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黑蛋巢是一種真菌,擔子果寬的倒圓錐形,口部常明顯向外擴展而呈喇叭狀,部分呈倒圓錐形,主要分布在中國、伊朗、德國、瑞典、南非、墨西哥、秘魯、阿根廷等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壺黑蛋巢
- 拉丁學名: Cyathus olla
- 分布區域:中國、伊朗、德國、瑞典、南非、墨西哥、秘魯、阿根廷等
- 定 名 人:(Batsch)Pers.
- 描述:一種真菌
基本信息,形態描述,
基本信息
拉 丁 名 Cyathus olla
中 文 名 壺黑蛋巢
定 名 人 (Batsch)Pers.
參考文獻 Syn.Meth .Fung.237,1801;Tai,Sylloge Fungorum Sinicorum p.443,1979 ≡Peziza olla Batsch,Elench.Fung.1:127, 1783
壺黑蛋巢 - 采 集 地中國、伊朗、德國、瑞典、南非、墨西哥、秘魯、阿根廷、澳大利亞、紐西蘭;北非、北美世界廣泛分布
中 文 名 壺黑蛋巢
定 名 人 (Batsch)Pers.
參考文獻 Syn.Meth .Fung.237,1801;Tai,Sylloge Fungorum Sinicorum p.443,1979 ≡Peziza olla Batsch,Elench.Fung.1:127, 1783
壺黑蛋巢 - 采 集 地中國、伊朗、德國、瑞典、南非、墨西哥、秘魯、阿根廷、澳大利亞、紐西蘭;北非、北美世界廣泛分布
形態描述
擔子果寬的倒圓錐形,口部常明顯向外擴展而呈喇叭狀,部分呈倒圓錐形,高(3.5-)5~9.5(-12)mm, 口部寬(4 .5-)5~9(-10)mm,基部具菌絲墊,直徑為1~4 mm;部分幼小標本可見白色的蓋膜。包被外側沙土色、暗沙土色,少數呈灰 褐色、褐色,被有灰白、灰黃色的細綿毛或細短絨毛,少有粗短毛,緊貼包被或結成小簇,老標本中毛多已脫去,無條紋;內側 淺灰色,少數銀灰色、淺褐色,極少為污褐色,無條紋或有不明顯的條紋(圖59-1)。 小包扁,寬橢圓形,1.8~3.0×1.5 ~2.5(-2.7)mm,沙土色、暗沙土色、污棕黃色或暗煙色、褐色,具單層皮層,10~15 μm厚,一層淺黃至淡褐色的薄膜, 10~20μm厚。 擔孢子卵形、廣橢圓形,少數卵形孢子一端具小尖,大小為(7.0-)8.0~13.5(-15.5)×(6.5-)7.0 ~8.5μm,個別寬10.5μm,有部分標本擔孢子較小,為8.0~11.5×6.5~8.0 μm,壁薄(圖59-2)。
壺黑蛋巢 - 討 論壺黑蛋巢是第Ⅰ組的代表種(Brodie,1975),其主要鑑別特徵是擔子果為寬的倒圓錐形,口部常向外擴展而呈喇叭狀,包被外側被有細綿毛或細短絨毛,少有粗短毛,內側、外側均平滑無條紋,[但Bottomley(1948)描述,老標本具條紋]。小包較大,常達3mm,擔孢子卵形、廣橢圓形,且少數卵形孢子具小尖。擔子果的外形、小包和擔孢子的上述特點,Brodie(1975)和Bottomley(1948)均已提及。Brodie(1975)還認為,該種包被的大小、形狀多變,但小包較大這一特點是相對穩定的。與他們的描述相比較,本卷研究標本的擔子果要小一些(Brodie:高10~15mm,口寬8~10mm;Bottomley:5~15mm高,口寬5~13mm),擔孢子的大小則大同小異:10~14×6~8μm(Brodie,1975)、6.8~13.6×5~7μm(Bottomley,1948)、8~12×6~7.5μm(Cunningham,1944)。作者曾研究過由Brodie鑑定的該種2號標本:DAOM77032(采自美國加利福尼亞Delano)和現存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FMC1167638(采自美國某地),擔子果高7~10mm,口部寬8~12mm,與國內研究標本相近;其包被內外側均平滑無條紋,小包大,3~4×2~3mm,擔孢子大小為9.0~13.0(-15.5)×7.0~8.0(-9.0)μm。Brodie(1975)指出,該種是一個常見且分布廣的種,在歐洲、北美都很多,但在溫暖潮濕的熱帶地區沒有分布。國內分布也大致如此,高溫多雨的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雲南南部熱區均未採到過該種的標本。據報導(李寶珠、簡秋源,1987)台灣有該種分布。由於擔孢子卵形,少數還具小尖,有部分標本的包被口部擴展不明顯或者小包不很大,孢子又只略大,易與非洲黑蛋巢CyathusafricanusH.J.Brodie相混淆,詳見非洲黑蛋巢的討論部分。再者,該種擔孢子有相當一部分為廣橢圓形,包被色淺,與柯氏黑蛋巢CyathuscolensoiBerk.又相近而易混淆,故綜合其巨觀、微觀特徵對區別二者尤為重要。
壺黑蛋巢 - 討 論壺黑蛋巢是第Ⅰ組的代表種(Brodie,1975),其主要鑑別特徵是擔子果為寬的倒圓錐形,口部常向外擴展而呈喇叭狀,包被外側被有細綿毛或細短絨毛,少有粗短毛,內側、外側均平滑無條紋,[但Bottomley(1948)描述,老標本具條紋]。小包較大,常達3mm,擔孢子卵形、廣橢圓形,且少數卵形孢子具小尖。擔子果的外形、小包和擔孢子的上述特點,Brodie(1975)和Bottomley(1948)均已提及。Brodie(1975)還認為,該種包被的大小、形狀多變,但小包較大這一特點是相對穩定的。與他們的描述相比較,本卷研究標本的擔子果要小一些(Brodie:高10~15mm,口寬8~10mm;Bottomley:5~15mm高,口寬5~13mm),擔孢子的大小則大同小異:10~14×6~8μm(Brodie,1975)、6.8~13.6×5~7μm(Bottomley,1948)、8~12×6~7.5μm(Cunningham,1944)。作者曾研究過由Brodie鑑定的該種2號標本:DAOM77032(采自美國加利福尼亞Delano)和現存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FMC1167638(采自美國某地),擔子果高7~10mm,口部寬8~12mm,與國內研究標本相近;其包被內外側均平滑無條紋,小包大,3~4×2~3mm,擔孢子大小為9.0~13.0(-15.5)×7.0~8.0(-9.0)μm。Brodie(1975)指出,該種是一個常見且分布廣的種,在歐洲、北美都很多,但在溫暖潮濕的熱帶地區沒有分布。國內分布也大致如此,高溫多雨的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雲南南部熱區均未採到過該種的標本。據報導(李寶珠、簡秋源,1987)台灣有該種分布。由於擔孢子卵形,少數還具小尖,有部分標本的包被口部擴展不明顯或者小包不很大,孢子又只略大,易與非洲黑蛋巢CyathusafricanusH.J.Brodie相混淆,詳見非洲黑蛋巢的討論部分。再者,該種擔孢子有相當一部分為廣橢圓形,包被色淺,與柯氏黑蛋巢CyathuscolensoiBerk.又相近而易混淆,故綜合其巨觀、微觀特徵對區別二者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