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堯放(1904.11—1965.4),男,漢族,原名柯大經,字堯放,重慶壁山人。重慶市著名收藏家、書法家、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堯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收藏家、書法家
- 性別:男
人物履歷,人物成就,
人物履歷
1926年,經同盟會會員敖光前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隸屬蓮花池省黨部,系國民黨左派,實為共產黨人楊闇公領導,這期間他從事宣傳和左翼文化工作,在《新蜀報》上撰文論及學生運動,鼓吹工人運動,引起了國民黨重慶當局的注意和不滿。在震驚全國的1927年重慶“三·三一慘案”中,柯堯放當場被打昏在地,幸被友人扶著,帶傷逃出一被衝散的現場,他從自來水公司跳牆,忍著傷痛下石板坡的一脫身,在友人告誡下,逃出腥風血雨的重慶,隻身流亡貴州。流亡貴州期間,由於對清淳民俗民風的傾戀,蒐集大量民歌,因返川途中所乘船顛覆,行李被水沖走,辛苦蒐集的民歌奕散失。1936年,柯堯放通過高允斌的關係,以文化人的身份進入重慶工商界,擔任過重慶市商會秘書長,由商界競選議員入重慶市參議會,後任重慶市參議會秘書長。
1949年秋,解放大軍挺進西南,直逼重慶。國民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西南特區區長徐遠舉等軍政要員,秉承蔣介石的旨意,正與台灣調來的軍警特務“技術大隊”確定以重慶兵工廠和電廠為重點的破壞計畫。企圖在逃離大陸前,把重慶的工業、廠礦、公共設施變為廢墟。重慶在地下黨蔣仁風直接領導下,成立“迎接解放籌備小組”,該小組只有五人,重慶市參議會議長范眾渠,《商務日報》社長、總經理高允斌,重慶市商會會長蔡鶴年,重慶市參議會秘書長柯堯放,李和甫作為秘書,五人齊心協力,以參議會、商會名義進行合法活動,柯堯放作為秘書長既要出謀劃策,又要具體執行,起到別人難以起到的作用。1949年11月底,解放軍一支先頭部隊到達重慶南岸江邊,江面無船,地下黨由蔣仁風與范眾渠、高允斌、柯堯放諸人密談, 商定派員過江迎接解放軍。11月30日,有溫少鶴、范眾渠、柯堯放、蔡鶴年等重慶工商界代表乘“民運輪”輪過江抵海棠溪,與解放軍先頭部隊見面商定派船多艘迎接解放軍過江,重慶終於迎來解放。與此同時,柯堯放還作為“重慶市臨時治安委員會”秘書長,發表“告市民書”,維持地方秩序,在大街小巷巡邏,防範重慶市哄搶騷亂事件,12月5日,“重慶市臨時治安委員會”宣布解散,所有檔案材料和300餘支槍枝一併上交軍管會。
對柯堯放這一期間做的大量工作,1958年在西南政法學院工作的蔣仁風曾致信柯堯放:“每當想到我們在地下共同為推翻蔣介石政權而奮鬥的深厚友誼時,對於你和少鶴、眾渠諸友人,仍然不勝懸念。”解放後,“迎接解放籌備小組”親歷者高允斌說:“柯堯放迎接解放是立了大功的,是功臣。”
作為收藏家的柯堯放,把一生節衣縮食所求索、所收藏的123件珍貴書畫、文物,立下遺囑,捐獻給重慶博物館,1965年6月18日,重慶博物館胡人朝等開車取走文物,國家給了400元獎金。
這123件文物包括李可染的《竹林七賢圖》、董其昌的字卷、龔晴皋的對聯、船山字條、林則徐的字聯,徐悲鴻的畫雞、趙熙字屏、晉良指畫芭蕉、翁方綱的行書,及青銅器、陶瓷器、古硯、玉器、刀幣、古瓷、印章等等數百件。參見《重慶江北縣文史資料第五冊附錄之清單》及《容庵叢稿》第198—200頁之柯堯放先生捐贈文物清冊。
人物成就
柯堯放先生一生不講究吃穿,就愛兩件寶貝:一是書,二是古董。柯堯放先生十分喜愛明代畫家崔子忠的《浣洗圖》,據文獻記載,崔子忠 (1574-1644),初名丹,字開予,改名子忠,字道母,號青蚓,一作青引,號北海,山東萊陽人。寓居順天府(今北京)。他曾從董其昌學畫。李自成攻陷北京後,他匿居士室餓死。善畫人物,仕女,題材多佛畫及傳說故事,取法唐宋,頗具古意。與陳洪綬齊名,當時有“南陳北崔”的美譽。 崔子忠的畫路很寬,人物、花鳥、走獸皆能畫,但是他最擅長的是畫仕女人物,有時也畫神話人物和佛像。清初著名書畫鑑賞評論家周亮工評論崔子忠的畫“工圖繪,為絕技,善貌人,無不克肖。”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錢謙益評價崔子忠的畫時說:崔子忠所追求和師法的是晉代顧愷之、唐代閻立本、吳道子和北宋范寬這些前代超級繪畫大師,而決不與流俗之輩為伍。 崔子忠是明代晚期北方畫壇的領軍人物,他為人耿直而又有些孤僻,許多高官名宦即便花千金也難以得到他的一幅畫作,於是便有了“千金難買崔生畫”之說。 五十年代,有人出資三千元要買柯堯放收藏的《浣洗圖》,柯堯放不願出手,他把自己認為所有文物中最有價值的一件也捐贈了重慶博物館。
據柯堯放先生遺著《容庵叢稿》所載,他收藏的珍貴書畫、文物來源有三:一是古書、字畫是身為秀才的祖父留傳給他的;二是來源於其夫人劉曼青家,劉曼青家族有人在京城做官,自然有不少古籍傳給兒孫;三是柯堯放節衣縮食,八方求索購買的。解放初期、1961年、1962年災荒年也買過不少。柯堯放是國家13級幹部,每月工資147.5元,空閒時喜歡誑文物商店、拍賣行,“有些好的古董、真品,一般人又不識貨,不曉得它的價值,損壞了獲失落了那實實在在是國家的損失、民族的損失,我不使它有個安身之所,心裡就安定不下來,我這也是為國家做事。”
1965年柯堯放病重期間,一再叮囑夫人、家人,把他蒐集珍藏的文物古籍全部送給國家,請統戰部通知市博物館來家裡挑選。柯堯放對夫人劉曼青說:“這些東西很值錢,留給後代沒得好處,既害國家,又害孩子。”
作為詩人的柯堯放與沈尹默、潘伯鷹、李春坪被譽為抗戰時期重慶四大詩人,狂放不拘、大氣秀勁的書法為重慶文化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當代重慶人的研究。
“百結春衣帶暮煙,探囊又盡賣書錢,窮愁滋味嘗多少?落魄人間二十年。”這是柯堯放年輕貧寒時一首自嘲詩,箇中滋味讀者自明。
“山前山後松子落,溪南溪北李花飛,數聲牧笛暮煙起,鴉帶夕陽送客歸”,這是詩,又是畫,充滿情趣,寫的是詩人故鄉送客的情景。
“春花秋月想玉枝,紅樓小坐無多時,中秋前夜匆匆別,何時挑燈再論詩”柯堯放的新詩明白如話,而又韻味深長。
柯堯放一生耽詩,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以新詩和傳統詩詞活躍於重慶詩壇。曾用根石、容庵、蓮子、秋風等筆名發表作品,系重慶新文學社團“沙龍”成員、傳統詩詞社團“西社”組織者、傳統詩詞社團“飲河詩社”理事和重慶地區的實際負責人。抗日戰爭時期,柯堯放與沈尹默、潘伯鷹、李春坪被譽為重慶四大詩人。
在這期間,全國許多詩人云集重慶,柯堯放被選為召集人之一,柯堯放的住所就在南岸老君洞附近,是詩人們喜歡活動的地方,他們論詩作賦,談笑風生,研討詩詞,互相酬和,興之所至,一個個伏案揮毫,一首首詩詞佳作,在濃郁的詩情中誕生,他們留在宣紙上的幽默詩作和珍貴書法,已成為40年代《飲河詩社》在重慶活動的文史資料,他們也在報刊發表詩作,頗有影響。《中國抗戰詩詞曲選》中,就有他們的作品。1945年8月15日,柯堯放寫的《快哉此夜行》被人們稱頌為極佳的愛國詩詞作品。
“家愁國恨兩悠悠,攬袂依依話寺樓。如此別離花有淚,為誰消瘦月當愁。人間每苦鴛鴦侶,江上應憐鷗鷺儔。此去湄潭煙水闊,知君惆悵望渝州。”柯堯放的送別詩也別有韻味。
柯堯放在聞長沙大火後奮筆疾書:“敵騎縱橫走迅雷,烽煙處處羽書催。才悲粵漢成焦土,又哭長沙化劫灰。殺賊幾人真國士,棄城諸將半庸才。河山慘澹無顏色,心死從來是大哀。”
作為書法家的柯堯放,其書法成就表現在行書、章草上。如為葉菲洛詩集題“昨日之花”四字,大有二王、東坡行書意味。其草書狂放不拘,與沈尹默、潘伯鷹許伯建諸先生的冷靜不同,大起大落,才氣橫溢,頗有諸多情感聚於草書發之的氣象,與他的草書不一樣的是,其篆贏利卻屬於秀勁一路。柯堯放不僅是40年代重慶籍書家,也是文革前重慶書法的主要代表。