5-)7.0~13.0(-14.5)×6.5~8.5(-10.5)μm],唯包被外側顏色多數稍淺,內側更少有不明顯條紋,擔孢子也以廣橢圓形、近球形者為主。培養性狀研究發現,柯氏黑蛋巢與壺黑蛋巢的菌落均為純白色,PDA培養基不變色,但前者菌落明顯有輪紋而壺黑蛋巢菌落無此特徵;至於非洲黑蛋巢的菌落則呈淺黃白色,培養基可產生淺棕色的色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